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未雨绸缪,控制“家庭农场”风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农业与工业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首先就是大自然的因素,老话说得好,“看天吃饭”。其次,不可简单地进行复制。所以,农业存在风险高的特征。对于“家庭农场”来说,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风险也跟着相对应地扩大,因此必须有一个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重点防控好以下五大风险:自然风险、疫病风险、市场风险、制度风险、社会风险。
  自然风险
  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农业是从自然界获取劳动成果,基本无法避免自然风险。现在天气预报已经非常准确,预知时间也提前了很多,我们要做到第一时间避灾、救灾,降低损失。最主要的还是要购买国家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对自然风险的防范有个基本保障。
  疫病风险
  动物突发疫病,往往会造成动物死亡或者商品性喪失。比如口蹄疫、禽流感的爆发可能导致养殖场动物整体死亡,甚至被国家防疫部门强制宰杀。小麦、玉米容易爆发的虫害和病害,也会直接导致产量减产。
  所以在疫病风险防控上,主要是严格技术管理和持之以恒地严密防控,一旦出现麻痹大意,就会付出惨痛的代价。损失少,也是代表着产量高,继而效益高。
  市场风险
  农业的市场风险最为残酷,这是由农产品的一些特殊属性决定的。农产品大多为鲜活产品,保质期十分短暂,必须在收获时节及时出售,否则就会腐烂变质,一文不值。所以才有了这句“会种的不会卖,会卖的不会种”。而且农产品一到收获季节,就会形成集中上市,量大价跌,供大于求的现象,不赚钱不说,好多产品都大量浪费。
  应对市场风险,首先就是要避开“丰收陷阱”,打仗讲的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农业也要讲“产品未动,销售先行”。因此,不妨积极通过行业协会、互联网等方式,尽量提前获取订单,稳定市场,畅通产后渠道,保障收益。
  制度风险
  国家政策的变动,会带来一些系统性的调整,家庭农场的风险个人一般无法简单应对。比如,在前些年畜牧养殖场可以建在基本农田上,当时当地政府是允许的,但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日趋严厉,现在已经不可以建在农田上了,已经建立的只有拆除,这个损失对养殖场来说显然是巨大的。或者,有些产业项目是当时当地政府承诺有优惠政策,有订单保障的,但说不定之后随着地方领导班子的变迁,承诺的政策会难以落实,订单更是无从谈起,造成参与项目的投资人损失惨重。
  应对制度风险,就需要家庭农场主们重视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摆正经营思想,不要投机取巧。正常的国家优惠政策要积极地去争取,不要不学习、不了解情况,一问三不知。
  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是常见的社会矛盾。比如对于大多数农场主来说,自有土地是少数,更多的土地是靠流转得来。土地流转带来的纠纷时有发生,而经营家庭农场的朋友都知道,土地长期稳定的经营是投资农业的首要前提。出现矛盾和社会问题后,当地政府为了维稳大局,一般会对农民息事宁人,有时规模经营者会承担一些风险。
  如何应对好社会风险,就要求农场主们多和农民打交道,多从农民的角度考虑问题,主动调整流转租金,避免陷入被动。还要特别注意与乡村党政人员沟通,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力求矛盾发生时得到公正评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