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初中地理活力课堂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活力课堂,对学生有着格外的吸引力。打造活力化的初中地理课堂,能够激起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地理教学的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自然与人文认知。在活力课堂中传播学科知识,能够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 活力 互动 氛围
  引言
  活力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头脑也更加灵活。积极去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是每一位学科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关注课堂活力,通过有效氛围的设置以及多样化课堂活动的组织,给初中学生不一样的地理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表现,才能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机会与条件。[1]
  一、活跃课堂氛围,构建地理活力课堂
  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地理学习环境,引导与刺激学生的思维,才能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活力,保持自己的课堂活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课堂和谐教学氛围的打造,让每一位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快速运转的状态下。在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中,大多数教师只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中读课本,带领学生划重点,在黑板上讲解知识点。学生也只能配合教师,即使不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也只能默认。死板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将学生的地理学习范围局限在了课本内。很明显,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被动的,学习心情是不激动的。紧张与压抑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内心紧张,间接阻碍了学生的主动提问,久而久之,地理课堂犹如一片死水。[2]
  活力地理课堂的打造,需要良好课堂氛围的支持。首先,教师要关注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每一位教师与自己的学生都应当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在课堂中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课下做学生可以倾诉心事的好朋友。教师要通过个人教学风格的改变,让学生的内心变得轻松起来。比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与学生谈天说地,不用“打开课本”这样的开场白。像在讲解“多火山、地震的岛国”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谈一谈“你对火山、地震了解多少?最近看了哪些相关新闻?能否分享给大家?看到这样的社会新闻会联想到什么?”的问题,或者“你对日本了解多少?有没有去过日本旅游,感受怎么样?”等。这样的教学调整,会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开始积极搜索自己的个人经历。将个性化的经历与即将要学习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其次,教师要关注课堂情境的构建。每一部分地理知识都需要不同的支撑。教师借助多种手段去打造形象的课堂情境,促进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很多问题,使学生看到地理知识的活力。同样在讲解“多火山、地震的岛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日本火山爆發或者地震发生时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在观看过程中,有的学生会脱口而出,“这是有关日本地震的新闻”等。这样的反应证明学生在思考,在经历,在体验,在散发活力。多角度调动与应用教学资源,才是构建活力地理课堂的关键。[3]
  二、促进课堂互动,构建地理活力课堂
  课堂互动对于课堂活力值的增长有直接影响,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互动,无论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都能帮助学生打破个人思维的桎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互通有无的高效手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组织教学,给学生搭建互动的平台,让学生成为活力课堂的打造者。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互动交流中不断分享观点,给出支持与反对的理由,便能促进地理课堂的活力一直保持下去。比如在讲解“美国”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相关知识。根据教学目标,教师按照学生的个人地理学习条件与标准,将他们分配到不同的小组,构建成为实力相当的小组。接下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发现“农业地区”与“专业化”分别指向什么样的地理概念与地理信息。在学生有了基本的知识储备之后,促进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的特点与条件,分析其农业发展优势,并对比中美农业发展异同总结信息。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担当起监督者的身份。短暂参与到每一个小组的交流中去,听取学生的信息,且引导学生将重点放在地理问题交流中。学生要交流,要参与,就要动脑筋去思考,要产生个性化的学习成果,课堂活力可见一斑。
  三、促进学生参与,构建地理活力课堂
  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在打造活力地理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万万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保持课堂活力,就是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散发个人活力。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需要教师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将更有趣的教学方式融入到课堂中,促进学生长期处于主动地位,才能让解放学生。打破传统观念,给学生自主思考、学习、表达与展示的机会,是当代教师的重要任务。
  像在讲解“城市化问题”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三十年前与三十年后的北京,让学生根据科学且规范的数据、资料去了解城市化在真实意义以及城市化给一个城市、城市居民生活带去的改变。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搜集资料,自主整理,在课堂中以演说的方式去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的学习模式更加自主、自由,也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成为地理数据的收集者、处理者以及地理观点的发表者,成为真正的主人。[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活力教学,是为了激活地理课堂以及初中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关注新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氛围、课堂互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视为关注要点,结合新方法重建地理课堂,有利于地理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重视教学质量与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才能让学生的地理学习越来越高效。
  参考文献
  [1]王海霞.新课改下初中地理课堂活力的研究[J].关爱明天,2016,(5):329-330.
  [2]周卉.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初中地理活力课堂[J].中外交流,2018,(34):146-147.
  [3]周鹏程.对新课改下初中地理课堂活力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1):86-86.
  [4]李成玉.浅谈如何激发初中地理课堂活力[J].青年时代,2015,(7):108-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72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