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题材绘画的魅力要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题材绘画是相对于视野宏观、尺寸较大、思想性强、内容复杂的大题材绘画而言的,在中西美术史上,这类小题材绘画别具一格,在意境、造型和技法方面均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小题材绘画;魅力要素;意境;造型;表现技法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9)02-0053-04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19.02.009
  绘画题材,是指艺术家们遵循一定的审美创作意图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后表现在画作中的内容。题材有大有小,一般我们将政治题材、历史题材、战争题材、宗教题材、神话题材或者是弘扬主旋律的题材归为大题材,这一类题材往往尺寸较大、视野宏观、思想性强、内容复杂。而小题材绘画一般指那些角度选取比较窄小单一、平凡普通,看起来没有那么高大上的一类绘画,比如说西方绘画中的静物题材、肖像题材,中国绘画中的小景画、小品画、器物类题材等,这类小题材作品多表现一些闲情雅趣,篇幅不大,常以小品形式呈现,看似无关紧要,却内蕴丰富。
  一、小题材绘画的意境
  意境是绘画美学的重要范畴,指画家对自然物象的体验和感受通过自身独有的艺术创造和构思所营造出来的一种艺术氛围,它的特征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交相融,也是艺术家与自然的精神构造。
  小题材绘画的意境一般呈现为优美范畴,画家常常选取身边日常生活所见的场景或事物,进行看似随意却精心的构思,给观众带来的是愉悦和谐的美感。“小题材”这个概念不仅能概括西方绘画,也能概括中国绘画。这个概念着眼于两个层面,一是绘画所画的“题材”,二是思想和体量的“小”。相对宏大题材来说,小题材选取的对象常常是静物、器物、花卉、小风景或小山水等日常所见之物或景。北宋花鸟画在意境上由于受理学格物致知的影响,意境高贵精致,用笔精准,力道如锥。所以我们看宋代的花鸟小品,所谓折枝画,千株万株只取花一枝,名副其实的小题材小品绘画,无论是一株在风中舞动的海棠,还是一枝静雅绝俗的夜合花,再或是一两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呆萌可人的小鸟,无一不从平凡的画面中透露出宋人花鸟的那种清新、宁静、悠然的意境,如清纯的邻家少女般,平淡、不张扬却又各有风味,于细微处润澈读者的心田,也给这些咫尺小品带来无限生机。文人画常用的梅兰竹菊题材,常用折枝构图,选取枝干不多,着力于表现画家的人格和风骨。海上画派将主要目光聚焦于日常生活中的瓜果蔬菜,鱼禽鸟兽,充满生活的温情和地气。相对于主流绘画来说,虽然这些绘画的题材小,就是生活的一角,但仍然代表了他们所处时代的一个艺术高度,伴随着画家的日常生活,带给他们无尽的安慰。
  在西方,静物画就是选取生活所用的日常器物进行表现,可以是厨房所用的锅碗瓢盆,也可以是平时食用的蔬菜水果,在意境上特别能得“静”这一审美境界。从夏尔丹的静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中普通人的生活状况,特别有这些器物和实物本身的质感。在塞尚的静物画中,他试图去捕捉事物背后的结构和实体,寻找一种稳定坚实的秩序感。意大利画家莫兰迪的绘画,取材都是瓶瓶罐罐一类的静物小题材,篇幅都不大,画面构成也很简单,可是他的绘画却很成功,于平凡中塑造着不凡,深深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他在处理这些瓶瓶罐罐的同时,给画面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又略带神秘的意境,轻柔含蓄却又绵绵不断地慰藉观者的心灵,我们能在那种高级灰的调子中获得一种安顿于日常生活的静谧感,甚至有东方禅宗的境界。他的绘画有着西方人特有的思维、美的感受方式,这种审美心理、审美标准和中国传统绘画“意境”相交相融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材料、技法、造型这些绘画要素不能剥离西方文化内涵,所以正是这种“意境”的营造使得莫兰迪的瓶瓶罐罐有了生命、有了灵魂,也注定了其在平凡的外表中散发着不凡的气息。
  境界虽然有大有小,但审美价值是一样的。艺术史书写的“题材决定论”就推崇那些反映政治、历史、社会、宗教、神话等重大题材作品,忽视小题材作品,认为表现小题材没有意义和价值,而且这种观点或多或少对绘画主流有着一定的影响。即使在今天,我们看当代的大型美术展览,大都是篇幅巨大、积极体现社会主旋律、题材内容丰富的作品。诚然,这样的作品确实可以给观众们带来视觉上的震撼、技巧上的感叹,和大国崛起的内在诉求暗合,但是在震撼、感叹之余也不免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当下的很多画家对小题材、小篇幅的作品根本不屑一顾,似乎认为这样的作品不能体现他们的价值,只一味追求大篇幅,追求丰富的内容形式,追求适合大型展览的制作技巧,千方百计表现所谓的“高大上”,把艺术本该有的率真、性情都丢失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1]从意境类型来说,有宏大崇高的意境,也有愉悦优美的意境,但它们的审美价值是同等重要的。