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与生活的相互渗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我们当下生活的社会来说,数学是一门通用的学科,基础数学是对我们生存的欧式空间提供共性问题的解答。而小学阶段所涉及到的简单的计算、统计和几何知识能实际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小学数学课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教学十分必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数学课程对生活的实际意义,以及二者如何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同时也列举出了对小学数学课程设计的实际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育 数学生活化
引言
众所周知,人类对世界的客观理解是以科学为基石,而数学则是科学发展的依托和基础,尤其是小学数学教育,更是基础中的基础。[1]小学数学教育的范围涉及到的基础计算、基础统计以及简单的几何知识,对日常生活影响重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数学教学,帮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对小学生影响深远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因此存在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理解能力有偏差、适应性相对较差等特点。为了让小学生对数学发生兴趣进而喜爱上这门逻辑严谨的课程,教师联系实际生活使用灵活教学的方式就十分有必要了。
首先,生活化教学减少学生心理压力。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刚刚从幼儿园迈向小学的学生需要经历一个心理转变的过程。太过严肃的课堂教学会使这部分年龄较小的学生产生恐惧和厌学的情绪,尤其是学习数学这门本来就严谨的学科,公式、概念过于抽象,学生理解不了听不懂就会产生抗拒情绪,那么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维,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化难为易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
其次,数学教学生活化对学科本身来说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科学的初衷就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教育,涉及范围均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借助模拟实际生活情境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
二、如何做到数学教学与生活互相渗透
1.活用情景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
与成人不同,年龄较小的儿童心理发展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传统落后的数学教学,教师一人讲授、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往往事倍功半,教学效果差,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对数学教学十分不利。如果根据该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反而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除法时,教师可以拿12个苹果请学生动手平均分成2份、4份、6份,每份是多少?学生在分苹果的过程中对除法这个运算方式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多加入这样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再比如,在区分斤与公斤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水果、秤作为教具,在课堂上实际操作,让学生切身感受“斤”与“公斤”在重量上的不同。然后让学生模拟购物过程,在一买一卖的游戏过程中,巩固对概念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是利用情景模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活用,从而能准确区分换算斤与公斤的概念。
2.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形成教学闭环
无论什么学科,诞生都是为了解决人类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数学这一门学科尤为如此。数学的用途遍布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想要让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就要将这门学科还原到生活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与自身生活经验相结合,让知识点“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形成數学教学的闭环。将数学知识放到实际生活中,可以借用具象的物体或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空间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例如,在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寻找身边都有哪些物体是圆柱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同时,教师在教授完一个新的知识点后,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身边的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学习完余数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帮助家长在购物时计算找零,生活与教学互相渗透互相循环,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3.巧用身边素材,温故知新
学习数学要秉承开放的态度,不应将学习局限于课堂里,应走到实际生活中。课堂教学学生动手机会比较少,很难发挥想象力,容易思维固化。而生活中随时遇到的问题都可能是很好的学习素材,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锻炼了应变能力,这是单一的课堂教育很难做到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把所学的知识与身边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所以要求教师打破课堂与生活的壁垒,让二者互相渗透紧密联系。[2]比如,在学生学到比例的知识时,可以带学生去室外让其用自己的方法计算教学楼高度,根据已知条件引导学生利用实体和影子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高度,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可以扩展训练学生利用比例测量其他建筑或物体的高度,这时结合生活巧用素材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再比如,学到《角的初步认识》教师在阐述完角的概念以及分类后,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和学校找出运用到“角”的地方,这些地方分别运用了哪一种类的“角”?直角还是钝角?还是锐角?延伸出来的问题是这些角在生活中有什么用?是多少度的角?如此追问下去,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同时也为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数学是一门充满逻辑性和趣味性的学科,同时这门学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发展是由感性到理性的,因此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应将数学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案例紧密相连,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中寻找答案,借助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的相互渗透探讨[J].学周刊,2016(16):214-215.
[2]试论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的相互渗透[J].学周刊,2015(29):171-1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