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敲门》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46-02
  【课文分析】
  《敲门》是一篇文笔优美的励志散文。阐述了“要勇于面对人生困境,抓住人生机遇”的主旨。文章内容浅显,容易使我们忽略对文本的必要研读,忽视对所蕴涵情感的体会、感受,导致机械地强调人文性和德育内涵,偏离语文基本能力培养这一核心任务。
  学生对文章中的“门”和“敲门”含义较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必要的引导和点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从课文中搜寻信息,把握文章关键句子,理清文章思路。
  (2)学会通过虚指的“门”和“敲门”这些形象,理解其背后的深刻含义。
  2.情感目标:
  通过感悟、交流,让学生明白职校生活是“一种开始,一种转机”,鼓励他们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克服阻碍、抓住机遇的积极勇敢的心态。
  3.能力目标:
  通过品、读、演、评等活动,理解“门”是虚指,代表人生道路上的转机及成功路上的阻碍。有自己安放的,也有别人造成的;理解“敲门”是指勇于面对阻碍、抓住人生机遇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门”和 “敲门”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进入文本
  一、新课导入:
  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推开无数的门,有家里的房门,有教室的门,也有网吧门……推开家里的房门,我们就会觉得放松;推开教室的门,我们就感觉到学习的压力;推开网吧的门,同学们就会感到心虚,可是游戏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不知不觉就走了进去。所以,门是用来划分两个空间的。门一关,门内成了一个空间,门外成了另一个空间。如果我们想由门外进入门内,最礼貌的方法就是敲门。今天我们来品读赵丽宏先生是如何诠释“敲门”的。
  挖掘文本
  笃、笃、笃……有人敲门——门内
  二、游戏:听声音,猜一猜
  六位同学,两人一组,进行肢体表演。
  (一)听敲门声
  1.急促的、有力的敲门声。
  2.有礼貌的敲门声。
  3.急促的,很嚣张的敲门声。
  (二)学生猜一猜
  (三)揭晓答案并分析“敲门”性质
  表演门内的学生给门外同学开门,门外同学继续表演,揭晓答案。
  1.急促的、有力的敲门声。
  答案:送外卖。预期的、索然无味的敲门。
  2.有礼貌的敲门声。
  答案:老朋友突如其来的拜访。不期而来的、使人向往的敲门。
  3.急促的,很嚣张的敲门声。
  答案:讨债者上门。不期而来的或可预期的、令人畏惧的敲门。
  【设计目的】通过游戏,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门”深刻的含义撕开了口子。
  三、细品:“门”的含义
  提问:想一想,什么时候你会希望有人敲门?
  明确:孤独寂寞的时候,“敲门将胜过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课文第3节)
  明确:我们预期中的敲门都是涵义明确的,会给我们带来预期的相会,会见到想见的人。可是,我们知道,并不是每次的敲门都是涵义明确的 ,更多的是涵义不明的 ,“门一千次被敲响,就会有一千次不同的结果。”因为你无法知道它预兆着什么。因此,敲门就具有了神秘感,“有使人向往、使人畏惧的魅力”。(第6节)
  提问:什么样的敲门使人向往呢?
  明确:幸运、欢乐的(学生朗读段落7)
  提问:什么样的敲门会使人畏惧?
  明确:不幸、不愉快的(学生朗读段落8)
  提问:此时,文中 “有人”认为敲门,不就是“最平常、最乏味的事情”,作者对此有没有进行辩解?如果没有,他又是如何来说服我们的?
  明确:“我相信……全新的生活……”(学生朗读段落11)
  提问:人生中不是每次敲门都是重要的。在你记忆中,什么样的敲门让你印象深刻,让你觉得非常重要的?
  明确:学生举例。
  『总结』总有那几次重要的敲门改变了人的命运。“敲门,往往是一种开始,是一种转机,是一种无法用语言代替的对未来的宣言……。” (段落12)这里的“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门,而是指一种人生的转机。
  【设计目的】在提示下快速、准确的搜寻信息。通过品、读、想交替活动,体会“门”的深刻含义。
  【多媒体展示】
  门=人生的转机
  笃、笃、笃……有人敲门——门外
  四、细品:“敲门”的含义
  (一)出示幻燈片:
  1.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敲响了教室的门。
  2.病人敲响医生办公室的门。
  3.长时间在外面流浪的人敲响了回家的门
  (二)分析“敲门”的含义:
  提问:敲门。对你我而言是不是就很容易做到或者听到呢?文章哪句话让我们变被动为主动,自己去敲门呢?
  明确: “让我们走到门外”。(段落15)
  提问:有的时候,不费任何周折的敲门转瞬间即消失了。有时,却并不容易能敲开那关着的门了。课文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游子归来、热恋者表白、身患疑症的病人、信心不足的考生、误入迷途而又返悟的人。
  提问:为什么这时候敲门会“紧张”,会“犹豫”,会“久久没有扣上去”呢?