审美心理上既需要宏大阳刚的意境,也需要轻松惬意的意境。因此,境界有大小之分,但不以大小而定优劣,大小不是境界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大境界有大境界的壮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动相生,小境界有小境界的平淡、细腻之美,各有所取,风貌各异而已。情境相融是意境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小题材绘画的境界,虽然缺少了大题材的壮阔,却可以在平淡之中给人各种细腻的感受和心灵的触碰,这同样是另一番大的境界。可是,意境是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不是像客观题一样有个标准的正确答案,意境之美越强烈、越生动,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就越高。
  叶朗先生也持相似的观点:“对一件艺术品来说,意象也许可以说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说它‘至大无外’,是说除了它自身固有的(包括‘超以象外’,‘广摄四旁’),我们不能再有任何添加,否则就不是‘这一个’艺术品了。说它‘至小无内’,是说对它的结构、要素的分析,都必须在同它的有机关系中进行。[2]“意境”涵盖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能从有限到无限来衡量绘画作品的价值。真正的大师不会纠结于画什么,他们可以在很普通、很平凡的小题材中画出神奇。就像莫兰迪的瓶瓶罐罐、莫迪里阿尼的人物肖像那样,虽然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题材,却成就了艺术史上耀眼的传奇。所以我们有必要换一个角度再作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这些篇幅不大而又平凡普通,甚至单一的小题材作品仍然能成为经典、成就那些艺术大师?本文将小题材绘画中的魅力要素联系起来,对造型、意境、技法等要素展开探讨,即從绘画实践的角度去理解这些魅力要素。   小题材绘画的意境总体比较平淡,但“平淡”恰恰是中国画家追求的至高境界,在宋代几乎成为普遍追求。平淡既是画面的平淡,又是指人生境界的平淡,它的内涵就是画家向往的那份自适随兴,随遇而安的精神姿态,是绚烂至极后的平淡,给人生以无尽的慰藉。这种安顿感与塞尚静物画是相通的,塞尚追求的就是事物的一种安静的秩序感。
  二、小题材绘画的造型
  如果说画面意境营造的成功可以慰藉观者的心灵,那么造型的成功则直观地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需求。尤其是小题材小品绘画,因为它们的内容并不复杂,无法像长篇巨制那样通过丰富的情节内容、复杂多变的构图形式来引人入胜,所以就要在造型上下一番功夫,才能旗开得胜,震慑观众的眼球。中西绘画中以造型独特而胜出的小题材绘画不在少数,小题材绘画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展示艺术形式的创造力,并自始至终影响画面意境的营造。
  造型,即对事物形象的塑造,中西绘画造型思维有所不同,致使造型方式有所差异。西方绘画是以几何数学精神为内核的造型方式,力图立体式地构造外物,常能获得逼近事物的真实感。所以美术初学者一般都是从画立锥体、圆柱体、球体这样的几何体石膏开始素描训练。造型能力成为学院派评价一个画家是否专业、是否具有学院派教养的标尺。西方绘画的逼真造型常常成为我们欣赏一幅画的魅力所在。20世纪中后期风靡一时的照相写实主义绘画,以其高度仿真的造型能力使观众惊叹不已,时至今日,中国画界仍然有人追随,这不能不说是绘画造型的审美魅力。当西方众多画家千方百计运用笔法的技巧塑造不同绘画题材时,天才艺术家莫迪里阿尼却独自倾心于小题材绘画。他的绘画题材比较单一,其作品表现最多的题材便是人物肖像,他的人物肖像有着独特的造型特点:将人物略加夸张地拉长变形,尤其是鼻子、脖子、手等部位,人体以流线型的姿态展示,画中人物在优雅中透露着忧郁,对人物眼睛的处理往往是勾线平涂不画所谓的有传神之称的眼珠,但是正是这独特的、空洞的眼部造型却给人一种洞穿世界的感觉,造型的独特同时升华了意境的延伸空间,加上其人物整体造型的取势,往往是跟着感觉游离于似与不似之间,别具一番风味,使人观后回味无穷。再如日本当代艺术家奈良美智,他的漫画作品主要表现儿童和小狗,题材很普通,篇幅不大,也不是很讲究,好多都是随手画在一个信封或是一张稿纸上,与众不同之处就在其造型上:他笔下的孩童大多有着大大的脑袋,外眼角往上倾斜吊着,不怀好意看着大家,正是这种独特的造型,天真可爱而又略带着一种小小的邪恶感,耐人寻味,很多观众看了奈良美智的作品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不能忘怀。奈良美智在表现孩童的神情、姿态以及造型动态结构方面与追求意境氛围等方面是一致的。其实,奈良美智的漫画形象之所以能勾起人們的这种感觉和回忆,主要还是归功于那“天真小邪恶”儿童造型的成功塑造。
