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人们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愈发的重视。小学科学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的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 动手能力 培养策略
  引言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教学的重心已经由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尤其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而言,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实验对知识理论进行验证,将科学知识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便于学生的理解学习。这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也极大地增加了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难度和标准。
  一、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小学科学在教学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教学也更加的多元化,加强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在实践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有效性的发挥。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处于主体地位,对学生有着绝对支配的权利,全程控制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科学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进而缺乏自主学习的兴趣[1]。其次,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枯燥,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对科学知识没有深入的理解。最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比重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占据大量的时间,忽视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操作机会,进而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操作性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不断深入的学习和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2]。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当前发展的真实需求,从而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科学活动中,进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一课时,教师可利用激光笔、一小块平面镜、一块可以对折的半圆形硬纸板,为学生创设课前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天喜羊羊又发明了一个新的武器——激光枪,他想把灰太狼彻底消灭,可是激光枪打偏了,同学们,你能不能想办法,在不移动激光枪的情况下,帮助喜羊羊消灭灰太狼呢?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都积极的参与到帮助喜洋洋的活动中,通过思考和讨论交流,学生得出利用平面镜可以将光射向灰太狼,这样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增加实验操作,验证所学知识
  科学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科,在验证一些观点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实践进行验证。在教学中,当学生提出一些观点假设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提出的假设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证明所提出假设是否正确,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科学知识[3]。
  例如:在教学《磁铁有磁性》时,教师可为学生准备能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吸引的不同物体,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將自己得出的结论记录下来。磁铁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品,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磁铁可以吸引一些物体的认识,但是对能吸引的物体有什么特点、不能吸引的物体有什么特点没有研究,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准备一些不同的物体进行实验,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了解磁铁吸引物体的本质。
  再如:教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和《种子的萌发》时,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植物种类,其种子的传播方式等等,并让学生对植物的种子进行解剖观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种子的共性。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种子发芽(7天)的观察实验,最终理解科学知识,并养成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究和长期观察记录的习惯。
  3.加强学生合作学习,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性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加深对科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4]。
  例如:在教学《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为学生准备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等实验用品,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的实验,并将物体的颜色与升温情况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折线图。学生要严格的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验前学生小组内做好分工,各司其责,实事求是的进行观察和记录,最终通过实验操作明白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而在实践操作中加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进一步推进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3):90
  [2]王中军.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1):64+14
  [3]吴彩莲.略议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7):221
  [4]傅新华.浅议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105-106
  作者简介
  郝利艳(1975.7—),女,籍贯:安徽阜阳,学历:本科,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7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