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生态鱼窝”的研究与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我家有鱼塘两口,面积达4亩,以养殖四大家鱼(青、草、鳙、鲢)、黄颡鱼、鲫鱼和鲤鱼为主。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发现炎热的夏天鱼容易生病或突然死亡,还有在极寒的天气里(0℃以下),也有鱼被冻死。因此,多年来我家在养鱼方面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够理想。
近几年来,我懂事了许多。尤其是在我上初中后,学了一些生物和物理知识,于是便想到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家里养鱼方面遇到的问题。
我到新华书店买来了《淡水鱼无公害安全生产技术》《有机水产高效养殖技术宝典》等书籍,边学习边探究。我发现鱼塘内部结构、养殖技术很值得研究,便提出了人为创建“生态鱼窝”,让鱼儿能好好生长的设想。没想到我的设想得到了学校科技辅导老师的赞同,他们鼓励我利用课余时间大胆尝试。
鱼是一种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生活环境中水温的变化而变化。专家通过实验测定,鱼类的体温与水温的温差在0.5℃左右。鱼的体温的变化依赖水温的变化,而水温的变化又依赖着气温的变化。这三者的温度关系是:气温影响水温,水温影响鱼的体温。种类不同,生活的区域不同,淡水鱼适合生活的温度也有所不同。
一般鱼塘深度在两米左右。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一般通过对流方可加热,用不同温度的水体混合也可改變水的温度。而且我们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地处洞庭湖水系湘江流域,多水多塘,沙质土壤,土壤层以下为沙质层,透水性极强;夏季气温有时高达40多摄氏度,冬季气温最低只有零下几摄氏度;地下水温度夏季一般为23℃~26℃,地表水与地下水大体温差为14℃~16℃;冬季地下水温一般为14℃~15℃,地表水与地下水温差为7℃~15℃。依据上面这些条件,我设计出了“生态鱼窝”,其关键技术在于:
1. 鱼塘深度。鱼塘深度与面积是确定水容量的基本条件,但挖得太深,地质条件不允许,且整体挖深工程量大,建设成本高。鱼塘整体以1.5m~2m深为佳,在建设鱼窝的位置处挖至3m深,鱼窝大小以鱼塘整体面积的十分之一为宜,窝底用黏土夯实或用混凝土铺底,防止水渗漏。
2. 鱼窝位置选择。鱼与人的生活习惯有相似之处,人建房的地方一般选在僻静少干扰之处,鱼的生长环境同样要求无噪声、无干扰,位置僻静,否则会影响鱼的生长。
3. 鱼窝的建造。在鱼窝底部上方处建设双向坡面状多单元阶梯层,各层平面上种植水草,两坡面间形成的“V”形水域空间为鱼类休闲吃食之处,单元阶梯层为鱼类四季自选休息生长避险之处。根据水体的基本特性,严寒的冬季,鱼窝深水区域水温在4℃以上,一般不会结冰。
4. 水源供应。 地下水无污染,冬季水温高,夏季水温凉爽。为避免环境原因造成水体污染,可在适当位置开挖深井,用地下水给鱼塘补水。
5. 池塘温度调节。用地下水给池塘补水,可调节水温,可减少水体病毒的产生和延长鱼的生长时间,冬季时段仍可使鱼类吃食生长。
6. 水的净化。通过地下水的补充,在池塘1米深处建设水草养殖平台,可使鱼塘水体得到净化,减少病毒感染,使鱼的生长环境更安全。
为了达到设计的基本目的,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我选用不锈钢材料做机体架与模拟鱼塘,用4个万向轮做机脚,再安装温度和氧量传感器、增氧机、抽水机。另外,我还购买了微电脑程序控制器、触摸电脑显示器等。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我终于制作出了一个“生态鱼窝”模拟装置。它由模拟鱼塘,充氧机,水井,抽水机,喷水头,生态鱼窝,温度、氧量传感器,电源控制器,电源线,程序控制器,显示屏,塘基,排水管等组成。
我的鱼塘“生态鱼窝”模拟装置虽然在中国国际发明展和宋庆龄少年发明奖等大赛中荣获了金、银奖,但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这也仅仅是我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为水产养殖生产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在此,要感谢老师的指导与帮助,感谢父母的大力支持。
(指导教师 邹建明 颜石坚
编辑 巧克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6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