  在中国,古代的“观物取象”也是一种造型方式,《系辞传》所言的“圣人立象以尽意”就是一个塑造过程,常以“应物象形”和“骨法用笔”的完美统一去曲尽其意。在大型绘画题材中,宏观巨制一类作品对造型的要求可以体现在造型独特、美观、严谨等许多角度,因为衡量一幅内容丰富的大题材作品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比如可以通过内容的组织、层次的分布、构图的安排、意境的塑造或是寓意的美好等多种角度来衡量,在这种情况下,或许只要稳妥展示其扎实的造型功力即可。而在小题材小品绘画中,缺少了其它众多因素的参与和掩护,造型就变得非常突出,这种突出表现在:仅仅是做到造型美观是不够的,更多时候要突显出一种独特性,必须是与众不同的,是有特色、有风格、有突破的造型,甚至是颠覆正常美学观念的造型,这一点对于小题材绘画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借助独特的造型才可以酝酿出与众不同的视觉形象和画面效果,增添小题材绘画的艺术含量和趣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独特而又成功的造型在小题材小品绘画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一个中心环节,其他的因素都与之息息相关。
  三、小题材绘画的表现技法
  技法是一个人进入艺术的门槛,也是构成绘画的魅力要素之一。在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中,我们有时会用“技艺精湛”“纤毫毕现”“巧若天成”等去形容和欣赏艺术技法,如庖丁解牛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心理愉悦就是一种超越依托技法又超越技艺的精神愉悦。表现技法是绘画的外在形式,是绘画内容、意境等得以展现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画种、使用材料的差异又千差万别,呈现多样化的面貌。在画面中,像色彩、笔触、肌理等因素都会因艺术家使用的具体技法不同而达到千变万化的视觉效果。
  从宏观角度谈技法,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基本功,即精湛的表现技法运用,这一类讲求的就是硬功夫。比如宋代的花鸟小品,我们作为经典欣赏、学习的,无一不是技法的典范,精湛的传统工笔画表现技法,使得咫尺之内的折枝花卉绽放无限生机,千百年来成为永恒的经典。然而,宋人的小品绘画流传下来的有很多,并不是每一幅都能成为经典,其中也有技法平庸甚至画得很烂的,那自然就被历史的浪潮所淘汰。这一类的例子很多,包括国外的一些大师经典的小题材、小尺寸的各种作品,之所以折服万千观众,成为经典流传,很多是得益于其精湛的技法实力。
  第二个角度为创新的技法,比如材料的创新、技法的创新探索等。这一类相对比较包容,主要是期望有新颖的画面效果,技法新则面貌新,比如当代中国工笔画,与传统的工笔画面貌已大相径庭,技法创新的作用就不容忽视。传统的工笔画讲究三矾九染、随类赋彩,而当代工笔画则兼收并蓄,色彩西化、形式构成装饰化,再加上新的材料以及特殊肌理效果的运用等等,使得当代工笔画的面貌打上了新颖的时代烙印。可以说,人作为观众总是“喜新厌旧”的,而技法新颖对于绘画面貌创新来说效果是最显著的,新的技法形式往往直接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经验感受,所以在当下我们可以看到各类绘画领域中都在不断地进行技法的创新尝试。
  上述两个角度,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将技法作为传情达意的载体、成就画面的重要因素。技法对于小题材小品绘画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除却单纯的技法角度的重要性,在小题材绘画中,技法还必须与意境、造型等相吻合,比如前面提到的,莫兰迪的静物、莫迪里阿尼的人物肖像、宋代的花鸟小品等等,它们的意境、造型不管如何独特都是选择了一种最吻合的技法形式来表现的,最终的画面感觉才会如此和谐而完美!而且似乎还给人一种感觉,换一种技法就达不到这种效果似的。这就是完美的契合,而小题材绘画需要这种契合来提升画面的凝聚力和表现力。
  结 语
  小题材小品绘画不同于大型美展上的宏幅巨制,由于题材、篇幅的局限,使其可展示的空间与角度相对狭窄单一,但是古今中外,仍然存在着大量经典的此类作品。在这些不大的篇幅中,平凡而又普通的题材却演绎出种种精彩,不时令观者眼前一亮,回味久远,成就平凡中的不凡。纵观这些经典的小题材绘画作品,它们往往有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在意境、造型、技法方面处理得很独特、很精彩、很到位,并且能将这三者很好地融合在画面中!或许有时直观上会在某一个方面比较明显突出,但事实上,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经典的作品中这三个方面总是能很好地吻合为一体!甚至有时我们侧重于其中两个方面做到位了也会使画面有很好的效果。当然,在具体的多样的小题材绘画作品中,也不乏一些其它的因素,同样会为作品的突出而增色,那又会因具体的画种、题材等而异,有待我们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国维.人间词话[M].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8.
  [2] 叶朗.现代美学体系[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2.
  (责任编辑:杨 飞 涂 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53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