体育活动对幼儿运动能力提高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幼儿教育的深切贯彻落实,家长及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要把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放在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位置,它不仅能增强幼儿的体质,对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样有积极作用。本文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分析了当前幼儿运动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如何促进中班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幼儿 运动 能力 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①由此可见,增强幼儿的体质和通过体育活动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在《人论》中也指出:童年是运动的阶段,适当合理的体育锻炼对幼儿身心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当下,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们在教育上出现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幼儿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被削减,导致幼儿的运动能力也得不到良性发展。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重新审视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1]
一、当前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1.重动作发展,轻运动能力提高
提高幼儿运动能力,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任务,而大部分幼儿园在体育活动中只重动作的发展,轻运动能力的培养。《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每天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但教师往往不够重视,不是时间不够,就是组织了但缺乏指导,导致幼儿体育锻炼质量不高;而且在活动中,教师过于注重动作的练习发展,而未能按幼儿运动能力发展要求进行重点落实,没有明确练习身体的动作与运动能力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达不到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2]
2.重安全问题,轻幼儿运动量
幼儿运动量是指体育游戏活动中幼儿做各项运动时,身体所能承受的活动量和强度。主要原因是有些幼儿园场地小、器械少,幼儿人数多,这也使得幼儿运动量难以上去;另外,教师出于安全考虑,总把孩子限制在“安全”的范围内活动,这种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还无法起到体育活动的目的。比如:一些危险指数较高的项目就被教师们所忽略,致使幼儿失去了“跳一跳摘桃子”的乐趣,失去面对挑战和困难的锻炼机会。这样导致幼儿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运动负荷严重不足,进而无法体现出体育活动的总体价值。
3.重体育器材投放,轻器材实用性
幼儿园虽然投放的体育器械较多,但其投放的随意性较大,计划和目的也不明确,使用频率过低;再者,器械投放过于单调,种类和数量往往和幼儿人数有差异,且不能较好地满足不同年龄段和多元化的教育需求。有的幼儿园流行自制小型体育器材,但自制器械的安全性、耐用性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质量不高,可变性也差,不便于探索多种玩法,不能较好地激发幼儿对户外体育戏活动的兴趣与热情。
4.重教师课前设计,轻幼儿主动参与
教师在设计体育活动方案时,编排单一,体育内容太少,智力内容太多,没有通过体育练习来发展幼儿运动能力。首先,组织教学是薄弱环节,教师给幼儿排队占用过多时间,分队练习时各队人数过多,且都是依次练习,造成幼儿消极等待;其次,教师语言组织不够精炼,讲解和练习结合不好,教学目标不突出;最后,教师对待不同能力的幼儿却提出了相同的要求,如练习原地向上跳、触摸悬挂在绳上的物体练习时,每组物体悬挂高度却是一样的,极大的影响了幼儿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因此导致体育活动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从而难保幼儿体育活动的一贯性和持续性。
那么什么是户外体育活动?顾名思义是指在幼儿园建筑物外的露天场所,有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进行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与丰富的材料、充足的空間、时间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运动、思维、意志等方面发展,也培养、发展了幼儿创新能力,对幼儿将来的成长大有好处。再者,户外体育活动多样的形式也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在和孩子的玩耍之间教孩子学会观察,学会适应,掌握新知,建立自信,是最受孩子欢迎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合适的体育器械,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发展的户外体育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不断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并将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放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位置。[3]
二、促进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环境创设
1.保证体育活动的时间
为了保证幼儿有充分的体育活动时间,幼儿园应制定好相应的作息时间表,绝不因外界因素而减少或取消幼儿的体育活动时间,若因天气原因,幼儿园则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在通风条件好的室内进行适宜的室内体育活动。例如,组织幼儿在教室里利用椅子练习跳的能力,利用桌子练习爬的能力等,或开展集体传球,投掷等练习,最大限度提高体育活动的效率。
2.合理利用园所场地条件
为更有利于开展体育活动,各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尽可能把大的空间留给幼儿,为了安全和幼儿能充分活动,有条件的幼儿园应在水泥地上铺设人造草坪或者塑胶地面,并划分出各类活动区域,为幼儿园进行体育活动创造条件。
3.充分发挥玩教具的教育作用
提高幼儿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方法之一是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教玩具。幼儿园应为幼儿提高练习走、跑、跳、平衡等基本动作的教玩具,既有上肢练习的器械,也有练习下肢的器械。而且教玩具的数量也应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数量一定要充足,如幼儿活动时人均不低于两件玩具。同时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自由操作,大胆尝试,努力做到一物多玩。
三、促进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活动内容
1.促进平衡能力发展的活动内容
设计有助于幼儿平衡能力发展的静态的和动态的身体活动内容,静态的身体活动如单脚站立、成半蹲姿势、武术操中的弓箭步姿势等;动态的身体活动如用前脚掌着地走、在间隔的石板上走、绕障碍跑、原地转圈后停下来、躲猫猫等。 2.促进协调能力发展的活动内容
协调能力与肌肉活动的准确性、灵活性、稳定性密切相关。协调能力的发展能有效地发展和完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从而使身体活动更加自如、省力、协调而又优美。
3.促进灵敏性发展的活动内容
灵敏性,是指在复杂的条件下,对刺激做出快速、准确地反应,灵活控制身体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需要速度、平衡能力、柔韧等多种能力要素的共同协调作用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4.促进力量素质发展的活动内容
力量素质是指在肌肉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克服阻力的一种能力,它反映了肌肉活动时收缩能力的大小。适当提高幼儿力量素质,有利于逐渐增强幼儿肌肉组织的功能,为促进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促進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1.游戏活动法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寓教于乐的组织形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即活动内容力求体现童趣、情趣和乐趣,变“被动活动”为“快乐活动”。一方面,游戏应贯穿活动的始终,活动的设计应关注当前幼儿感兴趣的人与事,选择幼儿喜欢的角色或熟悉的生活内容构想活动主题,改变让幼儿机械式模仿练习,使幼儿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另一方面,教师要科学地把握活动量,并注意动静交替。
2.成功体验法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运动能力,创设多层次的、难易程度不一的运动环境,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后的喜悦。教师还应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难度,培养幼儿应对困难、战胜困难的自信心,随着活动难度在不断递进变化,运动能力在不断增强和提高,幼儿成功后的快乐体验也愈加浓烈。
3.任务驱动法
教师将多种运动方法和经验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活动任务之中,让幼儿在完成任务中提高运动能力。教师提供的任务难度应略高于幼儿现有水平,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试一试,鼓励幼儿经过自身努力解决运动中的“难题”,使幼儿在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自信与快乐。教师则及时肯定幼儿的主动、创造行为,使幼儿思维活跃,活动积极。
4.亲子参与法
幼儿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家庭,教师和家长也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教师应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积极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对其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指出亲子参与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同时也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幼儿的体育锻炼活动,鼓励家长承担起培养幼儿运动兴趣的责任,如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运动会”、“快乐运动日”等亲子活动,使家长成为孩子的游戏伙伴,与孩子一起体验运动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鹤琴.家庭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陈翰宇.浅谈体育与健康[J].健康导刊,201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