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儒家思想视域下的女师范生就业观探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山东作为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其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当前人们在思想意识、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仍能清晰地感受到儒家思想的浸染。文章在对山东省女师范生就业取向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尝试从儒家思想角度深刻剖析、把握女师范生的就业观及其特点,辩证地分析儒家思想对女师范生就业观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引导女师范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推动就业实践,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儒家思想;女师范生;就业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1-0065-03
   Abstract: As the birthplace of Confucianism, Shandong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At present, people can still clearly feel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in many aspects of ideology and social lif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mployment orientation of female normal school stud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this paper tries to deeply analyze and grasp the employment view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normal school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fucianism, and dialectically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on the employment concept of female teachers. Better guide female normal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employment concept, promote employment practices, and achieve self-worth.
  Keywords: Confucianism; female normal school students; employment view
   山东作为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其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即便当前,人们在思想意识、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仍能清晰地感受到儒家思想的浸染。为了解女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权衡决断和行为选择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程度,我们对山东省内女师范生的就业取向进行了调查。
  一、就业观与就业取向的阐释
  就业观是女师范生在选择从事一定职业时的认识和态度,是其在求职就业时权衡利弊得失、做出就业选择的一把尺子。就业观作为一种内在稳定的心理結构,是无法从外部加以直接观察和分析的。而就业取向则是她们在就业过程中要做出的预选择和具体的选择行为。观念对行为具有导向和调控的作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就业观,就有与之相应的就业取向。因此,实际调查女师范生的就业取向能帮助我们更直观地洞悉、把握其就业观。
  二、女师范生就业取向调查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山东省内即将在2018年6月毕业的师范专业女大学生。根据院校类型和层次,选取了8所高校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23份,有效回收率为90.6%。调查涉及汉语言文学、英语等近40个师范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比例大约是1.64:1,基本符合2018届师范专业毕业生学历层次比例。调查结果如下:
  (一)回避就业压力,“继续深造”成为多数毕业生的第一选择
  调查发现,面对毕业选择去向时,55.6%的学生把毕业后“继续深造”作为第一选择。只占37.7%的学生第一选择是“毕业后尽快就业”,另有3.8%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还有2.9%的学生选择其他(出国、暂时待业、家里有安排和三支一扶等)。总体来看,直接选择就业的不到一半。看来,面对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和愈演愈烈的竞争压力,多数学生倾向采取“迂回”的战略,暂避锋芒,通过“继续深造”,推迟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
  (二)倾向稳定性强、风险低、保障高的工作,企业就业热情低
  调查发现,“公办学校”和“公务员或其他事业单位”是女师范生心目中理想岗位的最倾向的两个选择,分别占59.5%和19.2%。这两类工作的共同特点就是稳定性强、风险低、保障高,并且受到社会的认可,地位较高。但是,实际的就业情况是这两类工作,由于编制的限制,每年能接收的人数有限。反观对人才需求最大的、最能接受女师范生的企业,她们反而热情不高,仅有6.3%的学生表示想去企业工作。
  (三)就业价值取向多元化,稳定性与待遇受重视
  女师范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在日益多元化,表现在她们进行职业选择时所依据的标准变得多样化。调查发现,她们在寻找工作时关注最多的是“工作的稳定性”和“工资福利”,分别占到了33.2%和25.3%,除此之外,“个人发展机会”和“个人兴趣爱好”,对她们而言也比较重要,分别占到了18.4%和10.5%,“恋爱和家庭”也是学生会较多考虑的因素,占到了6.3%。
