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围绕小学数学课程具体谈谈如何使课堂变得趣味盎然。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应用策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内容抽象的学科,课堂教学若不进行设计,就会显得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趣味教学无疑是引起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路径。在本文中,本文就围绕小学数学课程具体谈谈如何使课堂变得趣味盎然。
一、利用生活情境活化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刻板生硬,不易理解,对学生来说有距离感。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从生活中取材,能够减少这种距离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比如《圆的面积》一课,我找来一根1米長的粗绳儿,让两位学生小文和小刚分别拉住绳子一端,小文原地不动,小刚将绳子拉直绕小文转一圈。两位学生做完示范后,教师进行引导式提问。
师:小刚活动的范围是什么形状?
生:是圆形!
师:你是怎么判断小刚绕着小文走了一个圆形呢?
生:因为小文原地不动,相当于圆一个中心点,绳子是圆的半径,小刚正好绕着圆心走了一个圆。
师:(手托腮思考)那小刚的活动范围我们应该用什么表示呢?
生:圆的面积就可以表示他(小刚)的活动范围。
教师通过应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开展“圆”的教学更直观,同时采用丰富的身体语言来辅助教学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师生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率
师生合作探究有助于在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师生互动效应,使学生通过参与互动自主探索,同时在小组的带动下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习惯,产生学习动力。比如讲《厘米和米——我们身上的“尺”》一课时,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可以按下文的方法进行设计:
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三角尺、米尺、直尺)同学们,谁来告诉老师,你从这些尺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有从0开始的好些个数字,还有一条一条的竖线!
学生:还有两个字“厘米”!
教师:(边说边做板书)对的!一条一条的竖线是尺子的刻度线,每个数字都对应着一个较长的刻度线,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就是1厘米。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手指或者其他文具来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通过互动帮助学生加深对1厘米刻度的认识。
三、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真正以生为本,切实践行“新课改”政策,灵活运用情境、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打造趣味课堂,培养数学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为其未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厚宏.让学生在趣味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浅谈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2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