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探索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在安溪县3个茶园基地进行司雷智能虫害防治系统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智能虫害防治系统运行20 d后,大宝峰茶园基地防控区虫口密度为9头·m-2,之后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均低于对照区。智能虫害防治系统运行10 d后,历山茶仙茶园基地防控区虫口密度稳定在5头·m-2左右,均低于对照区,对照区出现2次高峰期,最高虫口密度为24头·m-2;山国饮艺茶园基地防控区虫口密度稳定在8头·m-2左右,均低于对照区,对照区出现3次高峰期。说明司雷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明显,且对茶树及天敌种群安全,适合在茶园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智能虫害防治系统;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天敌种群
DOI:10.13651/j.cnki.fjnykj.2019.03.012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green control technology for green leafhopper in tea garden and reduce the use of chemical pesticides, a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three tea plantations in Anxi County to control the green leafhopper by Silei Intelligent Pest Control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20 days oper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pest control system, the insect population density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rea of Dabaofeng Tea Garden Base was 9 heads per square meter,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and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area. After 10 days oper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pest control system, the insect population density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rea of Lishan Chaxian Tea Garden Base was stabilized at about 5 heads per square meter,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area. There were two peaks in the control area, and the highest insect population density was 24 heads per square meter. The insect population density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rea of Shanguo Yinyi Tea Garden Base was stable at about 8 heads per square meter,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area, and there were three peaks in the control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lligent pest control system of Silei had obvious effect on the control of green leafhopper, and was safe to tea plant and natural enemy population. It wa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in tea gardens.
Key words:Intelligent pest control system; Tea garden; Green leafhopper; Natural enemy population
泉州地處福建东南部,依山面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我国乌龙茶主产区。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内陆山区县,以安溪县和永春县为主。2017年全市茶叶栽种面积5.37万hm2,占全省21.1%;产量8.29万t,占福建省17.9%。其中安溪县栽种面积4.07万hm2,产量6.21万t。闽南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有利于茶树的种植和生长,同时也有利于虫害的发生与繁殖。据调查,福建省茶树病虫害有500多种,闽南地区有虫害近90种,病害30多种,其中假眼小绿叶蝉为闽南地区茶园的主要虫害[1]。目前,茶农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大多采用化学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虫害的发生,但同时也易造成农药残留,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2-5]。由于不科学使用农药,假眼小绿叶蝉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加上假眼小绿叶蝉世代重叠严重,导致防治难度加大,茶农进一步加大农药使用量,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同时还杀伤大量天敌,破坏茶园生物多样性[6]。由福建司雷植保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究开发完成的智能虫害防治系统是“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等信息技术在发展绿色食品领域的最新应用,该系统运用声光电的综合效应,对茶叶害虫及其繁殖链、生长活动进行干扰和破坏,达到防控茶园虫害的目的。目前关于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在茶园假眼小绿蝉上的应用还鲜有报道。鉴此,本研究分别在安溪县3个茶园基地开展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试验以及对天敌的影响分析,旨在为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在茶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设备
