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田径体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开设田径课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本文介绍了高校田径课程的现状,并针对目前高校田径课程开设不太理想的情况,提出通过针对性授课、精选田径项目等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淡化竞技意识、改变教学模式等提升教学水平;构建合理的考评体系以及从多途径加强宣传力度等方式,促进高校田径课程的发展,为未来高校开设田径课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  田径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4(a)-0159-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运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田径运动是其他体育运动的基础。近年来,由于我国举办国际大型田径赛事不断增多,同时培养出了像刘翔、苏炳添等家喻户晓的明星运动员,使田径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参与田径运动和路跑的人不断增多,但由于大学生平时学习压力大,运动时间大幅度减少,造成爆发力、肌肉力量、耐力、柔韧性、协调性等素质全面下降,同时运动技术不合理等原因造成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高校有必要开设田径公共体育课程。根据田径运动的特点使其与学校体育课程有效地结合,在发展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1  高校田径课程现状
  1.1 田径课程开设现状
  据调查,全国范围内,高校田径课程开设情况不太理想,大部分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取消了田径课。经对上海高校的调查显示,上海目前只有同济大学开设田径公共课程。但是随着田径运动在社会中的硬性逐渐增加,喜欢田径和参与路跑的学生越来越多,主动选修田径课程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以同济大学为例,近3年学生主动选田径课的比例逐年增加,如表1所示。
  1.2 田径课程的教学形式与多样化
  (1)以竞技化为主的传统田径课程教学。
  传统的田径课程教学主要是教授田径项目技术为主,并通过不断练习与巩固追求高质量的技术,其内容是跑、跳、投等田径项目,再围绕这些项目,发展专项身体素质练习,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2)以健身为主的田径课程教学。
  为了激发学生对田径课程的兴趣,对传统的田径运动项目进行改革,以强身健体为目的,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种健身方法,使之兴趣化、游戏化、大众化,使学生达到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效率。
  (3)以达标为主的田径课程与教学。
  为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国家制定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部分高校的田径课以体质达标为目的来进行教学,对于体质测试不达标的学生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以满足学生体质达标的要求。
  2  建设与发展
  2.1 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体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将“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而田径作为“运动之母”应发挥出独特价值,其功能是其他运动项目难以替代的。普通高校在田径教学中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田径项目的一些基本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挖掘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田径运动中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2.2 完善教学内容
  (1)针对性授课。
  田径运动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此面对普通大学生,在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时,首先考虑的是授课人群的适用性。田径运动的项目比较多,一般为短跑、中长跑、跳高、跳远、跨栏、标枪、铅球等,但不是每一个项目学生都感兴趣。
  当代大学生的求知欲很强,选择一些当今适应社会潮流的项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在学习当中体会到项目的乐趣。比如近年来,参与路跑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参加马拉松的学生日益增多,我们可以针对性地授课,让学生了解其相关知识,包括跑的技术动作、关节力量的重要性、如何分配体力、饮水方法、锻炼方法,并从生物力学、生物化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详细地阐述,增加学生在这方面的认知。
  (2)精选田径项目为田径课教学内容,努力达到田径课教学目的。
  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选择一些技术性强的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如短跑,重点学习跑的技术,教会学生如何合理运用髋关节去跑而不是单纯地用腿去跑,让学生体会到大肌群发力后自然轻松的感觉;跨栏可以降低栏架高度,减去栏架个数,重点掌握栏间节奏和跨栏的技术动作;跳高重点学习背越式跳高技术,只要能用此技术达到一定高度即可,使学生感受到田径运动的魅力,从而产生需求、提高兴趣。同时在田径教学的同时,应完整地向学生传授田径运动的历史,让学生对于田径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明白田径运动对人的锻炼价值。
  (3)传授一些田径规则。
  在田径教学时传授一些田径规则,能培养学生在欣赏田径比赛的同时还具有阅读比赛的能力。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田径课程的教学水平。在当前教学改革的新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1)掌握丰富的田径理论和专业技能。
  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田径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田径老师应熟悉田径运动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在教学中,应该灵活地运用手段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大学生营造出活泼的田径教学氛围;改变传统田径课程理论性强、枯燥乏味的特点,在教材中融入各种先进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生动讲解,示范准确优美,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学习热情。
  (2)淡化竞技体育的意识。
  教師在授课中应淡化竞技体育意识,改变过去建立在竞技基础之上的教学体系,以健身为目的,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和循序渐进的练习手段。在内容选择上突出娱乐、简单、易于操作等特点,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田径运动的健身功能和娱乐功能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真正需求。
  (3)改变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的高校教学中大部分老师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单一、枯燥的练习使学生对田径产生了抵触情绪,所以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多采用新颖并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和丰富田径,提高学生对田径的兴趣。同时,应阐述清楚这些锻炼方法的原理及作用,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这些技能,这对于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并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4 构建全新的考评体系
  传统的田径课考核机制制约了高校田径课程的发展,不能再以更快、更高、更远给学生打分考试。在对学生的考试方法上应以学生参与锻炼为目的,用综合评定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如:学生的出勤率及参加锻炼的积极性、所学项目的技评、学生运用体育理论知识指导自身锻炼的能力,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对学生意志力、思想品德、运动能力的提高程度进行考评,通过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使田径课考核更加科学、合理、全面。
  2.5 加强宣传力度,加大田径运动在校园中的影响
  为提高对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有关健康运动的认识, 促进田径课程在高校的开展,高校应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学校的宣传栏、广播、校园网、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介进行宣传。在高水平运动员中选出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和普通学生中的田径爱好者同时成立田径俱乐部或社团、开展田径沙龙、开办专题讲座、定期在校内举办一些校际、院际的田径比赛或田径单项赛事,也可以在普通大学生中选拔一些田径爱好者参加省市甚至全国的田径运动会来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田径运动中来,激发学生对田径课程的兴趣,消除对田径课程的恐惧心理,挖掘自我潜能,从而促进田径教学顺利开展。
  2.6 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资源建设
  体育场地、器材等资源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为此,高校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及器材的建设和管理,使其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功能,在不具影响教学的情况应尽量开放田径场、健身房等场馆,满足学生的需求。
  3  结语
  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田径课程不论是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是对促进田径运动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田径运动是发展其他运动项目的基础,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具有不可取代的健身价值。高校应发挥资源优势,对田径课程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发展,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体现出田径课程不仅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还有加深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理解,让学生无论在技术、锻炼的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更加合理,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他们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田径运动中来。
  参考文献
  [1] 袁浩,吴本连.我国高校田径课困境产生原因的剖析[J].体育科学研究,2016,20(1):79-83.
  [2] 王光修.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课价值与教学改革的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107-108.
  [3] 韩聪.新课程背景下大学公共田径课教学改革[J].学校体育学,2015,5(12):95-96.
  [4] 陈卫良,张涛.关于高校竞技田径向健身田径课程转变的设想[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0(5):62-64.
  [5] 毕红星.我国部分普通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改革关键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1):67-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65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