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黑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困境及解决方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家庭农场一方面坚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同时又能够呈现出“经营规模差异较大、经营效益较好、发展速度较快等特点,是当代新型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家庭农场同样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经营资金短缺、经营主体缺失等,对家庭农场的发展带来一定限制作用。文章立足于此背景,进行黑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并通过借鉴吉林延边的发展经验,针对黑龙江省发展困境制定相应解决方案,通过文章的研究能够为黑龙江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家庭农场;农业生产
  1 家庭农场的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可利用耕地面积快速增加。如何合理利用耕地,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是当地政府亟需思考的问题。在这一问题的思索下,家庭农场应运而生。家庭农场的产生,与农村地区耕地划分机制有紧密的联系。传统的农村人口较多,人均土地面积小,且耕地相对分散,主要以人工劳作的模式进行农业生产。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快速向城镇转移,农业生产人口急剧下降,同时人均耕地面积增加,加之农业机械的大量应用,使得土地的规模化生产成为农村地区主要的生产形式。
  2 吉林省延边州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调研
  2.1 延边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首先,种植型家庭农场占据主体地位,占家庭农场的90%以上,种植型家庭农场主营粮食及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其次,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居第二位,占家庭农场比例的7%左右,主营业务包括禽畜饲养、粮食生产等;第三是养殖型家庭农场数量最少,占家庭农场比例的1.5%左右,主营业务为禽畜饲养,如生猪养殖、肉牛养殖等。还有其他类型家庭农场,占总数的 1.12%。
  2.2 延边家庭农场发展对延边州的积极作用
  (1)提升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吉林省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热情高涨,农机装备数量持续大幅度增长,农机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吉林省农机总动力由 2005 年的 1471 万千瓦,增加到 2010 年的 2180 万千瓦,5 年间增长了4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33%提到61%,短短5 年增長了 28 个百分点,使农业机械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
  (2)促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总面积的80%,农作物标准化田间管理、收割、存储能力提升40%,农产品质量安全率达到99.5%,并不断提升。州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23户,销售收入达到280亿元,年均增长17%;1712个家庭农场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50%以上的农产品进入了产业链下游环节。
  3 黑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3.1 发展现状
  (1)数量及规模。经查找文献、统计数据,在目前所注册的所有家庭农场中,拥有100亩以上的土地面积的占总体的31.7%;拥有50-100亩的土地面积的占总体的50.6%;拥有50亩以下的土地面积的占总体的17.7%。
  (2)经济状况。经济收益较好,产品市场竞争力较普通农户强,但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虽然由于家庭农场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土地流转率,但是由于存在运输问题、技术问题等多方面因素,所以现状并不可观。
  3.2 面临的问题
  (1)缺乏相应政策,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政府没有真正重视对家庭农场的宏观调控,使得各个家庭农场主的生产积极性遭到了很大的打击,进而影响生产产量。由于黑龙江家庭农场的资金注入和设备投入没有得到政府的合理安排,再加上各地区的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并不是固定的,所以家庭农场的各个方面并没有做到规范化。
  (2)融资渠道困难,整体经济水平低下。由于家庭农场的融资成本较高以及经营规模不大等因素,自然而然就导致融资的需求偏少。其次,抵押担保贷款并不是所有农场主都能负担得起的。并且由于体系不健全,导致不能找到合适的担保人,这也是一大抑制因素。每一户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不少于200亩。以旱田种植玉米为例,它的经营规模大约是300亩,农场主就需要至少20万的投资。这一条件让大多数农场主无法企及,这时农场主就需要向外借贷资金,传统的小额信贷额度显然远远不能满足家庭农场的需求。另一方面,有效抵押物的缺乏也使得农场主无法满足银行的借贷条件,资金也就只能中断。
  (3)家庭农场经营者创新能力不足。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中年较多,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并不高,这在我国是一种常态。因此,他们得到的经验主要来源于生活,模式较为传统,很少能与现代科技接轨,并且对家庭农场的发展缺乏长远性规划。人们更倾向于消费拥有知名品牌和通过质量认证的产品。由于黑龙江省家庭农场极少一部分才拥有注册商标,直接导致大多数家庭农场不能形成自有品牌。
  4 黑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制定贴合家庭农场发展的帮扶政策
  首先,从政策环境上看,仿效延边州颁布的《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条例》,专门制定黑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相关条例,为黑龙江省家庭农场的发展奠定基础。政府政策应当涉及土地流转、财政补助、税收减免等多个方面,激发农民加入家庭农场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其次,完善保险体系。促进家庭农场稳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无疑是加快完善保险体系。黑龙江省应在原有农作物保险基础上,加大对家庭农场的保险体系管理,如各级财政各自补贴农场主30%、采取以奖代补、项目扶持等手段解决支农政策资金倾斜问题,让家庭农场占资金首重等,让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免税收政策真正落实到每家每户的农场。
  4.2 丰富融资渠道,解决农民融资困难问题   农村地区经济普遍欠发达,为了提升家庭农场的发展速度,黑龙江政府可采取以下措施有效解决了家庭农产发展资金不足问题,促进家庭农场的成立与发展。
  (1)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黑龙江省应当深入分析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度的补贴机制,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断提升农村金融产业的服务能力。同时,金融机构也应当主动调整自身业务,结合农村金融需求特点向其提供金融服务,为家庭农场提供精准的信贷服务,从而有助于大型家庭农场的成立,对于家庭农场解决融资问题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2)扩大抵押物范围,提升农民融资能力。黑龙江政府可以采取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农业局担保贷款、“政府担保”贷款、土地抵押贷款等多种融资模式,通过政府担保、土地担保的形式降低金融机构贷款业务风险,同时提升家庭农场的融资金额,能够有效解决农民融资能力不足的问题
  (3)贷款贴息、农机购置补贴。黑龙江省可通过财政补贴、政府补贴的方式给予农场主补助,并启动实施优质高效农田全程机械化工程,重点支持大型农机具的更新、农机科研的开发、新机具的推广和农机服务体系的建设。
  4.3 加强农民综合素质教育培训,提高农场主创新能力
  我国大部分农民都缺少创新能力,因此怎样将农民变成职业农民值得我们思考,可以采取与有关农业院校合作的方式,增加专门培养家庭农场主和农业经理人的特色专业。可推行一村一校,构建形式多样的农民学校,有效提高农民综合农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少义. 家庭农场的延边实践[N]. 农村金融时报,2014-01-20(005).
  [2]陈纪翔,蒋壮.农业扶持政策对延边州家庭农场影响浅论[J].現代经济信息,2017(12):486-487.
  [3]张冠宇. 吉林省家庭农场发展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
  [4]穆向丽,巩前文.家庭农场:概念界定、认定标准和发展对策[J].农村经营管理,2013(08):17-18.
  [5]杨培,王磊,张楠,赵海燕.国内外家庭农场规模研究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4):200-204.
  [6]蒋壮,陈纪翔.发展延边州家庭农场优势与条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19):476+4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804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