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方向探索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衣食住行一直是人们生存的基本要素,食物更是人类生存之本。食品安全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食品安全问题不但会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也会引起社会恐慌,导致人们对食品安全降低信任度,对和谐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我国现在有很多快速检测技术专门针对食品进行安全检验,这些检测技术要在社会上实施,还需要各方面的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探索。
关键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质量
在人类文明生存的生物链中,食物占首端,这就表明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二十一世纪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于健康食品越来越重视,更多社会新闻出现了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我国一方面建立了食品安全检测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加大了监管力度,并不断探索如何快速检测出食品是否对人类有利。市面上销售的食品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检测,才能够确保安全,因此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十分重要,食物的本身是什么样子、可食用食物的生产链是否安全和健康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检测。食品加工后进行安全检测处理后再销售,中间的安全检测能够有效准确的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而这就要求技术上的精准性和高效性。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食品安全检測技术的应用得到认可,各种生物性的检测技术涌现出来,各种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发展方向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食品安全的现状与检测技术的运用
1.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了解没有专业基础,大多是通过眼睛观察颜色、形状,嗅觉感受气味,触摸感受质量、温度等来判断食品是否能够安全食用;社会新闻的关注点则是餐饮存在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人们也可以通过各个举报平台对不良商家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举报。这是解决社会食品安全问题的一大步,也是食品安全发展的美好开始,但是依然存在很多无法检测和监督的食品安全问题,例如:快餐外卖,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使餐饮模式发生变革,外卖受到追捧,然而在享受快捷的同时风险也存在着,外卖的生产模式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管,导致其安全性不能完全控制,所以对外卖的食品安全实行准确监管,需要相应机构的支持,也需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
2.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我国对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已经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从各个方面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规范性。一是各个生产厂家对使用的添加剂、生产链卫生和包装等进行严肃管控,为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打下基础。现在我国的食品安全管控大多还是依赖于法律法规,检测技术主要使用在大型的生产厂家和加工厂,如果运用到人们接触的直观消费中,还需要更大的完善机制。二是对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运用,我们需要学习其他国家的食品检测标准和技术运用。不管是面对民众需求,还是生产厂家,食品安全的监管制度都要进行奖与罚。食品的范围广阔,种类众多,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也越来越强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实际运用也不断得到重视。但现实情况是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生产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适用范围存在着局限性,费用也是比较昂贵的,一般的小型企业和小型食品生产面临这些问题,难以得到实施运用,因此,加快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已是迫在眉[1]。
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方向
1.检测技术的升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壮大,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发生变化,越来越追求健康,食品是否健康受到更大的关注。有效数据显示,现在市面上出现很多“绿色餐厅”,专门打造健康、卫生、安全的口号,备受群众喜爱。简单通过以往的检测方式来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测,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实际需求。在新型的食物类型上,检测技术和速度都有待提升。快速检测的产品质量有必要改进,并加速检测技术的实施运用。食品安全检测的根本是食品卫生检验,卫生检验方面的技术不断提升,可以促进食品安全的有效质量保证。
2.建立检测标准制度。目前,我国还未明确公布比较精准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标准要求,需要科研人员及政府相关部门更加关注。由于我国检测技术的需求范围广阔,建立相应的标准制度也将非常有难度和挑战。在此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法律能够与实际情况相适应,这样才能够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健康饮食[2-3]。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我国的需求越来越高,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因此,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运用极其重要。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质量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都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管,但是面对范围广阔的食品生产链,监督效果难以确保。在免疫检测、生物细菌传染检测及食用安全期检测等方面,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虽然得到有效运用,但一些企业引进国外产品进行检测,检测成本也比较高,所以,科研人员还需要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4]。
参考文献
[1]闫雪梅,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方向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2):163-164.
[2]张丽,中国食物与农作体系变迁中的食物政治及治理[D].中国农业大学,2017.
[3]冯朝睿,整体性治理视阀下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研究[D].云南大学,2015.
[4]李静,我国食品安全“多元协同”治理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2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