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服装制图课教学新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如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注重教学时间,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等。服装专业是中职学校开设的热门专业之一,该专业现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为培养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综合性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服装制图课教学模式出发,对当前中职服装制图课的教学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就此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提高中职服装制图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服装制图课;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简介:马振国,周口女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讲师。(河南 商水 466100 )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3-0055-02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对就业人员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服装行业,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能够在从事服装工作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设想转化为产品,为企业创造价值与效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服装制图课教学,从社会与市场发展角度出发,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其将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对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职服装制图课的教学现状
  1. 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与学生兴趣、教学效果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中职服装专业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理论水平相对较高,但其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直观地展示当下服装企业的发展状况、市场发展动态与流行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1]
  2. 教学方式有待改进。当前,许多教师在制图课堂一般会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教学:一是师傅带徒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绘图,学生先观察教师的绘图手法、绘图模式,随后再根据教师的示范制作比例为1:5的净缝结构图,教师确认学生制作图没有错误后,继续引导其制作毛样板图;二是教师间协作教学意识不够,一般中职服装专业课程较多,不同教师对于同一问题也有不同看法,如“服装制图”与“服装缝制工艺”分别由两位老师教授,此种模式则会导致不同教师对对方所授课程产生态度与看法,“服装制图”课所制作的样板无法通过“服装缝制工艺”课教师的检验,而“服装制图”教师亦不知道样板存在何种问题,若长期如此,不仅学生制图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也得不到提高。
  二、中职服装制图课教学的探索
  1. 转变教学理念,摒弃陈旧思想。在市场经济中,服装不仅是一类产业,同时还是一种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的功能不再是简单的蔽体御寒,服装还被赋予了各种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服装还代表了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时尚品味与精神风貌。在此背景下,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思想,遵循社会发展、艺术变化规律,积极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与创新,例如在要求学生设计衣服的时候,不仅要体现服装的实用性,还要体现服装的时尚感与品味感,只有别具一格、别出心裁的设计才能获得大众的认可。除此之外,教师应当意识到实践对服装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压缩理论讲解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可能。例如,让学生多看款式与样衣,据此制定1:1的实际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最新的工业样板标准要求学生,如若有条件,教师可以为每位学生安排一台机器,使其将自己设计的作品穿在人台上,展示成品的具体效果。学生还可以通过人台对制品进行完善与修改,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2. 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服装专业的缝制课与制图课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只有将缝制好的作品进行检验,才能知道设计是否合理、比例是否适当、制板是否科学。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由同一位教师讲授缝制课与制图课,若该条件无法满足,则不同课程的教师应多进行交流沟通,在确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对教材难度较大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并加入一些与服装面料、服装工艺相关的知识点,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開展针对性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与水平。[2]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技能,为其就业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与就业意识,让其能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制图能力与设计水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如在学习“两片袖”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教学方式,让每组学生采用不同的制图方法设计两片袖样板,并合作加工成样衣,通过成品样衣,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制图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修改与完善。由此可见,将制图和缝制课程教学开展配合以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促进学生制图能力与缝制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制图效果也会提升,绘图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高。
  3. 丰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兴趣。时至今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丰富与完善,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从根本上提高制图课的教学效果。首先,广泛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服装制图课教师可以将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媒体形象展示,以丰富课堂的趣味,降低学生理解与学习的难度,从而提高制图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将制图课(手工制板)与服装CAD制板(电脑制板)相结合,同步教学。学生学习完手工制版以后,可同步通过电脑学习CAD制板,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其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当地的服装企业进行参观,方便学生了解服装企业的具体生产流程、感受企业文化,从而为其将来从事服装相关职业奠定基础。最后,学校还可以邀请相关的服装设计师、样板师到学校进行讲学,让学生对服装专业、工业制板技术有深入的了解。服装专业学生毕业以后除了可以进入服装工作室、服装企业工作外,还可以到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民族服饰文化开发工作,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传承与发扬民族服饰文化。因此,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可以将民族服饰教学与制图课程内容结合,让学生主动去了解不同民族服饰的服装制作。若学生恰好是少数民族,学生则可以在弘扬和传承本民族服饰文化中学习服装结构制图。民族服装制图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制板方法与民族传统工艺进行结合,制作出最后的服装成品,并挑选一家民族服饰加工商铺作为试点,让其代为销售,如若销售效果良好,则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 强化校企合作,提高实践能力。经过1年的基础学习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服装设计的具体内容,具备到企业进行实习的能力,学校可以在寒暑期安排学生前往相关合作企业进行学习,让其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了解服装企业的具体运作流程、熟悉工作内容。待学生返回学校继续学习后,学校可以允许学生与企业签订相应的订单合同,让学生尝试根据企业客户的要求学习样板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需要反复修改自己的设计,找到自身作品与工业制衣、制板之间的差异,并将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实现学以致用,这对于其今后的就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建议企业在学校内部设立服装车间,将其作为学生的实践训练基地,教师则可以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等适时安排学生进行车间实习。在车间收到生产任务后,教师则可以安排学生进入车间实习,并全程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让学生能安心参与到企业的制板、工艺历程中,在实践中锻炼、完善与提高自我。这种方式既不影响正常的系统教学,又能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检验在课堂上所学知识。通过有目的的实践训练,学生的实习变得具有针对性与高效性,有效缩短了学生工作的适应期,促进教学实践效果的提高。
  中职院校必须积极顺应社会与教育发展的潮流,对当前的服装制图课程进行完善与改革,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服装结构制图课教师也必须要主动进行反思,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理念,并以就业为导向展开教学,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完善的教学计划与内容来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昱.“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创造性教学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7,(3):71-73.
  [2] 彭燕辉.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改革策略探析[J].纺织报告,2018,(5):70-72.
  [3] 吕捷霞,陈裕初,秦红.中职学校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有效教学思考[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10):41-42.
  责任编辑  程  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25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