  (四)薪资水平期待偏高,高于市场行情
  薪资是女师范生在找工作时比较关注的内容。调查数据显示,女师范生对首次就业的薪酬期望定在“3000-4000”之间的比例最高,占到了50.4%,还有25.9%的学生对首次就业的薪酬期望较高,希望能在“4000以上”,把首次就业的薪酬定在“2000-3000”之间的只有22.6%的学生,2000以下的只有1.1%。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对2017届师范类毕业生工资水平的追踪调查显示,工资月收入水平在2000-3000之间、3000-4000之间、2000以下的各占了35.87%、29.84%和24.8%。综合来看,女师范生对薪资水平的期待有些高于市场行情。   (五)省内就业是首选,倾向二三线中小城市
  山东省女师范生主要来自省内生源,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也是省内就业居多。相对一线城市,被调查学生中有55.8%的学生选择了二三线中小城市。二三线中小城市既有城市的风景和便利,相比大城市,竞争和压力都相对小一些。调查中了解到,在二三线中小城市中,就读高校所在的城市或家乡所在的城市更受学生的欢迎。
  (六)基层就业选择相对被动,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意向低
  在调查中,虽然只有32.2%女师范生表示愿意去乡、镇、村等地方就业,但有53.3%的学生也表示了如果求职困难时自己可以考虑去。这说明相对于基层,女师范生更愿意在城市就业。但是,她们也意识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意识到城市激烈的就业竞争,如果实在没有其他机会,会选择退而求其次,到基层就业。基层就业选择虽被动,仍在可以考虑的范围内。但对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作,她们表现得不是很情愿。在调查中,只有20.3%的学生表示愿意去,50.9%的学生表示比较勉强,28.8%的学生表示不愿去。
  三、儒家思想视域下女师范生就业观分析
  生活学习于儒家思想浸染的齐鲁大地,女师范生的就业观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从不同的层面辩证地分析儒家思想对当前女师范生就业观产生的影响,思索儒家思想在当前女师范生就业观形成和培育中的价值和意义,有助于探索如何正确发扬儒家优秀思想,有效推进女师范生就业。
  (一)儒家思想对女师范生就业观的消极影响
  1. 重仕轻商思想的影响
  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学子们需重点修习的应该是德行与政事,勤勉读书追求的是能够“从政”,而非“工商之利”。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工作更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也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企业尽管待遇并不低,甚至有些企业的待遇高于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工作,但在社会评价上始终不及它们。这在女师范生的就业意愿中能看到这种趋向。尽管每年机关、事业单位能够提供的岗位数量并不多,但依然不影响她们的报考热情,依然是她们就业的首选。反观对人才需求巨大,能更多接收女师范生的企业,则明显不太受她们的欢迎,愿意主动去企业工作的学生很少,即便最后去了企业工作,大多也是权宜之计,一旦有合适的工作,她们就会选择跳槽。这样的想法很容易产生随意、草率的就业行为,导致她们在就业过程中工作变动频繁,不但影响就业质量,也并不利于女师范生个人长远的职业发展。
  2. 中庸思想的影响
  “中庸”在儒家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既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美德素养,也是一种准则和方法。但更多时候,“中庸”被推崇为行为处事的准则和方法,人们倾向把它理解为做人做事不宜激进与冒尖,追求调和,反对纷争。这种理解对于敢闯敢冒、敢于竞争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会产生不利影响。这种影响在女师范生的就业观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她们在就业过程中,更倾向于寻找稳定、安逸的工作,逃避充满竞争与挑战的工作。愿意选择公办学校、机关事业单位,而创业在她们的观念中属于充满挑战性与风险性的选择,她们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较低(只有29.1%的学生表示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相关教育活动),参与自主创业的意愿不高,实际创业比例低。2017年山东省毕业的女师范生32948人中实际只有65人创业。但就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和政策来看,一个人在其职业发展中面临多次变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要想适应将来社会的变动和职业的变动,必须加强培养女师范生敢于尝试,无惧竞争,能够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才能使她们能更好抵抗风险和适应社会变化。
  3. 家庭观念的影响
  儒家重视血缘情感,讲孝悌,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与服从,重视家人间的情感联系,所以山东人有着浓厚的家庭观念和家族乡土意识,对家庭和家人看得比较重。这也体现在女师范生的就业观中,首先,她們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更倾向省内就业(2017年山东省师范类高校毕业生中,省内就业33384人,占总就业人数的 86.81%),不仅如此,在省内城市中,家乡所在的城市更受她们的欢迎。家乡所在的城市离家近,能满足学生时常和家人团聚、就近照顾家人的需要。除此之外,她们在就业时对工作的属性和特点的考量也受其影响。一些女师范生表示之所以想要找稳定轻松一些的工作也是为了将来更好地照顾家人,甚至有学生表示之所以选择升学深造,也是因为学历高了更容易找到时间相对灵活、宽裕的工作(如大学老师可以不用坐班),可以更好兼顾家庭。某种程度上,浓厚的家庭观念还会严重影响到她们的就业意愿。66.5%被调查的女师范生表示父母的意见或建议会影响自己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工作岗位。
  4. 儒家女性观的影响
