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几点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历史学科的特点是过去性,想要时光倒流,回到过去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有效的情境再现。让学生体验感知历史,让学生的感官和思维进入历史中去,经历歷史,获得自己现实的认识和感受。体验历史知识的过程,就是让历史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感官世界等中去,就是学生对历史的感受、内化、建构、表达的心理活动过程。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生活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298-01
《历史与社会》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教捌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让《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生活化呢?本人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构建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与社会生活化课堂的教学目标应该从侧重于认知目标向“生活化”的多维目标转变。教学目标生活化就是指能灵活反映社会现实和发展需求及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方向的目标体系,它落实到具体教学要求应是多样化的、个性化的。
教学目标是教师期望学生通过学习过程所要实现的思想、行为的转变,是教学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水平或尺度。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搭建教学与时代发展相联系的桥梁,也是联系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纽带。
例如:在教学《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时,认识到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第一学期的学生。由于学生本学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对知识的积累甚少,也还未形成正确史观。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不少秦始皇有关的电视剧。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会呈现出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认为秦始皇是暴君,而另一个极端则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基于这样的学情,教师确定了这样一个教学目标:根据所给的史料能够正确评价秦始皇。所以,确定教学目标时应着力考虑学生的生活实践,体现目标的可实现性,使目标不仅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又要为学生的未来生活立“标杆”,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价值目标。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生活是初中学生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其获得力量的重要源泉。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体验意识,将学生内在的情感积淀激发出来,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为构建生活化教学,笔者在教学中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境,让教学贴近生活,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
例如在《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的教学中,就以“不可小视的生活数字”来创设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情景一,在家淋浴擦肥皂时是否关掉水龙头;情景二,在外就餐时,是否使用一次性木筷;情景三,每次去超市购物是否都购买塑料袋装物品。接着以多媒体展示,上述每个行为分别可以节约用水量、森林量和石油量。
学生在一声声惊叹中,认识到每个人的手里都紧握着珍贵的资源,学会反思自己平时不拘小节造成的浪费,进而明白了我国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型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深远意义。
三、拓展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既可以是实际感知和体验到的生活本身,也可以是一些需要在时代、生活背景下得到重新检验和论证的假说,它将充分体现生活的多样性、生动性和丰富性,将人类文化的间接经验和学生亲自经历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
生活化教学是以学生生活的世界作为根基和依据的,关注学生的个体生活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上,以提升学生生命价值作为终极价值取向。找准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就能避免走弯路。比如,从教学内容的取舍角度讲,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创造,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改造、充实和重组,更加关注现代社会的发展,精选其中对学生生活意义重大的内容。从时效性看,选择离教学内容时间近的实际问题;从空间看,选择与学生时空距离较近的社会热点材料;从学生接受程度看,选择可冲破学生已有知识的典型事例。这样不仅能唤起和突破学生的生活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新的学科知识。
四、建立生活化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导向,评价体系没变,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仍然只能停留在表层。所以,生活化的教学要建立生活化的评价体系,要多重评价方式结合。既要有总结性评价,也要有过程性评价;既要有主体性评价,又要有客观性评价;既要有定量评价,还要有定性评价。特别不能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依据,除了成绩,我们还可以对其课堂表现作出积极评价,还可以对照他的“过去”作出评价,可以把评价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来给予评价。只有生活化的评价系统建立起来了,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才能更有效地推进。
五、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应组织他们多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调查和访谈活动,看看自己生活的地区有哪些环境问题,想一想这些环境问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有什么危害,应该如何解决,并设计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通过这样一个参与体验的过程,一方面由于将社会的鲜活材料请进了学校小课堂,消除学生对学科知识的陌生感,从而真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达到三维目标的统一。
总之,我们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必须要以体验生活为切入点,使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时代生活的气息,力求历史与社会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
参考文献
[1]张雪芳.《历史与社会》生活化教学误区及对策探寻[J].基础教育研究,2014(3):49-50.
[2]竺红娜.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下),2014(9):52-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