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潍坊人尹学军,为港珠澳大桥保驾护航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18年10月24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是无数建设者们的艰辛付出。在这些功臣当中有一位咱潍坊老乡,名叫尹学军,他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潍坊籍海归博士。尹学军和他的团队用6年时间。将港珠澳大桥因风力引发共振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為港珠澳大桥抗台风保驾护航。
  用科技为港珠澳大桥保驾护航
  2017年8月23日,中心附近风力高达14级的“天鸽”台风强袭广东珠海南部沿海,而刚刚合龙不到两个月的港珠澳大桥却安然无恙。这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采用了尹学军团队研制的抗风调谐质量减振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衰减大跨度桥梁在强风激励下的振动振幅,增加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振动控制与生活息息相关,大到桥梁建筑,小到电子芯片加工,远到航空航天,振动控制是设备精度和工程安全运行的‘守护神’。”尹学军介绍。
  自2012年起,尹学军就带领研究团队,配合项目方进行桥梁抗风减振系统的技术方案论证工作。2013年,他正式开始了港珠澳大桥抗风调谐质量减振系统(TMD)的研制工作。为了保证港珠澳大桥这项超级工程120年的超长寿命和强风下的结构安全,尹学军选择了悬挂式TMD。“对于港珠澳大桥,这是一种灵敏度高、维护少、寿命长的好方案,但对我们来说,却是种非常复杂和难度最大的技术方案。”尹学军介绍说,一套TMD就有3500多个零件,92套TMD,总共用了30多万个零部件。
  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进行了最后的测试验收。当电脑屏幕上的数字最终定格在17%时,尹学军忍不住双手竖起大拇指,“桥梁阻尼是1.7%,我们设计的目标是1%以上,超额完成。”尹学军自豪地说。
  留德13载,毅然回国创业
  出生于1962年的尹学军在振动控制技术领域已深耕了20多年,截至目前,尹学军参与的工程多达8000个,申请的各项发明专利200多项。北京西直门地铁交通枢纽、国家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上海世博文化中心、岭澳核电站、浦东机场……这些项目都运用了尹学军设计研发的不同类型的振动控制系统。尹学军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与坚持的背后,源于他内心深处科技报国的决心。
  尹学军1983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1985年被公派至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改革开放初期,为培养新的科技人才,国家教育部一共派出了三批公派本科生和研究生留学海外,很幸运,尹学军被录取为第三批公派研究生。
  “走出去,才知道差距有多大。”尹学军说,他初到德国就被其现代化水平深深震撼。当时就默默许下心愿,一定要将西方的先进技术带回祖国。在德国留学期间,尹学军主攻机械设计和高速列车轮轨振动方面的研究,从硕士到博士一读就是11年。后来机缘巧合,他顺利地进入了国际上振动控制领域内实力最强的专业技术公司工作,彼时的中国在振动控制技术主要应用领域基本上还是空白。多年的学习让他意识到,“振动控技术在很多领域既是基础,又往往是‘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对我国工业基础和重大装备水平提升有重大意义”。
  尽管在德国有大的平台,但在他看来只有回国创业才能为国人服务。“我要用我所学,给中国人创造一个安静的世界。”这是尹学军多年的心思。
  用技术“说话”,为你创造一个安宁的世界
  2009年尹学军人选中组部“千人计划”,2011年、2014年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最让他自豪的是,他带领团队研发的一种钢轨技术已经出口到巴西,实现了中国在高端振动控制技术方面的反向输出。不仅如此,每当在客户或国家遇到技术难题,尹学军和他的团队都会挺身而出。有人称尹学军是超级工程的“守护神”,在他看来,真正神奇是他的这门手艺,将这门手艺应用于有需要的行业,是他的梦想,也是他一直在做的事。
  “尹博士是一个勤恳耐劳的创业者,更是一个思维活跃的发明狂人。”隔而固研究开发部工程师王乾安说,“坐飞机出差,只要灵感来了,他就立即在纸上画出设计草图。”
  尹学军认为,强大的创新能力,来源于科学严谨的态度、系统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热情。在隔而固青岛公司,尹学军建立了“全员创新”机制。一个好点子,不需要冗长的研究和报批手续,只要经过专家委员会“三人小组”的电话或微信沟通,马上就可以立项,很快投入产品设计、试制和试验。高效的科技创新机制,带来了技术成果的不断涌现,公司目前人均发明专利授权达0.38个,减振技术真正实现了弯道超车。
  “最近,我试验成功,把自己家和多个朋友家空调室外机的噪音给彻底解决了!”尹学军笑言,他喜欢安静的世界,在安静的世界里,人最容易返璞归真,感受幸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5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