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课堂师生理答的现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师生理答是指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广大数学教师应重视课堂理答的有效性,注重理答策略的研究。从而,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和求知的学习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数学课堂;师生;理答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6-0216-02
  理答不能简单的等同于课堂上常说的评价。“它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反应。通常告诉学生所思、所答、所做的结果如何,告诉他们学习的正确、充分、恰当的程度,给予评价,从而帮助他们调整、控制后继的学习行为。”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加以评价。这里所指理答是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的
  反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果课上老师的理答恰当且贴切,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探索和求知的良好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然,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可能下降,严重的导致师生关系破裂。因此,数学教师应重视课堂理答的有效性。
  1 数学课堂理答所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提出,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应显示平等,其中包括對学生的讲话方式,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理答仍然存在评价语言单调、评价方式单一、缺少评价艺术等。如有的老师在课堂理答时,针对同一个问题,让许多学生回答,看似很热闹,实际是课堂理答的效率低下,一些年轻教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理答的激励作用。但是只是简单的表扬,语言也比较平淡。作为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作简单的表扬,更要让学生知道自己什么做的比较好,为什么做的好,好在哪里,表扬要具体。
  在理答时,教师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仔细挖掘其中错误的价值。分析出原因,是教师讲解不当,还是学生理解有问题。然后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有效调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外,在一些公开课上,有些教师为了避免在理答上出现问题,只是提问成绩较好的学生,表面看一切顺利,但实质上削弱了其他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这个课堂上自然也就看不到真正平等的师生对话和交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不应拘泥,应该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理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动力。
  2 教师理答应遵循的原则
  2.1 平等交流
  教师应意识到自己不再是数学知识的复读机,课堂权威者。在新的课改要求下,教师会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来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教师一直处于权威的角色,就会影响学生主动学习,影响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应该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潜力。对学生提问的评价,要有针对性,使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地
  发展。
  2.2 因人而异
  对学生评价反馈也要因人而异,要求不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追问或引导。尤其对于少数反应迟缓和信心不足的“学困生”。教师可设计一些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给与他们鼓励性评价或探问式理答等形式,帮助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享受快乐。
  2.3 方式多样
  教师应避免长期使用一两种理答方式。这样会让学生逐渐感到枯燥而失去它应有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多样化,不断推陈出新,变化花样,让学生感到惊奇,他们会乐于接受。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鼓励,发现学生的闪亮点,进而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赞美。因为“积极地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鼓励可以鞭策先进,激励后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智慧的课堂理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求知的氛围。
  3 塑造智慧的课堂理答
  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一言……”恰当的言语表达能够传递美好的感情和期望,能够产生良好的情绪互动效应。而师生问答的过程就是教师借助各种言语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进而产生情感的互动,形成积极有效的课堂理答,构建智慧的课堂理答。如特级教师的课堂上,学生学得很轻松和愉快,究其原因就是他们的课上得比较幽默、风趣。师生之间的交流很自然和流畅,师生之间的关系达到了和谐、平等。课堂上教师精彩、智慧的理答对学生学习和心理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因此,积极有效的课堂理答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此外,智慧的理答应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只有运用不同的理答策略,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并有高效率。同时,在不同的情境下,即使相同的问题也可以给予不同的理答。因此,教师只有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并总结反思,才能让课堂因智慧理答而更加彰显要表达的教育思想。
  教学活动是一个知情相依、共存的过程,师生的对话要以爱为起点和终点。教师的理答不仅要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高,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感情,以“培养美好情感,陶冶审美情操”为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春光.追寻智慧的课堂理答[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0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1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