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英美文学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不管是大学的英语教育还是大学的语文教育,西方英美文学教育都是其必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英美文学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的文化以及西方的人文精神。所以英美文学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的问题,进而分析大学英美文学教育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所起到的作用,然后再提出运用大学英美文学教育的措施,以期为各位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育  学生人文素养  培养作用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09-02
  引言
  英美文化是世界上的主流文化之一,对我国的大学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英语是我国大学所开设外语中,占比重最大的外语种类。并且,英语以其全球通用的绝对优势,拥有了世界第一的学习规模。而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即使是大学语文教育,英美文学也发挥着它的独特作用。因此,大学英美文学教育是我国大学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必须格外重视大学英美文学教育。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缺乏人文素养知识的积累
  英美文学作品一般都会突出反映西方的人文素养以及西方的人文精神,所以它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现在培养人才的目标着重于技能培训,对实用性的需求比较多,普遍都是向就业看齐,导致绝大多数大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人文知识积累,于是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前提是大学生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人文知识的积累,只有具备较强的人文知识,才能让大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有一个全面的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了,才会推动未来社会的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自私冷酷,人文主义精神极度缺乏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具备基础的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讲究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指的就是对人的尊重和宽容,反对一切关于暴力的活动,提倡平等和自由。当代社会态势比较多元化,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拜金主义风气的影响,这种拜金主义的思想就是要求一切都向钱看齐,比较冷漠和势利,人与人之间没有起码的友好与和善,时常是以个人为中心。从根源上根本不能同人文主义精神思想相符合,人文主义精神的宗旨是提倡和谐互助的基本原则,这种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根本无法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主义观念。这类大学生肯定会因为自身受到那种自私自利思想的影响而让自己离人文主义精神越来越远,这种思想不仅可以伤害到周围的人,还会让自己在学校中属于孤立群体,对自身的发展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三)自暴自棄,不思进取
  人的一生当中,不可能事事顺心时时如意。大学生在平常学习生活当中难免遇到形式多样的困难以及挫折,这些挫折与磨练其实正是成长过程中宝贵的财富。但是很多大学生由于自身耐挫能力不强,常常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一蹶不振很难再爬起来,有的甚至对自身的能力产生了质疑,在后面的道路上遇到相似的困难时时常不敢迈开步伐。有的大学生甚至将自己放弃了,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可能精彩了,已经失去希望了,所以他们就选择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选择了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己的大学岁月就这样在蹉跎中度过了,最终导致在大学生涯中没有任何收获。
  二、大学英美文学教育对大学生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作用
   研究一下,大学英美文学教育到底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什么作用呢?英美文学作为世界主流文化之一,它的文学作品中必定包含有非常浓厚的西方人文主义情怀。而我们对于大学生的英美文学教育,归根到底还是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学英美文学对大学生的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
   首先, 大学生学习西方英美文学,可以增加和提升大学生对西方英美文化中人文知识的积累。因为,英美文学作品本来就是对英美某一特定时期社会现象的一个具体而形象的描述。我们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英美文学教育,是在一定程度的加深大学生对英美社会文化以及英美西方人文素养的印象。使得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就如同大学生学习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的《悲剧集》可以使学生更加的了解西方古代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而学习欧亨利的作品,能使大学生更加了解西方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学习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双城记》可以使大学生深刻的意识到早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大背景以及当时人们真实的心理状况。
   其次,大学生学习西方英美文学可以使得大学生形成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的良好而高尚的品德,从而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日渐完善。大学生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学习英美文学,更多的应该是深入了解西方英美文化。最好能够达到一个忘我的,完全投入,把自己融入到英美文化的故事情节中去。以主人翁的身份去审视每一部英美文学作品,而不是单纯的以旁观者的身份去阅读。当大学生能够真正的融入到英美文学作品中去时,大学生就可以通过分析对比不同人物最终的命运,从而明白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从而形成关心爱护他人,尊重理解宽容他人,崇尚和平,追求平等和自由的人文素养 。就如同大学生学习阅读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集,就可以深入了解到沙皇的残酷剥削[1]。所以大学生阅读学习英美西方文学,可以促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养成怜悯他人的人文之一情怀,同时,也可以培养大学生在平等待人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圈的能力。
  三、大学英美文学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的实施方法
  (一)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添加英美文字鉴赏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的应用能力能够相应的得到提高,由于这种思想模式的形成,大学英语教学资料主要是根据学生步入社会可能接触的英语进行教学的,对英美文学常常比较忽视。但是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常常因为现代文化的改革,和现代英语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学生们遇到这种状况时,学习的时候就会困难重重,就算让学生掌握英美文学和现代英语之间的不同对学生来说帮助也不大,所以英语教学中文学经典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这种直接的以英语应用能力为首要前提的教学方式很难不能发挥出英美文学中人文素养的作用,但是这种人文素养的作用,恰恰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的精神养料,对大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意义。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添加一些英美文字鉴赏,能够让大学生发挥出英美文学教育人文素养的最大作用,实现英美文学教育上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要领。   (二)将英美文学教学的力度发扬到大学语文教育中去
  由于当今教育界对英美文化十分重视,所以可以发现我国大学语文的教育中英美文学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是大学语文的主要教育目的还是培养学生更好的学习中国汉语,所以教师对英美文学的部分也不够重视,对学生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讲得也比较少。可是事实上,大学语文课本中的英美文学存在着很大的文学价值,它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汉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由于中西方的差异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英美文学中的很多元素都能够很好的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方面来看,目前的大学语文教育对英美文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所以目前的语文教育中,应该将英美文学教学的力度发扬到大学语文教育中去。
  (三)对英美文学的教育中采用比较法
  经过研究发现,英美文学教育具有很多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学同样起到很多的作用。这些文学作品可以不同程度的让学生对人文知识有一个积累过程,能够做到对他人的尊重宽容,培养自身积极努力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够在挫折面前勇于克服,愈挫愈勇。但是英美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学的表达方式所重视的内容也具有很大的差异,这种情况下,教师讲述英美文学的时候,可以将其中与中国文化接近的地方进行对比介绍,让学生通过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环境进行理解和思考,对两种文化所存在的不同以及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2]。不断吸取两种文化的养料学习人文主義精神的主要内涵,能够让学生在接受的同时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充分发挥出英美文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培养的作用。
  (四)教学中不断扩充西方文学理论,加强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
  教学中不断扩充西方文学理论,因为文学理论可以让学生对事物掌握一定的判断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进行培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对其英美文学所处的环境以及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进行一个简单的概述,让学生对英美文学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一个简单的认识,然后重点对教学中的富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让学生不断理解其中的深层内涵,挖掘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教师应该利用闲余时间阅读更多最新的大量国内外文学作品,不断对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更新,能够有效的将文学精髓贯穿给学生,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一定要非常严谨,能够将文学作品中的主流思想熟悉的讲述出来,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作品进行理解,吸收到知识要点,掌握人文素养的主要内涵。
  四、结语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让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能够在高校未来的竞争发展中站稳脚步,英美文学课程的开展能够有效的为大学生传授文化素养上面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方面的依据。因此,针对我国目前教育中英美文化课程越来越不受重视的现状下,对英美文化课程进行改革是当务之急。英美文学的课程改革是非常艰巨的,在这个情况下,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人文素质的理想化状态是不现实的。教师要不断进行改革,对英美文学进行不断创新,通过英美文学来让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马筱红.试论英美文学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J]. 语文建设, 2015(12z):95-96.
  [2]王菲.浅析英美文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J]. 语文建设, 2015(8x):18-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7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