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3:二战胜利的幕后英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熟悉抗日战争史的人,大多知道“驼峰航线”。当年,日寇占领了中国沿海并切断滇缅公路,导致中国外援受阻,后来,盟军用C-47运输机开辟驼峰航线,把大量物资送进中国,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在欧洲战场,1944年6月6日,大批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也使用了大量的C-47运输机。
由于在二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C-47运输机被称为二战的幕后英雄。但在参军前和退役后,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道格拉斯DC-3,同样创造了辉煌业绩,被称为商业航空史上的传奇。
商业航空的开山鼻祖
如果说,波音247是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客机,那么,道格拉斯DC-3无疑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运输机之一。
1933年2月8日,波音公司一架全灰色的247原型机搭载着10名乘客,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进行了首飞。5个月后,另一款重磅机型——道格拉斯DC-1成功首飞。
波音247作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客机横空出世,无疑刺激了它的竞争对手——道格拉斯DC系列飞机的诞生。当时,美国航空公司订购了60架247飞机,使波音的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其余航空公司不甘心排队等候,希望有一种新飞机可与波音247竞争,由此启动了研制新型客机的招标,最终推动道格拉斯公司设计出了DC-1。
此后,航空公司又订购了改进型的道格拉斯DC-2,该型号飞机可载客14人,于1934年投入使用。从DC-1到DC-2,所有的改进似乎都在为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运输机——道格拉斯DC-3铺路。“DC-1和DC-2为其后的DC-3成为20世纪40年代最广泛使用的飞机奠定了基础。”航空评论家斯蒂芬·谢尔曼评论道。
收到DC-2的大批订单后,道格拉斯公司开始扭转财务上的颓势。1935年5月,道格拉斯飞机帝国创始人唐纳德·威尔斯·道格拉斯突然接到美国航空公司董事長赛勒斯·罗利特·史密斯发来的一封电报,后者希望得到一架具备卧铺功能的客机。道格拉斯很快判断这种客机没有市场价值,但在他准备拒绝的时候,史密斯送上了价值79.5万美元的10架飞机的订单。
既然有钱,那就干吧!但问题是,要想容纳卧铺,必须在DC-2原有的体积上增加50%,这在当时可是一大挑战——早期的飞机在设计上像是一个方盒子,这种形态本身的缺陷,限制了机身的容积。直到20世纪30年代,机身的设计才变得更具流线型,整体强度也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最终,新型卧铺客机——道格拉斯卧铺机(DST)诞生了。
道格拉斯卧铺机于1935年12月17日首飞。在白天飞行时,它可以容纳28名乘客。夜间飞行时,座椅能够调整成卧铺,可容纳14至16名乘客。
不出商业嗅觉灵敏的道格拉斯所料,道格拉斯卧铺机问世后,并没有受到市场的追捧。倒是卧铺机的一种新版本——座椅不可调整、可容纳超过21名乘客、仅用于白天飞行的型号受到了广泛欢迎。这一版本的客机被命名为道格拉斯DC-3。这一划时代的杰作,甚至没有原型机。
1935年12月21日,巡航速度为207英里/小时(333公里/小时)、载客量为21至32名乘客、载货量为6000磅(2700千克)的道格拉斯DC-3首次试航,引发了广泛关注。与DC-2相比,DC-3的机身更大,速度更快,航程更长,可以在短跑道上起飞,使环球飞行不再是梦想。
DC-3后来被公认为商业民航客机的开山鼻祖。该机型中途只需一次加油,便能横跨美国东西海岸。而飞机上首次出现了空中厨房——在它之前,所有航班都不提供热餐服务,乘客及机组人员如需用热餐,只能在中途停靠站寻找酒店。
有“美国商业航空之父”之称的赛勒斯·罗利特·史密斯评价说:“DC-3是第一架依靠运载旅客就能够赚钱的飞机。” DC-3让民用航空运输走进了普通大众的生活。1936年6月,美国航空公司依靠DC-3首次开辟了纽约到芝加哥的不着陆航运业务。到了1938年,DC-3就成为美国所有大型航空公司的主力飞机。到1939年时,道格拉斯公司已经生产了350架DC-3,占据民用航空市场份额的八成。
1935年到1941年间,DC-3推动美国航空业的载客里程数增长了6倍。由于性能卓越,DC-3还被世界各大航空公司大批量购买,到二战前夕,世界各国乘坐飞机旅行的乘客中,超过90%坐的都是DC-3。
二战胜利的重要“功臣”
据说,二战后期蒋介石曾这样说:“给我五十架C-47,我不在乎日本人是不是占领了滇缅公路。”这种洋味十足的话看起来不像蒋介石的风格,但无论这句话是否出自蒋介石之口,它都反映了C-47对于驼峰航线乃至抗日战争的重要意义。
在跌宕起伏的密支那战役中,中美混合突击支队翻越深山老林,奇袭密支那机场,随后中国军队主力乘坐美军C-47运输机迅速在机场降落,为战役获胜奠定了基础。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C-47运输机堪称“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C-47即DC-3的军用版。由于DC-3的性能比此前的飞机更加稳定,运营成本更低,维修保养容易,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被美军征召为军机参与作战。C-47运输机的大名,由此响彻欧亚大陆。
为了适应军事需要,道格拉斯的工程团队在DC-3的机体上进行了改造,不仅改装了一扇货舱门,还加强了地板结构,便于承受重物。二战也彻底激活了美国恐怖的工业制造潜力:1944年,平均每半小时便有一架C-47走下生产线,令德国和日本望尘莫及。
理论上,一架C-47可以搭载30名士兵。而在缅甸,曾有C-47单次撤走 65名伤兵的记录。二战期间,许多C-47被用于印度到中国的航线,总共运送了60万吨物资。由于强烈的气流、恶劣的天气、日机的骚扰,运输相当艰难,但即便在严重受损的情况下,C-47也能完成任务。
除了亚洲战场,C-47在欧洲战场也广泛使用,最著名的当属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盟军“霸王行动”开始后,C-47多次闯入法国北部平原地带的德军高射炮阵地上空,即使被多次击中仍能保持飞行。盟军第一波攻击出动了800多架次的C-47,其中绝大部分成功完成了空降任务并安全返航。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时C-47在60小时内空投了6万伞兵和相关装备。诺曼底登陆成功后,C-47又承担起运送伤员的任务,近百万名伤员通过C-47返回了英吉利海峡对岸。
战后,大量退役的C-47由军用转为民用,恢复了DC-3的名称。这些按照退役物资标准出售的二手DC-3物美价廉,许多专注于支线航线的中小航空公司大量引进这些DC-3用于业务开拓及创业,成为各航空公司的旗舰机种。1946年,香港国泰航空的首架客机便是一架DC-3,现仍保存于香港科学馆。
冷战铁幕降临后,DC-3又卷入了美苏对峙。1948年,苏联宣布对柏林进行封锁,切断了盟国的物资补给线。在数百万柏林居民物资严重短缺时,盟国决定执行史无前例的空中补给计划:1948年6月24日,第一架DC-3空降柏林,此后每30秒就有一架飞机降落。盟国将大量的煤炭、食品和医疗物资送往被封锁地区,直到苏联迫于压力,在一年后解除封锁。
到停产时,DC-3的生产数量据称达到了惊人的16079架,这在民航史上是空前的,故而DC-3被认为是航空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运输机。更重要的是,DC-3直到现在仍活跃于蓝天之上。2019年6月6日,是诺曼底登陆75周年纪念日,西方国家将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据外媒报道,届时将有超过30架C-47运输机以“功臣”的身份,组成一个空中编队参与纪念活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29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