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学习情感,成就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情感教育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流和情感交流的过程,老师的情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师生之间积极、正向的情感交流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就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情感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效率
  教學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互动交流的过程,同时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情感起着主导作用,它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效果。因此,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作用,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吉诺特博士在关于教师的作用和力量的论述中也说过这样一段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看到这些文字,我深有感触,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性活泼、自制力差、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的孩子。作为数学老师,由于学科性质特点,很容易让我们的教学变得单调而乏味。因此,我们应该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让数学课也变得像语文课一样生动,让孩子们都爱上数学。
  首先,教师要形成积极、丰富的情感。即教师自身要提高思想修养,热爱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倾注自己积极、鲜明的情感,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果教师都把上课只是当成一种任务,很随意地对待教学、对待学生,那必然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老师,也应具有演员一样的品质,能够做到一走进教室,就将个人的情绪抛之脑后。不管心里有再多的烦恼忧愁,也要精神振奋,笑容满面,让所有的学生如沐春风。避免因自己的消极情绪而使课堂气氛无精打采,忧虑沉闷。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出现的违纪问题、学习上的错误等等,教师一定不要大发雷霆,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始终以乐观的态度、饱满的精神耐心指导,点拨启迪,必然能感染学生,激发起他们相应的积极情感。
  第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兴趣对学生的重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1.跟学生做朋友。除了在课堂上跟学生的接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去接近、了解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等等,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比如我经常在下课时和班上的孩子一起游戏、聊天,放学时和孩子们一同乘公交车,多方面地了解学生,这样我和学生的关系更融洽了。
  2.数学由于抽象性和逻辑性太强,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们可以自制教具,甚至鼓励学生自制学具,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直观认识,还能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动脑、动手等多方面的能力。
  3.传统的批改数学作业的方式一般都采用“√”、“×”,除了判断学生作业正确与否外,很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我们在批改数学作业时也应该采用一些激励性的评语来传递教师的情感,如“你真棒,方法很独特!”“不错,如果书写再美观些就更好了”等等,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在课堂上,教师要恰当地运用自己的表情、语调、肢体语言等来表现自己内心积极丰富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学中教师的眼神、微笑是主要的面部表情,是表现教师内心情感的主要方式。教学时,教师如果始终以亲切、和蔼的眼神和微笑注视学生,这无异于无声的鼓励,带给学生莫大的动力去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一个人的肢体语言也能表达一个人的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点头、摇头、手势等肢体语言运用得当,均能充分表达出教师的情感和意图,甚至能使整节课满堂生辉。如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教师亲切地摸摸他的头,示意他坐下,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能让他自觉地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自觉去掌握学习内容。我曾经听过一节四年级的数学课《温度》,在理解零下温度时,教师巧妙地把自己的头顶作为0摄氏度,比头顶低的部分就是零下温度,很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零下温度就是比0摄氏度还低的温度,离0越远,温度越低,学生都掌握得很好。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直站在讲台前,而应更多地走到学生中间去,零距离地接触学生,让学生感到和老师更亲近,这样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情感教育确实在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真正做到爱数学、爱学生,带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并且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自己的热情、真诚感动学生,于润物细无声中激励、陶冶学生,做到以情唤情,促思导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7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