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阅读教学,从教学时间来看占语文教学总量的70%左右,从教学内容来看不仅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价值,还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价值。所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又是培养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担负着构筑学生“精神家园”、重塑学生“个体人格”、净化学生“灵魂世界”的重大使命。更重要的是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认为,只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整个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必将有显著的提高。所以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阅读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发挥其传递文化精神、浸润人文灵魂的功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笔者在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体会:
  一、让语文课堂“响亮”起来
  “响亮”语文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诵读,以读书训练为主线,加强学生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享受朗读,用心吟诵,使他们的“心”与“文心”相共鸣。
  古语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家的创作总是披情入文,思想感情流露在字里行间,学生反复地把书面文字转化成有声语言,学生的头脑中就会连续再现文章中的抒情载体——艺术形象。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共鸣。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时,讲到父亲是如何让孩子体会到浓郁的父爱,作者又是怎样在文中诉父子情时,我让学生跳读并划出文中写“父亲”举动的句子和写“儿子”心理的句子,并要求大声反复诵读。结果,学生惊奇地发现了父亲举动的“四个终于”和儿子心理的“三个自然”,并有学生发言道:“一个‘终于’,写满了父亲身心的疲惫煎熬,写透了儿子惶恐、痛苦而又柔情的等待,也写尽了被岁月打磨之后沉淀下来的父与子之间无言的深情沟通。”“‘终于’和‘自然’在文章中不经意地反复出现,体现了父子间深沉的爱,于平淡中见神奇。”可见,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味了“文心”,做到了口诵心悟。
  二、让学生的主体意识融入语文课堂
  陶行知先生曾说:“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了不久,他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可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做得个引路底人,做个证明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朱子语类辑略》)。他的目的是使学生有兴趣有计划地“卷入学习”,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的主体意识融入语文课堂呢?
  1.设疑激趣,让学生成为语文知识的探索者
  学贵有疑,语文课堂也是如此。朱熹早已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语文学习过程要围绕一个“疑”字展开:无疑——有疑——质疑——释疑。每一个疑问的提出,都能带动学生语文智慧活动的深入,引发出另辟蹊径、柳暗花明的另一开端;每一疑难的解决,又将智慧活动推向更高境界,使人在更高境界生发疑问。
  2.创设情境,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实施者
  所谓“情境”“情”与“境”密切相关,情之生总是有赖于境之存,情之性乃境之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亡国之境所生沉郁之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送别之境所生缠绵之情。情境活动运用到教学中去,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通过情境的刺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探究学习内容。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一旦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就会变得轻松而富有效率;作为教者则教得轻松。这时教与学相得益彰,如鱼得水。
  三、让语文课堂成为平等对话的平台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如果把阅读教学的“教”处理为教师把自己阅读感受或领悟全盘托出地倒给学生,“学”就是学生听取教师分析讲解的过程,这就剥夺了学生通过阅读而感悟的权利。如果教师自己都未进行认真的思考而直接把教学参考书的课文分析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就是教师放弃自己感悟的权利,又进一步剥夺了学生感悟的权利。这是过去流行的一种“谈话法”教学。处于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视野特别开阔,思维特别活跃,接受新生事物特别快,对传统文本、经典文本的诠释往往也很“前卫”,带有鲜明的个体体验色彩,其理解不仅是多元的也是全新的,甚至是匪夷所思的。尊重他們的理解,就不只是呵护了他们的热情和智慧,保护了他们的原创力,更重要的是尊重了他们的思想权利,判断、选择权利,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就是“维护了学生的人权”。因此,要把过去的“谈话式”教学改为平等的“对话式”教学。
  对话教学是对话精神在教育领域的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形态。它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中超越出来,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对话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将成为积极的生命流程中的驿站。交际理论告诉我们: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消除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
  四、让生活走进阅读教学的课堂
  刘国正先生说:“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而应该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透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方法要灵活多变,思路要课内外并举,联系生活,联系大千世界,改变“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阅读教学就是教课文,处理完课文就完成了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要把语文“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一个课堂内外互相结合的新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开放性,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息息相联,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81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