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问题生转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心理和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小学生是否可以健康成长不仅是家庭的希望,也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希望。当前大都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宠溺使得“问题学生”的数量也逐年上升,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家庭、学校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本文结合实际教学谈一谈如何对问题生进行有效转化
  关键词:问题学生;素质;情感
  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没有情感,就如池塘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给予学生多一点关爱,利用积极的情感去点燃问题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勇敢正式自身的不足,积极改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做好问题生转化工作,我做了以下尝试,与各位教育同仁分享交流。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问题学生”比一般学生的自尊心更强,更好面子,大多表面上对老师的评价表现的满不在乎,但实际上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护。作为教师一定摒弃戴有色眼镜来区别对待“问题学生”,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学生观,在跟问题学生交流时遵循相互尊重的原则,在全班同学面前要留给问题学生足够的面子。对问题学生的关注不仅仅体现在辅导学习上,同时也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动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教师在处理矛盾问题时要公正、客观,以事实为依据,不应有任何偏袒。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对问题学生转化的重要前提。以平等的方式进行沟通,营造温馨的氛圍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传统的谈话方式教师坐着,学生站着,让学生会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不利于学生放下心理负担,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分享内心所思所想。如果换做一张椅子、一杯水,这样会让问题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有利于老师深入了解问题学生,容易使得师生间建立深厚的感情。
  二、寻找“问题学生”闪光点
  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获取,还需要情感上的满足、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坚强意志的培养。如果家长和教师只是重视学习成绩,而忽略其他方面很容易让学生出现心理或精神方面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问题学生”。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成绩和学业,更始终包含与部世界的多维、多层次的关系。在客观看待学生时,不能把眼光仅仅停留在“问题”上,更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来点燃他们对学习、对生活的热情。问题学生虽然表现不良,但并非他们的本意,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鼓励他们,观察他们,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让他们的学业和人生都没有遗憾。对于他们取得的进步我们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和强化,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面对“问题学生”的问题,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教师应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要从点滴做起,循序渐进的转化“问题学生”。
  三、科学利用多元评价策略
  现代评价看重人格和谐发展,努力完整地把握评价对象,一方面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评价手段,另一方面也不忘记理想和人文关怀。以调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的评价。它不仅重视对学生较正式的测验、考查、考试及其成绩评定外,而且更重视对学生的智力、能力、创造性以及品德、审美等各方面的测量与评价。具体展现形式是教师在个别指导、咨询、答疑和谈话中,对学生有意识的进行的不拘一格的评价。这种评价形式丰富多彩,灵活机动,客观公正,符合学生实际,其实施效果较好。因此在对“问题学生”进行评价时,应从多方面着眼,并对其进行正面肯定和鼓励,培养其自信心。比如有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但是热爱劳动,乐于帮助他人,与人合作协作能力强。这样的学生同样受到教师的肯定,保证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性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四、联合集体帮助问题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会更加亲密,对于问题学生希望得到来自同学的关注和接纳。现实情况中,许多问题学生在班级里的座位在教室的角落,在集体活动中也很难发现他们的身影,常常被老师和同学所忽视,游离在班级的边缘地带。通过与问题学生的谈心了解到,他们同样渴望与同伴交流。作为教师可以作为连接学生沟通的桥梁,引导其他学生主动与问题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在参加集体活动时带着问题学生一起参加,引导问题学生积极调控自己的情绪,让问题学生真正融入集体后,便很容易得到其他学生的信任,在活动中增进友谊,也会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问题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自己被集体所需要,他们内心隐藏的情感便会被激活,爱和理解便会内化为他们优秀的品质。
  小结:“人之初,性本善”,成为问题生也不单单学生自身内心所愿。作为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策略进行转化。同样,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在面对问题学生时怀有更多的耐心、信心和爱心,对问题学生多一份包容和欣赏,让每位学生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以爱为引,走进学生心灵[J].万勇.基础教育论坛. 2018(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26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