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阅读的未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平勃

  在当下这样个全民上网的时代,读书和上网是否可以有交集?人们见证着阅读和出版进入转型期,更多人在思考一个问题:阅读的未来是什么?
  
  爱书人的选择
  
  前几年,传统唱片行业遭遇了网络共享音乐的挑战,如今类似的局面发生在图书出版行业,于是出现了分别拥护传统纸质书和新兴电子书的两大阵营。
  现在,电子书风头正劲,有些人仍然对纸质书情有独钟,坚信阅读不死,图书永存。在这些纸质书爱好者看来,印刷精美的图书握在手里有一种实在的质感,能给人提供愉快的阅读体验。虽然人们读的是书里的内容,但是本书的封面、触感、插图甚至油墨散发的味道,都是阅读过程中令人着迷的部分,缺一不可。
  不只是些读者偏爱纸质图书,几家中小型出版社也固守着纸质图书的阵地。成立于1947年的英国Folio出版社自称是英国出版业发展的缩影,是英国文化的传播者。Folio深信经典名著的精装版可以为读者创造一种优雅的阅读乐趣。在印刷的每一个细节,Folio都无所不用其极,所有的纸张选择都考虑到了长久保存的需要,甚至50年不会变色。
  不可否认的是,纸质书的生产成本非常高,一本书从树木到纸浆再变成书的过程要经过多道程序。在欧洲,图书往往在个国家设计排版,在另一个国家印刷,然后运到第三个地方装订,整个生产流程可以覆盖欧洲大陆的多个国家。如此考究的印刷也使得图书的售价不菲,Folio出版的莎士比亚的限量版摹本全集,虽然以卷单独定价,但全集下来的价格约为500至900英镑。
  亚马逊网络书店在2007年底推出的电子书阅读器Kindle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最成功的电子书阅读器,最新推出的Kindle3分为Wi-Fi网络版和3G版,可以允许用户随时随地上网购买图书、订阅报纸杂志。现在Kindle可提供9万多种电子书下载,大部分书的售价约为9.99美元。电子书价格低廉,是因为亚马逊以批发价从出版商手里拿到书,然后制定非常低的价格,吸引读者购买Kindle并下载电子书。苹果公司今年推出的平板电脑ipad2也拥有强大的电子书阅读功能。另外,智能手机上的阅读软件也在迅猛增长,比如iPhone的应用商店里电子书的应用程序下载量已经超过了游戏。
  除了网络资源的优势,电子书阅读器在外形方面也尽量照顾到读者的阅读习惯,Kindle3仅有250克,携带方便,不管是Kindle6英寸的屏幕还是1pad9.7英寸的屏幕都能很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更不用说Kindle独创的电子墨水技术也模拟了纸质书的印刷效果,这一切都大大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主打名著经典牌的小型出版社或许可以沿着这条竞争者不多的道路继续风光走下去,但是整个传统出版行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普华永道公司认为,2013年北美市场上电子书的份额将从2009年的1.5%上升到6%。西蒙休斯特公司则认为3到5年内,美国书箱市场上将有25%的份额为电子书。现在电子书的出版已经不需要纸,电子屏幕和电子墨水取代了传统的纸张油墨。在这样的形式之下,出版商怎样才能赚钱呢?从前对电子书带有抵触情绪的作家和出版商已经开始转变他们的态度,寻求以适当的方式与电子书经销商合作。
  前几年网上书店发展迅速的时期,大规模低价销售图书也曾让作家和出版商感到不安。自从电子书问世以来,大型出版商更是失去了谈价钱的资格。对出版商来说,最不利的就是亚马逊开创的“批发价”销售模式,电子书相当低的价格让读者认为书就应该不超过10美元,这样来出版商的利润就大打折扣。出版商丧失定价权的后果将和唱片行业的衰落类似,传统的出版社和书店,或将慢慢淡出市场。
  与亚马逊“批发价”销售不同的是,苹果答应与出版商进行代理模式销售,这样出版商仍然有定价权,而苹果从电子书销售中抽成30%。亚马逊也借鉴了这,种销售模式与几家大出版社签订代理协议,于是很多畅销书的价格突破了9.99美元,达到了十几美元。
  其实,在这两种销售模式中,出版商利润都不多,甚至代理模式比批发价模式赚得还少,但是为了限制亚马逊的膨胀,他们还是愿意采用代理模式。
  去年12月,谷歌电子书店在美国正式上市。它提供约4000家出版商的近300万种电子书供用户购买,其中200余万种为免费的公共版权图书。谷歌与5家大出版社采用代理定价制,即每售出一本电子书,谷歌将获得30%的利润,出版商获利70%,与谷歌合作的其他出版商主要采用批发定价模式。谷歌并不致力于电子书阅读器的销售,而是支持包括iPad、iPhone和安装安卓系统的其他智能手机访问电子书。现在,在谷歌电子书店购买的电子书不支持在Kindle上阅读,但Kindle用户可阅读谷歌的免费电子书。谷歌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把即时搜索和图书购买合二为一,让读者更容易查找到相关图书,特别是那些通过其他方式无法找到的图书。
  相比谷歌电子书店,谷歌始于2004年的图书扫描计划自推出以来就因为版权等问题而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2005年,美国作家协会以及各发行商就针对谷歌的数字图书馆计划提起了版权诉讼,官司持续了4年后,谷歌同意支付1.25亿美元建立图书版权登记处,作家和发行商能够借此注册作品并获得补偿,最终谷歌与出版商的诉讼和解协议在今年3月被美国南区法院驳回,理由是谷歌涉嫌垄断。很多人认为把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使命交付给谷歌这样一个商业机构,会造成谷歌对人类精神遗产的垄断。而大部分的出版商和作家在经过几年的协商之后,都已经同意与谷歌握手言好。因为谷歌数字图书馆很大的一个作用是让已经绝版的图书重生,作者和出版商也可以重新盈利,因此,此次和解协议被法官驳回让不少出版界人士失望。
  
  文学的载体
  
  就阅读的载体来说,随着科技进步,我们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以创作能力来说,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大多文学创作者并不能与历史上的著名作家相比。所以,不论是文学的载体还是内容,这10年的进步比起阅读历史的演进似乎是那么微不足道。
  哈佛大学英文教授玛乔丽・加伯是研究莎士比亚作品的专家。她对于数字化时代的阅读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有人认为文学在加速没落,50年后就不会有人会去欣赏莎士比亚,因为现在大家都在读垃圾文字。对于这种观点,加伯教授并不认同。她认为,如果阅读中带着文学的眼光,注意语言的特点、意向、声音和修辞,那么不管是在看报纸还是休闲读物,或是为孩子读童话,读者都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文学性。莎士比亚的戏剧在当时也不算是严肃读物,小说在那个时代也只不过是祷告词、哲学书籍等严肃文学的替代品,而现在戏剧和小说都已经走入了文学的前沿。
  阅读就是阅读,不一定非要分出个高低贵贱。阅读的乐趣就是读者在字里行间获得启发,和作者产生的共鸣,不管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甚至微博。
  我们今天如何阅读,只要把它理解为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现阶段文字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就不会觉得读电子书就意味着阅读要消亡了,这只是另一种生活。匍读方式和惯用词汇的改变并不会影响人们对文学和知识的热爱。在属于每个不同时期的文字里,我们才可以读到最真实的自己。
  
  编辑 杜启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