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建筑力学与结构》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以项目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对高职《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从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结构识图 高职 研究
  引言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或者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1]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课,同时也是本专业岗位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的理论性、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师生的教与学都很费劲;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教学效果很不好,已经不适应现在职业教育的要求了。通过项目化教学,把课堂从教师满堂灌转变成学生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跟着老师练习,在学中做,做中学,学生在课堂动起手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在做的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2]
  一、项目教学法下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
  在明确了课程标准,有限的学时条件下,把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和组合,用项目或者实践任务,把本课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对整个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每一个学习项目都按照“学习项目——学习任务——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这个思路进行设计。在这个设计思路下,把《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分成现浇钢筋混凝土柱的结构设计与结构施工图的识读、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的结构设计与结构施工图的识读、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结构设计与结构施工图的识读、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的结构设计与结构施工图的识读、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的结构设计与结构施工图的识读、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图的识读、钢结构施工图的识读7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再根据其内容和特点分成若干个任务,每一个任务就包含了结构设计部分、结构图的识读和模型制作三个部分。
  二、项目化教学下的教学方法的改变
  1.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
  教师把内容项目化后,再对每一个项目设置成若干个任务,在每一次上课前,教师先把任务发给学生,让学生事先熟悉任务;上课时,教师根据任务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用一个相似或相近的项目或任务给学生演示一遍任务的完成過程,最后让学生完成前面给出的任务。完成任务的时候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可以分工讨论,制定计划,相互配合完成任务。以现浇钢筋混凝土梁为例,教师根据梁的受力情况,讲解梁的荷载与内力计算,单筋截面的结构设计、构造和规范的要求、梁的平法表达方式等理论知识,这部分要少讲计算和公式的推导过程,重点是构造和规范的要求以及梁的平面整体法表达方式。课堂上学生对钢筋的放置和位置经常难以想象,教师可以借助一些三维效果图、建筑施工现场图片、工地现场录制的视频、建筑施工虚拟动画、模型实物图等,将各种钢筋位置、间距、布置方式和绑扎等全方位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简单明了地解决讲授方法难以讲清的问题。当对梁的平法施工图识读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梁平法施工图,画出梁的钢筋翻模图,梁的钢筋翻模图能够更加直观和清楚的检查学生对平法施工图的理解。最后,让学生根据钢筋翻模图,绑扎出梁的结构模型,通过三维模型和平法施工图的对照,再次加深了学生对梁平法的认知,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注重课后学生的练习
  课堂上学生把每一个项目或者任务给过了一遍,课后教师通过布置相近的任务,让学生课后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巩固和加强。课后的作业学生在相应的时间内提交,教师批改完,下一次上课前进行评讲,教师讲一些共性和难点问题,也可以通过小组进行互评,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课外完成的任务时,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答疑等方式来解决碰到的问题和困难。
  三、项目化教学下的课程评价体系的转变
  由于实行了项目化教学,原来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的课程评价体系就不适应现在的教学了,为此,我们提出了新的课程评价体系:过程考核+期末综合测试的方法。过程考核主要是学生的每一次任务教师批阅之后给出成绩,并按照难易程度、重点内容等原则定出每一次任务的权重,所以这一部分成绩在一直会持续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最后期末综合测试主要对前面的每一个项目或者任务进行一次综合系统的测试,这时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能检查出学生这门课程系统运用的能力。这样的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更为直观和科学。
  四、项目化教学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
  课程项目化教学后,整个课程弱化了学生对抽象思维和计算能力的要求,也适应了现在高职学生的特点,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学习在这门课程时候的畏难情绪。项目化教学后,这门课主要培养的得是学生的结构识图能力,这也更符合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面向企业一线具有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且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要学什么知识,最后达到什么样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就加强了。在课堂教学上,也改变原来教师满堂灌的方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根据项目或者任务查阅资料,手和脑一起动起来,完成项目或者任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讨论和碰撞多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很多。而且学生完成项目或任务的实践过程中,更能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在项目教学中,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进一步学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2.教师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本门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后,对教师的锻炼也是很大的,由于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不一样了,这时教师也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所以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在不断的上升。
  3.学生的理论体系不完整
  《建筑力学与结构》是理论体系较强的一本课程,由于运用了项目化教学,着重于结构识图能力训练,力学知识和设计原理这些基本的设计理论知识穿插在项目化教学之中,讲的比较浅显,设计计算部分也没有过多要求,分解了理论体系,所以整个理论体系很不完善。这一点对于有较高要求的学生(比如说专升本)很不利,还有对于学生后续岗位的调升也起到了很大的限制作用,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现在的方法就是给这些有要求的学生另外加课,补充力学知识和设计原理,使之理论体系完善。
  4.教学管理的制约
  由于实行项目化教学,一个项目需要集中的时间来完成,而现在阶段我们学校的教学排课按照传统的教学课时来排,每一门课程最多只能排半天,所以一个项目经常是要需要几周的时间才能完成,项目的连贯性背打破,削弱了教学效果。
  5.师资队伍跟不上项目化教学的要求
  本门课知识点较多,知识跨度比较大,应用项目化教学,就是需要对所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安排。这就需要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体系,更需要有扎实的现场经验和工程实践。而我们现在的教师大多是研究生毕业直接到学校,缺乏现场工程经验,所以我们现在每一个学期至少派一名教师下企业锻炼,增加现场经验的同时,收集大量的资料和工程案例分享给上这门课的教师,丰富了课堂教学效果。
  结语
  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首先是思想的转变,从以培养学生知识为主导到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转变,项目或任务的设计是关键,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是整个项目进行的基础。《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以来,也是碰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实际困難,但总体来说,成效大于困难,所以我们只有在不断的项目化教学中改革中扬长避短,研究和探索出一条比较适合本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林华.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05.
  [2]王成平,李佳凌,张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J].新西部,2016.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8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