智能虫害防治系统由福建司雷植保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1.1 工作原理 智能虫害防治系统根据生物信息对抗技术,针对假眼小绿叶蝉等虫害的声、光敏感特性,综合运用声光电效应,扰乱其作息规律,阻断、削弱其繁殖链。从源头上有效扼制虫群繁殖,还能针对作用区内的虫群进行干扰,致其丧失生存的能力,从而实现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等虫害的有效防控。
1.1.2 工作流程 智能虫害防治系统主要由司雷管理平台、多功能终端、传感器、监控中心(数据中心)、后台支持系统等五大部分构成。图1为智能虫害防治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1.2 试验设计
2018年5月6日、2018年4月7日、2018年3月16日分别在安溪县大宝峰、山国饮艺、历山茶仙等3个茶园基地进行试验,选择有代表性的类型相同但不相邻的2个地块设置防控区和对照区2个处理,防控区采用智能虫害防治系统防治茶小绿叶蝉,对照区采用农药防治、修剪茶树等方法防治茶小绿叶蝉。大宝峰防控区和对照区面积均为10 hm2,山国饮艺、历山茶仙防控区和对照区面积均为20 hm2。
1.3 调查方法
1.3.1 调查时间 在设备开始运行时调查虫口基数,之后调查间隔时间相对一致,遇到茶叶采摘时间、虫情变化以及雷电、暴雨等极端天气的情况下适当调整。每次采样时间固定,于晴天晨露未干时进行。
1.3.2 取样方法 常用的取样点设定方法有“五点”、“对角线”、“平行线”和“棋盘”取样法,由取样人员根据调查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设定10个固定取样点,每次均在同一地方取样。采用“盆拍法”采集各个取样点的虫口数据,使用1个口径长宽分别为25、35 cm的刷漆白色瓷盆,平接于采样点的茶蓬下方,用木棒垂直于切面方向迅速拍打茶蓬5下,拍打力度相對一致。再辨认、清点并记录瓷盆内的虫口数量。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Microfost Excel 2007进行统计与分析,采用以下公式计算虫口密度和虫口减退率。
虫口密度=调查总虫数/调查面积
虫口密度减退率(%)=[T(n)对照区-T(n)防控区/T(n)对照区]×100%
式中:T(n)为第n次采集的虫口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
2.1.1 大宝峰茶园基地试验结果 从图2可看出,智能虫害防治系统运行20 d后(5月26日),大宝峰茶园基地防控区虫口密度为9头·m-2左右,之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同期对照区虫口密度在15头·m-2左右,最高峰达到18头·m-2。通过采用修剪茶树等措施以及6月份高温低湿等自然气候的影响,对照区的虫口密度虽然有所下降,但仍高于防控区。可见,智能防治系统在防控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远远胜于农药防治。
从图3可以看出,大宝峰茶叶基地防控区虫口减退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基本上在41%以上。6月中下旬,由于对照区虫口基数减少,虫口减退率也随之降低;6月底对照区的虫口密度上升,防控区虫口减退率也逐渐提高,最高达89%,防控效果明显。
2.1.2 历山茶仙茶园基地试验结果 从图4可看出,历山茶仙茶园基地防控区的虫口密度基本上在5头·m-2以下,变化幅度不大,保持稳定状态。而对照区的虫口密度出现2次高峰,最高达24头·m-2。5月上旬对照区通过实施农药防治、茶树修剪等措施后,虫口密度有所下降;6月中旬农药防治失效后,虫口密度又再次升高,出现第2次虫口高峰。对照区的虫口数量呈现极不稳定、波动幅度大、容易反弹的趋势,而防控区则比较稳定,且持续时间长。
从图5可看出,历山茶仙茶园基地防控区虫口减退率基本保持在63%以上,最高达到86%,5月中旬由于对照区农药防治虫口密度下降,虫口减退率也随之下降,6月上旬虫口减退率逐步上升,且保持在较高水平,表明防控效果明显。
2.1.3 山国饮艺茶园基地试验结果 从图6可看出,智能虫害防治系统运行10 d后,防控区虫口密度保持在8头·m-2左右,虽然5月上旬因基地电路检修,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停止运行,防控区虫口密度有所上升。但由于前期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对虫害已发生作用,对防控区虫口数量总体影响不大。5月下旬恢复供电后,设备又开始正常运行,虫口密度随即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且处于稳定状态。对照区虫口密度出现3次高峰,通过反复采用
农药防治等一系列防控措施,虫口密度逐渐下降。从图7可看出,防控区虫口减退率基本保持在60% 以上,最高达84%,说明防控效果明显。
2.2 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对天敌种群的影响
为验证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对天敌种群的影响,分别在智能虫害防治系统运行前和运行后,通过目测观察茶园内其他天敌种群的数量以及茶树的生长状态,评价其对茶树以及天敌的安全性。观察结果表明,智能虫害防治系统运行前后,防控区茶园内天敌种群(如蜘蛛、瓢虫、蝴蝶、蜻蜓等)的数量基本上保持一致,没有明显变化;家禽、鸟类等均正常在茶园中活动;茶树也处于正常的生长状态当中。可见,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对茶树以及天敌种群安全,没有产生负面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较明显,不仅能有效控制假眼小绿叶蝉虫口数量,且对茶树、茶园天敌以及其他生物等没有任何负面影响。智能虫害防治系统能够彻底改变常规使用农药防治茶园虫害的做法,杜绝使用化学农药,实现零农药、零污染的绿色防治措施,在减少茶园污染、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保障茶叶食品安全以及提高茶叶质量和产量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适合规模化推广应用。由于智能虫害防治系统主要通过声光技术对虫群进行干扰,强风对其作用效果有一定影响。但强风天气本身会使虫群数量下降,所以对防治效果不会有太大影响。另外,该系统带有音频工作器,为避免产生噪音,可以在系统中设置绕开人员作业时间,或工作人员作业时佩戴隔音耳罩等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苏兴茂.中国乌龙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72.
[2]史庆才,李向阳,陈志伟,等.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农学学报,2015,5(1):20-24.
[3]魏进,段婷婷,朱淮武,等.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5):144-146.
[4]毛新荣.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J].福建茶叶,2010(8):36-37.
[5]彭雪峰.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综合防治策略[J].福建农业科技,2013(12):43-45.
[6]林瑾,高明清,王水金,等.福安三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及其主要天敌的种群消长动态[J].福建茶叶,2008(3):29-30.
(责任编辑:林玲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9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