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先秦时期“君子”含义的发展变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君子”在周初泛指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身份的统治阶层人物,其代表的具体身份和含义是依赖语境中的具体情况而定。其中,《尚书》中“君子”一词尚不包含任何的道德因素,专指具有一定社会身份地位的统治阶层人物而言,是“君子”一词含义的最初来源。
  关键词:君子;统治阶层;道德含义
  一、《尚书》中的“君子”形象
  《尚书》是我国流传至今历史最为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以记言为主兼有记事,是研究春秋以前各君王言论及事迹的主要著作,属于上层统治阶级内的文献汇编。最早对“君子”一词有文献记载的是《尚书》,共3次,且“君子”一词都在《周书》中出现。
  其一,《酒诰》载:“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尔典听朕教。尔大克羞耇惟君,尔乃饮食醉饱。”[1]《史记·卫世家》记载,周公旦因担心卫康叔年幼会沉迷于饮酒作乐,于是告诫他纣之所以亡国的原因,就在于过分沉迷饮酒。这就是周公策命《酒诰》的原因,用以教育和劝谏卫康叔。其二,《召诰》记载:“予小臣敢以王之雠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2]成王欲迁都洛阳,事先派召公前往洛阳考察建都的地址和管理当地遗留的殷民。周公视察洛阳时,召公因此作《召诰》来委托周公上书成王,其上书内容主要为臣对君的劝谏之词,希望成王能敬德服民,使天命更为长久。“雠民百君子”,指在洛阳遗留的殷臣民,其和“越友民”一样,都属于周王朝的臣民,都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此句话为召公希望通过周公传达给成王的话语,强调只有发扬美德,周代的君王和臣民才能共同接受上帝永久的福命。其三,《无逸》记载:“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3]《史记·鲁世家》认为,《无逸》乃是周公担心成王在治理国家中耽于享乐,而作的劝谏之词。此句话中首次出现了“君子”与“小人”的对比论述:“君子”既可以狭义的代指成王,也可以广义的指代上层统治阶级;“小人”泛指在野耕种的庶民。
  由以上《尚书》中出现的3次对“君子”含义的阐释可知,“君子”在周初泛指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身份的统治阶层人物,既可以是君王也可以是臣民,所代表的具体身份和含义是依赖语境中的具体情况而定。可以确定的是,《尚书》中“君子”一词尚不包含任何的道德因素,专指具有一定社会身份地位的统治阶层人物而言,是“君子”一词含义的最初来源。
  二、《诗经》中的“君子形象”
  《诗经》里周族史诗大体上反映了周族从后稷到春秋中叶整个的社会面貌和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对《诗经》的品读,既可以从历史的角度使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又可以从文学的角度进行艺术审美的鉴赏,是中国古代文献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经》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81次,其中含有“君子”一词的诗篇共61首。
  “小雅”中的“君子”次数占《诗经》总数的56%,其次“国风”占29%,最后“大雅”和“三颂”占15%。“大雅”是《诗经》中产生年代较早的诗篇,大部分诗作于西周前期。“小雅”中诗篇产生时间跨度较长,从西周到东周都有,以厉、宣、幽西周末年的诗为最多。“小雅”中“君子”共出现了101次,在《诗经》中占“君子”总数的56%。又因“小雅”产生时间范围较长,其所涵盖的君子含义也较为广泛,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其一,指周朝的君王、统治者。如《巧言》中“君子信谗”、“君子如怒”、“君子如祉”、“君子屡盟”、“君子信盗”、“君子作之”、“君子树之”等“君子”,对于前四者,有的说是讽刺周代统治者听信谗言而祸国殃民的诗,但也有人说是刺幽王之作,具体何如还很难判定,但都表达对周代统治者的讽刺是毋庸置疑的。后两者“君子作之”中“君子”指周武公,“君子树之”指周公。又如《车攻》中“允矣君子”指宣王。《蓼萧》中“既见君子”,《瞻彼洛矣》中“君子至此”、“君子万年”,《頍弁》中“未见君子”、“既见君子”、“君子维宴”等都泛指周王,具体人物尚不可知。其二,指周代的诸侯群臣和贵族们。其三,指诗篇作者或与作者有关的人物。如《四月》“君子作歌”中“君子”是作者的自称,《小明》中“嗟尔君子”指作者的老同事,《小弁》“君子秉心”、“君子信谗”、“君子不惠”、“君子无易由言”中“君子”都指代作者的父亲。
  “国风”中的诗篇大多产生于平王东迁之后春秋中期之前,根据各地音乐的不同而有所区分。“国风”中“君子”数量占《诗经》总数的29%,其内涵较“二雅”有了较大的变化,具体可分为一下几类:其一,统治阶级的代称。如《君子偕老》中“君子偕老”指为宣公,《淇奥》“有匪君子”中的“君子”朱熹《诗集传》中认为:“指卫武公也”。其二,指貴族男子或有身份的臣民。如《关雎》中“君子好逑”和《樛木》中“乐只君子”都是对贵族男子的通称,《君子阳阳》中“君子阳阳”、“君子陶陶”指代舞师。其三,妇女对丈夫的尊称,此含义在“国风”中所占的比例叫其他而言较大。如《汝墳》、《草虫》、《晨风》中“未见君子”,《风雨》中“既见君子”等都是对丈夫的尊称。
  总结以上《诗经》中“君子”一词含义按时间的发展变化可知,“大雅”中最初的“君子”含义指周代的君王和群臣及贵族们,发展到“小雅”,“君子”一词新增了诗篇作者及与作者有关人物和有道德品格的贤者、贵族形象两层含义,再到“国风”,“君子”一词又增加了对丈夫尊称这一含义。相比《尚书》,“君子”一词的含义在《诗经》中有所发展和改变,但其所含的道德含义在“君子”一词中仍然不是主要因素,但其为后者孔子对“君子”形象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也印证了一些史学家们认定的殷商文化是尊神的文化,宗周的文化是崇德的文化这一系论断的大致稳妥。
  参考文献
  [1]孔安国.尚书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553.
  [2]孔安国.尚书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589.
  [3]孔安国.尚书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628.
  [4]李民.王健撰.尚书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0.
  [5]程俊英译注著.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06.
  [6]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中华书店香港分局,1984.10.
  [7]傅道彬.诗可以观[M].北京:中华书局,2010.
  作者简介:刘敏,湖南涟源人,现就读于黑龙江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在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02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