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运动与极限运动对比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号称“未来体育运动”的极限运动从孕育到兴起一直饱受争议,甚至法律明令禁止其开展,而竞技运动的开展却如火如荼。本文分析了竞技运动与极限运动所存在的不同,为今后规范极限运动,发展极限运动作为参考。
关键词:竞技运动;极限运动
1问题的缘起
通过访问www.olympic.org得知2020年东京奥运会新增五项运动项目,分别为冲浪、滑板、攀岩、空手道、棒球。将冲浪、滑板、攀岩这三项极限运动项目列入奥运竞技运动项目。[1]不禁心中疑问,难道极限运动项目也可以是竞技运动项目?还是极限运动就是竞技运动?程思淏在《我国高校开展极限运动制约因素分析》的研究中说道:“从广义上讲,一些挑战性高的,非奥运、非世界运动会的项目都可以叫做极限运动。”[2]然而随着新增奥运项目的公布,这一说法显然不合适。
2竞技运动的历史沿革
竞技运动指的是带有竞技和比赛性质的体育活动,如:田径、游泳、篮球、足球等运动都是奥运会竞技运动的项目构成。
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前776年,在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了第一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它象征着和平与友谊。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49年,古代奥运会被罗马帝国的皇帝废除为止,古代奥运会一共举办了293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停办了1500年后,法国人顾拜旦提出举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并将“更高、更快、更强”作为奥运格言,将“参与竞争重于获取优胜”作为奥运信念,至今已有30届。
3极限运动的历史沿革
3.1极限运动的产生
极限运动(Extreme-sports)是指通过一定的器械在自然或人工的场地上进行的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身心潜能,向自身挑战的娱乐体育运动。[3]如:滑板、高山滑翔、滑水、冲浪、水上摩托、蹦极跳等运动则是极限运动的项目构成。
20世纪,为获得新奇、时髦的运动体验和追逐刺激、超越的神经感受,在叛逆的文化导向下,极限运动从西方萌芽。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开始盛行,已被世界各国誉为“未来体育运动”。
3.2极限运动的发展
极限运动在开展期间曾遭受法律明令禁止。资料显示,欧洲每年冬季参加雪山攀登等极限运动的人多达750万,2001年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5万例。[4]在2007年,法国“蜘蛛侠”阿兰·罗伯特便因徒手攀爬上海的金茂大厦,被中国警方处以拘留5天的处罚,同时被限制入境5年。2017年11月8日,号称“国内高空挑战第一人”的吴永宁在表演过程中失误坠楼身亡。知名评论员沈彬发文号召:规范极限运动,切莫走上不归路。[5]就笔者观点,其实极限运动不是送命运动,而应该在有保护措施下的安全运动。
4极限运动产生原因分析
极限运动作为“舶来品”,能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必有所理由。通过查阅知网得知,在我国关于极限运动的研究较少,开展也主要集中在我国沿海几个发达城市。
从历史发展和实践表现来看,极限体育运动发展动力原因包括:青少年叛逆文化的产生、人类个体的冒险、回归自然、追求新颖的天性,以及人类体验成功、自我超越的需要,促使年轻者投身其中。极限运动可以为参与者提供创造、超越、追求自我,回归自然,获得身份认同;同时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推进主流文化的发展变化,体现了体育运动超越、开拓、创造精神。
5对竞技运动与极限运动特点分析
田麦久的《运动训练学》中说到,竞技运动具有高度的竞争性,集群性、公平性、公开性、功利性和观赏性。[6]正是这些特点赋予竞技运动长久不衰的内在动力。
从极限运动项目也不难归纳出这项运动的特点,高难度、高多变性、高危险、高死亡率,高关注度、高创造性以及低安全、低团队性。参与这项运动的运动者大多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较好的体能作为支撑,且大多项目要求运动者克服心理对恐惧感,并通过过程中缺乏的安全感和完成后的成就感作为快乐的来源。
6结论
通过分析竞技运动与极限运动可以得出以下共同点和不同点。
6.1共同点
6.1.1强化体能
两项运动在参与过程中都需要强大的体能作为基础,甚至将体能作为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发展一般体能的同时还需要发展与各个不同项目的专项体能。在运动中需要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等不同能力的高度配合
6.1.2精神追求
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格言赋予竞技运动突破自我、战胜自我、挑战自我的精神追求。极限运动以超越自我、不断突破、达到极限为乐趣,追求一种“精神高潮”。
6.2不同点
6.2.1价值取向
竞技运动可以显示一个国家(地区)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具有激励人类积极进取、不断奋斗的力量源泉,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等等。极限运动更多的是显示个人的开拓精神和发泄压力、追求刺激获得的新奇感。
6.2.2文化内涵
单从最具代表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来看,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歌、会旗、会徽、吉祥物,就已经给予竞技运动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未来体育运动”的极限运动,体现在无私无畏的精神层面,但不排除有不负责任的行为,在尚不完善和规范的情况下,文化内涵也有待考究
6.2.3安全性
竞技运动的运动风险和伤害较极限运动小,其原因主要是项目难度、高度、远度可控且可预测,且器材场地质地安全,甚至某些项目配有辅助保护人员,而极限运动一般为室外运动,场地器材不固定且难易程度相差较大,与自然界的交互較多等原因造成不可控因素较多,导致安全性较低。
6.2.4社会影响力
竞技运动项目已经遍及全球五大洲,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参赛运动员和锻炼爱好者数不胜数。而极限运动项目兴起较晚,参与人员较竞技运动少,但扩张性较强,深受广大青少年热爱。
参考文献:
[1]https://www.olympic.org/news/going-olympic-tokyo-2020-olympic-channel-looks-at-the-five-new-sports-on-the-programme
[2]程思淏.我国高校开展极限运动制约因素分析[J].智库时代,2018(31):246+248.
[3]卫超.对我国极限运动功效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6):145-146.
[4]苏树斌.极限运动的魅力与当代价值[J].体育学刊,2015,22(03):67-70.
[5]沈彬. 规范极限运动切莫走上不归路[N]. 深圳特区报,2017-12-13(A02).
[6]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21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