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财产属于谁》内容的教学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整个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育人功能体现着本课程教学的价值追求。本课以“财产属于谁”的磨课过程心得分析,从引领思想,重视灵魂塑造;联系实际,重视能力培养;关注问题,重视行为矫正;激发情感,重视生命体验四个方面探索如何努力追求和实现教育价值。
  【关键词】教育价值;真实问题;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2-0078-01
  笔者分析了人教版八年级“财产属于谁”教学设计。梳理本课教学设计,既是对本课教学设计出现不足的反思与改进,也是对教学中呈现零星闪光点的积累与总结,以期不断优化与完善自身教学,深入思考、准确定位并努力实现初中道德与法制学科教学的
  价值。
  一、引领思想,重视灵魂塑造
  本课教学结构最初的设计是由学生熟知热门“抢红包”活动引入,引出财产的概念,按照认知的规律将活动分为:“财产属于谁”“个人的财产”“财产所有权”“维护财产权”四个步骤。
  在磨课过程中发现:1.知识讲解过多,浪费时间,且冲淡主题。2.几个环节相对独立,没有形成层次感并逐渐升华。3.讨论压岁钱的问题,虽然热烈,但层次低,教育价值提升不够。
  经过研读教材大家一起讨论,认为本课的教育价值在于: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有关财产权的基本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从而树立法律意识;同时对于财产使用在遵循法律规定的基础上,也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认同社会中处理财产权的正能量行为。并将本课的教学调整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认识财产及其所有权;第二个环节行使财产所有权;第三个环节维护财产所有权。
  思想性,是道德与法制课最主要和根本的特性。所以,在体验性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和灵魂的塑造。
  二、联系实际,重视能力培养
  时代的特点和课程的本性决定了一个人的本领,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正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透彻理解和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分析研究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磨课中,有老师觉得:1.课堂应该更多进行思维训练活动,利用翻转课堂事先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在课堂进行反馈。2.反馈知识应该是简单,容易操作。3.选取素材学生要熟悉,从学生周围提取素材。
  基于这些建议,调整思路,以一盆多肉植物为导入,并设计这盆植物属于谁?可不可以送给学生?这样的小话题引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然后为反馈知识掌握程度,设计小竞赛,赢了送花盆的形式,采取判断Yes or No的方式,这样学生反应积极,参与度高,反馈也比较有效,能够达成知识和能力目标。
  三、关注问题,重视行为矫正
  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都是基于学生视角、法律视角和公民视角,所学知识要有用,要能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选材上面要关注学生需求——基于“真问题”的课堂设计。青少年从解决自己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出发主动地学习法律知识,法制教育才能真正走入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进而再启发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其它问题,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护法也才能成为青少年自觉行为。青少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无论在思想或行为方面,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正常和必然的。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真实问题,甚至是矛盾问题。紧密联系初中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引导学生在与社会现实的互动中获得理想和视野,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信念;引导学生基于社会环境对各种价值观念进行比较、反思,从而形成自己的德行品格、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
  四、激发情感,重视生命体验
  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确定为本课程的第一目标。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关爱自然,重视生命的价值,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使珍爱生命、自尊自信、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等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多彩和人生的幸福。所以,本课最后在升华中,老师强调,本课财产属于谁,不仅是弄清财产是属于谁的,更是要理解财产属于谁背后的意义,财产对于我们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合理合法的利用财产,利用财产让生活更加美好。
  回顧整个磨课过程,就是不断追求和努力实现教育价值的过程,课程的呈现无不体现着立德树人的思想,这也正是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核心思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1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