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疾病管理常见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管理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方法 根据慢性病管理规定,对某市的12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20例高血压患者中,97例患者对高血压的危害、用药、饮食等方面缺乏都缺乏基本的认识,占总数的80.8%。结论 为了更好地管理高血压患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高血压危险性的认识,及提高治疗率和达标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高血压疾病管理;问题;研究;对策
高血压是一种综合征,血压升高是其主要特征的,有时候会伴随着一些心血管危险的因素,为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由,高血压会影响到心脏、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结构功能,甚至会造成这些器官功能的衰竭。迄今为止,它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 mmHg)和舒张压(>90 mmHg)。在研究高血压管理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而探讨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对提高高血压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为某市120例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男55人,女65人,年龄在35-82岁之间。
1.2 方法,根据慢性病随访规定,3个月血压稳定(140/90mmHg以下),2周血压高于14090mmHg。随访内容:①询问症状、②用药情况、③血压生活方式测量等。
2结果
根据调查,在本研究选择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中,97例对高血压的危害、用药方法、饮食等方面缺乏了解,占80.8%。
2.1在随访对高血压危险性认识不足的患者中,发现32例患者知道高血压(反复测量),不过他们没有干预,因为他们没有症状或认为血压随年龄增加无关紧要。甚至有的只是吃药,不知道是否符合标准。
高血压的发病十分缓慢,一般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病人会经常感到颈板紧、心悸、疲劳、头痛、头晕等症状,而当患者的疲劳或紧张加剧后,多数患者可缓解上述症状;同时,高血压患者也可有鼻出血、视力模糊等症状。
据相关调查数据,其中20%的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的发病症状,只有在测量血压或发生心脏、大脑和肾脏并发症时高血压疾病才会被发现。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以测量血压为依据,用经批准的水银柱或电子血压计用于测量坐位时胧动脉血压,特殊情况也可以测量站立或仰卧位的血压。在患者没服药时,以至少两次非同一天多次血压测量得到的平均血压为基础,当平均值为314090 mmHg时,即可诊断为高血压。通常控制高血压要达到小于14090mmHg的目标,而老年人为单纯收缩性高血压,其收缩压是140-150Hg,面部舒张压应低于90Hg,且应大于70Hg。
2.2是否需要吃药和用药方法。有误区的30例患者认为,一旦吃药就得终身用药,非常麻烦;约10名患者认为,刚开始吃药便宜,以后吃药时间长,一些患者甚至服用复方丹参、曲克芦丁当作降压药。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吃药一点都不规律,基本上都是什么时候想起来了就什么时候吃药。
下面的高血压的患者是可以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血压在160100mm Hg或以上,或是高血压在2级;血压升高持续6个月以上,生活行为改善后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心脏、脑、肾等焦油的患者或是器官损伤和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根据2011年《高血压防治指南》,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是:低剂量开始,以长效制剂为主,药物结合,个体化。尽可能一天服用一次可持续24小时的长效制剂药物,能有效控制患者早晚血压,有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常见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钙拮抗剂(CCB)、B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短效抗高血压药物(RO)半衰期为4h-6h,每天服用3次,大约有1/3的患者每天服用一次短效药物,这显然有一个稳定的降压作用不到24小时。为了有效地控制血压,达到预防心脑管疾病的目的,有必要定期服药。
2.3考虑到药物存在着不良反应和成本等一些问题,而且服药的依从性较差。如在此次研究中有19名患者在产生咳嗽、浮肿、脸红、腹泻等不良反应后自行停止服药;部分认为长期服用降压药费用较高,不想长期服药;而部分患者只要血压降到正常,就自行停止吃药了。
任何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不过这也是因人而异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或者服用联合用药来减少不良反应。假使经济条件允许,也可选用长效制剂,达到稳定降压的效果,更好的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残疾是不可逆转的,并且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的药物费用也高于通常的药物费用;此外,戒烟、限制饮酒等改变不良习惯节约的费用完全够支付药费,因此应权衡费用。
2.4在相关风险因素的处理和生活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有21例病人连基本的治疗常识都不知道,如他们不知道降脂和抗血小板治疗与抗高血压药物是不能合理结合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包括:血脂调节、血糖控制、抗血小板等,血脂异常是动脉硬化也是造成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低剂量他汀类药物可作为高血压和降脂异常患者的一级预防措施,尤其是对心血管危险分层风险较高的病人,具有显著的临床效益。
阿司匹林能很好的抗血小板聚集,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已被许多临床研究所证实,并且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每天可给予75毫克氯吡格雷替代治疗。从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来看,是为了尽量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带来的并发症以及死亡的风险。所以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应介入其他的可逆的心血管危险情况,并妥善处理可能会出现的临床情况。
生活方式干预是为了消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如减少钠摄入量、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体育锻炼、减轻精神压力和保持心理平衡。
3讨论
3.1加强对病人健康教育的力度。采取宣传视频、讲座等多种方式,加强患者对高血压危险性的了解,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增强商用品药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率,增高血压达标率。
3.2提高城乡基层医生的专业知识水平。采取定期培训、远程教育、考核等多种方法提高医生的专业能力,赶上时代的脚步,这样才能正确的引导患者。
3.3严格规范慢性病的随访标准。城乡基层医生和基层单位一定要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地跟踪每一位患者,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让患者的血压达到标准,最终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以及降低其所造成的病残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獻:
[1]宋克忠,何华,储琳琳,等.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防治效果探析[J].医学信息.2016(21):88-89.
[2]洪维玲.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后对防治效果的评价分析[J].医学信息,2015(1):178-179.
[3]黄凯帆,吕红英,吴旭坚.团队式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139-1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04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