  明确:
  1.游子归来——离家几十年,不知道家人是不是还住在这里,不知道家人是不是还活着,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欢迎你?   2.热恋者表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她会不会拒绝我,如果拒绝我以后我们还能不能做朋友?
  3.身患疑症的病人——不知道是不是绝症,还有没有救,如果是绝症怎么办,家人怎么办?
  4.信心不足的考生——考试题目不知道难不难,会不会是我昨天没有复习到的内容,如果考不出来该怎么办?
  5.误入迷途又返悟的人——我对家人的伤害已经太多太多了,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原谅我?
  之所以会紧张、会犹豫,是因为敲门意味着“谜底”即将揭开。(段落23)
  提问:“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门,而是指一种人生的转机。门后是什么,谁也不能确定,希望和失望各占一半。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很多人没有勇气,在门前犹豫太久,使自己失去了一生中重要的机会,只能在成功的门外徘徊。我们中职学生应该怎样?
  明确:我们不应该用消极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应该拿出勇气,毫不犹豫地去敲响那些在我们面前关着的门。
  『总结』“敲门”指勇于面对阻碍,抓住人生机遇的行为。
  【设计目的】通过假设的方法,让学生们假想自己是游子、热恋者、身患疑症的病人、信心不足的考生、误入迷途而又返悟的人,感受敲门者敲门前内心的犹豫和害怕,深刻体会“敲门”之难。同时,也提醒学生,如果不去“敲门”就等于放弃了一次机遇,鼓励他们面对困难要勇敢,面对机遇要抓住。
  【多媒体展示】
  敲门= 勇于面对成功道路上的阻碍,抓住人生机遇
  超越文本
  门外→门内=被动→主动
  五、拓展:做好准备、敢于抓住人生的机遇
  (一)丰富“门”的含义:
  提问:课文中的“门”,有什么样的涵义?
  明确:
  ①门除了实指以外还有虚指。
  ②代表人生的一种转机。
  ③代表通往成功道路上的障碍。
  ④有的是别人造成的,有的却是人们自己安放的。
  (二)丰富“敲门”含义:
  明确:①以有准备为前提。
  ②勇敢面对困难。
  ③勇敢抓住人生机遇。
  (三)案例拓展:
  提问:现在,我想听听你们所经历过的一次最难忘的敲门或者被敲门。
  明确:学生举例,使其加深印象。
   老师举例子,激励学生。
  1.《两块钱的“敲门砖”》
  分析“敲门”:
  ①开始被拒绝,女孩仍要求参加笔试,说明她有坚毅的品格,适合财务工作。
  ②笔试成绩第一名,说明专业技术扎实,业务能力很强。
  ③能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表现诚信,这对搞财务工作尤为重要。
  ④即使不被录取,也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评价,说明她有直面不足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上进心。
  ⑤自掏电话费,反映她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
  2.《岑苗杰:漫漫创业路》
  分析“敲门”:
  ①他是个有准备的人。取得了计算机程序员、国家高级程序员证书,通过了系统分析员考试。
  ②他是个有进取心,敢于抓住机遇的人。毕业时,他选择了自己创业。2002年他成为上海罗迅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和总监。
  『总结』同学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机会或是障碍,这时候我们不能选择退缩,要主动地去敲响这道“门”,即使门后是打击,即使门后是失败。但这些今日的失败换来的却是明天的成功。对我们中职生而言,文化基础课上我们不占优势,但在技能和吃苦耐劳上我们有机会、有条件、占优势。所以我们要勇敢地去抓住机遇,敲响命运之门。
  【设计目的】通过两个成功者的案例,特别是职校生成功的案例,激起学生对成功的渴望,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应该从“门内”走向“门外”,应该变“被动”为“主动”,有准备地等待机遇的来临,这样才能勇敢抓住时机,成就自我。
  【多媒体展示】
  门外→门内=被动→主动
  六、小结归纳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敲门,或者被敲门。我们敲门,为了躲避风雨;我们敲门,因为盼望温暖;我们敲门,为了化解块垒;我们敲门,因为期望应答;我们敲门,是想远离黑暗,亲近灯光和炉火。
  人生处处皆有门,我们就在门里门外。
  那么,同学们,举起你的手来,去敲响自己的人生之门。
  七、作业布置
  作文:我成功了……
  要求:体裁不限;字数600以上。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抓住“门”这一载体,深入地分析了“门”的含义及“敲门”这一举动的含义。让学生体会到从“门内”到“门外”这一转变实质上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门”是指人生道路上的转机及成功路上的阻碍。“敲门”这个举动是指勇于面对成功道路上的阻碍,抓住人生机遇的行为。让学生明白中职生活是“一种开始,一种转机”,鼓励他们有所准备,抓住机遇,大胆尝试,积极进取。培养学生逐步建立一种勇敢克服成功道路上的阻碍、抓住人生机遇的積极勇敢的心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