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改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取“有效引导”策略,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实现了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意义进行阐述,然后结合教学现状,分析了“有效引导”策略。
  小学数学 有效引导
  【中图分类号】G 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5-0121-01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做好数学教学,对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帮助。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为了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教师通过“有效引导”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爱上这门学科,促进数学知识与素养的提高。
  1.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意义
  在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引导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有效引导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借助简单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由简到难进行理解,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学习规律。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简单工具的运用,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更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最后,教师通过对趣味习题的设计,使课堂学习变得有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在小学数学进行教学的时候,仍存在着一定不足,如教学观念落后,未与教学改革吻合,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有的教师教学观念较传统,没有认识到学生是主体地位,只重视对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培养,对学生可持续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在教学中,未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具有一定的距离感,在此教学环境下,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策略
  (1)课前引导。在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的时候,做好课前引导教学是一项极其关键的环节。教师在备课时,对所要讲解的内容予以掌握,这样在正式教学时,可以把学习重心放在关键知识的讲解中。另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结合思考,逐步将新知识进行引入,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变得有趣。
  (2)思维引导。在小学数学阶段,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关键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有效引导模式下,教师要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引起足够的重视,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找寻答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维习惯。
  (3)错误引导。由于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认知能力、自身理解的影响,在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常会遇到错误现象。在实际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错误理解,对其有效引导。在实际进行引导的时候,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否定与批评,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与思维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教师通过有效引导,不但能够使学生及时纠正自身错误,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4)合作引导。在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的时候,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合作。教师通过探究性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解决。另外,在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还要维护秩序,并对学生讨论情况进行观察,及时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检验,并做出客观评价,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对“三角形”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能够合作的探究问题。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解形进行拼图,能够拼出哪些图形。此时,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方式,分享自己的结果。讨论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并找到学生探究结果与课本之间的偏差,并纠正学生的理解,这样能够使学生对三角形知识印象深刻。
  (5)情景引导。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情景引导是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最有效方法。教师设立与教学相关的情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并把自己代入到情景中去,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学生数学素养。例如,教师在讲解“元、角、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拟购物,让学生通过准备的货币购买一些带有标价的商品。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对整个购买过程进行计算。通过情景模拟,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升了理解力,并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了教学质量。
  (6)兴趣引导。由于数学是一门抽象学科,而小学生的认知处于形象化阶段,对于抽象知识接受较为困难,特别是复杂的应用题方面,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简单化。并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参照物,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教师结合学生兴趣,将数学问题通过生活事例的方式进行呈现,并引导学生进行启发思考。例如,在对时间转换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钟表及其加减运算,引导学生自主对指针进行拨动,一边对时间记录,一边做好计算。
  (7)有效引导。由于小学生接触的事物较少,对一些新事情充满好奇,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抽象概括生活中的日常,但是,这种抽象学生很难接触到,因此,在学习数学时,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引导。例如,在计算简单的加减法时,学生不好接受,此时,可以借助实物进行讲解,如果此时仍有学生不理解,教师在课下可以解答学生的疑问。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接触的数学不局限于加减法,还会有一些图形,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讲解,这样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若此种方式效果不佳,则可以通过实物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
  4.結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引导”的策略,大大提升了数学教学质量。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设计有效的引导模式,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数学素养,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黄勤灵.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探讨[J].亚太教育,2016(36):27
  [2]顾建芳.基于问题中心的有效教学: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4,14(4):95-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84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