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近十年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总体匮乏,设施单一、发展不平衡及利用率低;根据WSR系统论方法论中实践活动涵盖的三个方面——物理、事理、人理,即法规、制度、管理、居民意识等方面阐述了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利用率低下的影响因素,以为后期的实践调查提供有利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城市社区 体育设施 利用现状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4(c)-0172-02
2016年10月,我国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简称《纲要》)。《纲要》[1]秉承了以国民健康为中心、促进全民健康的价值取向,提出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主题;要想国民拥有健康的体魄,全民健身成为首要任务,《纲要》[1]就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作了详实具体的规划和部署,它确定了体育人口,到2020年将提升到4.35亿人,到2030年增加到5.3亿人;因此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加强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体育公园、骑行道、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刚要》[1]也明确了到203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m2,然而2013年底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m2,几年过去目前场地设施状况和利用率如何有待考究。
“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主要载体是城市社区体育设施,也是开展健身活动的基本条件,其利用程度直接影响到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的深度、广度、积极性、坚持性和有效性,也间接影响居民体质健康的提升和健康中国的打造。本文以“城市体育设施”为关键词,查阅了近十年的文献,通过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运用WSR系统论的方法,对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利用及影响因素进行理论上的综合分析,为后期的实践调查提供有利的理论支持。
1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概念
根据《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2]对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定义,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是指是为开展城市社區体育活动,在社区内规划建设的运动场地、场馆和配套建筑,以方便社区成员就近健身为目的、社区规划配建的公益性体育健身设施。
2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及利用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修改版中明确规定:每个居住文体服务设施面积要达到125~245m2/千人,居住小区配备体育场所200~300m2/千人。第5次城市体育场地设施调查显示:完全归属社区的体育场地只有体育场地总数的8.84%,其中居住小区占4.86%、公园占0.7%、广场占0.61%。上述数据显示我国的城市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严重匮乏。
在体育设施匮乏的现象背后,研究还发现社区体育的设施呈现单一化和不平衡的现象。张东立[3]对秦皇岛市区研究发现多数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数量与种类不能达到社区居民体育锻炼需求,且体育设施场地功能过于单一;宋杰[4]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认为社区体育设施设置的划一性、模式的单一化、不平衡性;李雷[5]研究发现新老社区间存在场地设施资源配备不平衡,设施设置趋于统一化。马英认为我国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导致体育设施的数量严重不足。周洋认为新旧城区体育设施规划不平衡,旧城区的体育设施数量严重落后。葛睿等人[6]指出80%以上的体育场地设施都设置在了教育系统内,而相关企事业部门和街道社区在体育设施的数量配备上相对短缺。饶传坤[7]从城市规划的角度通过对杭州城西的社区调查发现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种类少、规模小、配置不合理等。体育设施的匮乏加之设施的数量不足、单一及不平衡,按理来说体育设施的利用率是相对较高的,应该是供不应求。
然查阅众多文献发现,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利用率较低。刘晓强[8]对江西省41个城市调查显示,体育场地设施对外的开放程度并乐观,省会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城市都做的比较到位;稍偏远或是经济发展程度偏低的城市,建设和开放程度都要偏低,而且利用率低下。谭杨[9]对发现部分社区体育场地的开放时间与社区居民的锻炼时间难以同步,导致利用率不高;程立秀[10]对济南市体育设施利用的研究中发现社区边上的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情况不乐观,导致使用率不高,同时社区内的室外设施维护状况较差,导致设施成为摆设。此外张东立(2009),刘巨龙(2015)等人均研究发现社区体育设施的利用率较低。在设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体育设施的利用还如此低下,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3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利用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查阅相关文献,较多的研究发现影响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利用率的因素较多,本文从运用系统方法论的来阐述其中的影响因素。
3.1 系统方法论
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就物理、事理和人理三者如何巧妙配置有效利用以解决问题的一种系统方法论。它的实践活动涵盖这三个方面,要深思“物理、事理和人理”,从而获得满意的关于所考察的对象全面的想定和认识,或是对考察对象的更深一层的理解。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利用率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多人参与、多层次的复杂过程,在整个过程中,物、事、人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3.2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利用率影响因素的物理分析
从WSR系统方法论的物理方面,就是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制度等,目前研究发现阻碍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缺少规划,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而引起利用低。彭荣倩研究发现昆明城市社区的体育设施的管理体系不规范,不能充分发挥已有设施的功能。 3.3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利用率影响因素的事理分析
从WSR系统方法论的事理方面,主要研究事物怎样被管理等,从文献来看,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利用率低下(宋杰)[4]认为社区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等传统建设的诸多弊端,导致不了解社区成员的需求,未结合地域文化有针对性的配置体育设施,产生设施利用率低。孙佳杰[11]认为对体育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不合理,也造成了体育设施的闲置和使用率低。谭杨[9]发现缺乏组织引导、设施分布及利用时间冲突、设施欠缺高峰分流、设施总体满意度不高(数量、种类、维护)引起设施利用低。
3.4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利用率影响因素的人理分析
从WSR系统方法论的人理看,主要是人的习惯、关系、和谐等,文献资料显示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因此已相当有限的体育设施远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体育设施过于缺乏,加之已有没能充分为居民们所用,对居民们的健身作用也不明显;付梦颖[12]研究显示社区居民们对于参与健身的目的比较明确,但是对于已有健身器材的选取利用不太准确,社区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成为设施利用较低的一个因素。彭荣倩[13]研究发现设施缺乏专人指导,设施功能认识不够,体育意识薄弱(尤其是年轻人)可能引起设施利用率不高。
纵观上述研究,学者们在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研究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成果。健康中国的构建与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利用的关系,认为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具有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城市体育设施的种类单一、数量不足,且利用率低,这种矛盾的现状,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后续研究将改变以往的研究层面,在大健康理念的驱动下,分析社区体育设施的利用和影响因素。在實践意义上,从使用者的角度和管理者的角度来分析设施利用的效益,健康的角度分析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利用情况如何,影响体育设施利用的因素,以期为政府部门对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实质数据,使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为社区成员提供充足的、科学的体育活动工具,使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配置更加合理;在理论意义上为杭州健康城市构建的纵深发展,全民健康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7,24(7):1-2.
[2] 褚波,李刚,刘海鹏.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标准介绍[J].中国标准化,2007(4):55-57.
[3] 张东立.秦皇岛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与利用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4] 宋杰,李京明.社区体育设施配置综合评价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6):21-26.
[5] 李雷,邵锦梅.对唐山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的调查研究[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107-109.
[6] 葛睿,刘伟,赵克,等.政府划拨居住社区体育设施用地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2,33(4):1-2,12.
[7] 饶传坤.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杭州市城西居住区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2007(1):16-20,48.
[8] 刘晓强.江西省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与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
[9] 谭杨.吉首市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设施配置与利用研究[D].吉首大学,2016.
[10] 程立秀.济南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6.
[11] 孙佳杰.兰州市城镇化建设中社区体育设施与居民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
[12] 付梦颖.西安市莲湖区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需求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7.
[13] 彭荣倩.昆明市主城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与利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6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