  儒家提倡“男主外,女主内”,认为男女分工有别,女性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内”而不是“外”,应该把重心多放在家庭上。现在,仍有不少人持有“女性应该以家庭为重”的观念。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女师范生在求职就业时确实会较多考虑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分工,从而在工作与家庭之间进行权衡选择,一些女师范生在选择职业时甚至会把恋爱和家庭作为自己首要考虑的因素。儒家强调“男主女从”,认为女性更多是依附而非独立,这种对女性独立的否定对女师范生的就业观产生了一定消极的影响。虽然当前的女师范生更多认可职业对其生活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性,就业的意向也较为强烈,但在其就业时独立性、自主性不足,表现在很多女师范生没能找准自己的目标与定位发展方向,缺乏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在被调查的学生中,59.8%缺乏明确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目标,79.4%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并落实在行动上),并且,她们对社会认知不够,尤其是市场需求、就业政策、形势的认识与了解不够,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职业目标定位不准、不能主动捕捉机遇、就业选择被动,就业时间成本增加。
  (二)儒家思想对女师范生就业观的有益启示
  1. 注重反思与自我完善   儒家强调自我反思、自我省察、自我完善,主张人要有反思和反省的意识,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自身的局限与不足,不断改进、提升,完善自己。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就业竞争,女师范生要想能找到比较理想且适合自己的工作,更应该具有反思和规划的意识,能客观全面地认识与评价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找准自己的定位和职业发展方向,做好学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在校期间有计划、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完善知识、拓展素质、提高就业能力,为顺利就业做准备。
  2. 爱国、集体主义精神
  儒家有着“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情怀,强调集体主义精神,认为个人的利益要服从国家、社会的利益,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能为社会做贡献。当前女师范生去基层就业的选择比较被动,不愿到国家急需人才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作,说明了她们在就业观上还未能很好地将个人需求和国家、社会的需求结合考虑。女师范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更应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具备长远的眼光,在就业的时候能将个人的需要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更多考虑基层就业,关注三支一扶,既促进个人锻炼成长、人生价值的实现,又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国家、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 能正确看待“利”
  儒家并不否定利的存在与其合理性,但不鼓励盲目追求利,主张人要懂得正确看待利,处理义与利的关系,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与利并不等同,人要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调查发现,由于受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女师范生在求职就业中表现出了一些趋利的心态,如,过于关注客观条件的优越,对工资待遇的期望普遍偏高,相比个人发展空间与机会、专业特长的发挥,更关注工资福利待遇等。这种心态不利于女师范生在求职就业时客观权衡分析、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容易导致实际从事的职业可能并不是真正适合自己、能让自己发挥所长的,局限或制约了个人职业的长远发展。儒家的义利观对于当前女师范生的就业观启示在于,作为新时代女性,要有正确的理想追求,避免功利的心态,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创造自己的事业,实现自我的价值。
  4. 不屈不挠、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儒家认为困难和挫折能更好地促人自强,主张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戰,把困难和挫折都当做一种成长的磨练。调查发现,女师范生在求职就业时缺乏吃苦的精神,抗压和抗挫折能力有待提高,她们更倾向于追求稳定、安逸的工作,逃避艰苦的工作岗位,不愿意面对挑战,回避压力。面对就业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与挑战,逃避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女师范生应该树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观念,勇于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逃避、不轻易放弃,以不屈不挠、求实乐观的态度面对竞争与挑战,积极筹划与准备,正确认识自己作为女性的优势和价值,树立就业信心,敢于尝试,积极就业。
  参考文献:
  [1]兰惠敏.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教师与职业,2012,4.
  [2]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李娟.儒家思想中的性别差异和角色定位[J].云南社会科学,2013,1.
  [4]王跃娟.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现状及其成因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
  [5]成慧青,马萃华.儒家文化关照下的山东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观[J].高教建设,201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68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