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两地办学管理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在行政管理体制、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及现代教育管理的时代需求,高校两地办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种新的组织形态,其众多的优势和我国高校两地办学的特殊性挑战成为了教育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论述高校两地办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价值所在,然后就我国高校两地办学及其管理模式的基本形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高校两地办学管理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两地办学;高校;管理模式;多校区
一、高校两地办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价值
(一)高校两地办学的优势
首先,高校两地办学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是我国高等教育历经外延扩张发展到注重内涵发展的延伸,高校两地办学管理是整合我国过去、当前以及面对未来的内外改革发展的直接提现。其次,高校两地办学及其管理模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产物,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办学理念、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的创新发展创造了现实条件。最后,高校两地办学从高等教育发展形态到管理方式等方面扩展了我国对于高等教育的认识,通过高校两地办学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联系越发密切,对社会需求的敏感度也越来越高,有力的提升了学校以及师生的社会资本能力。由此,高校两地办学扩展了高校发展的空间,提高了学科发展、教学体制、管理体制发展,提高了学校的综合竞争实力,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带来的整体办学效益上实现了质的提高。
(二)高校两地办学管理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对于我国高校两地办学来说已经过去数十载,伴同我国高校两地办学管理实践的办学管理研究始终没有停止过。当然,一方面,从国外发达国家高校两地办学管理研究和现实状况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多校区办学的时代趋势形成较晚,关于两地办学的管理研究框架尚未有一个明确且成熟的理论体系。滞后于诸如美国、日本、德国等高等教育梁底办学管理水平。由此需要我们从国外积极借鉴有益成分,早日构建我国多校区办学的理论指导体系。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两地办学管理模式实践的时代背景、遇到的现实环境以及处于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差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两地办学管理的发展。由此,必须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我国高校两地办学实质遇到的问题不断探索,寻求我国高校两地办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和突破。由此,进行高校两地办学管理模式的研究既有对于理论研究的参考价值,又有对于现实实践的指导价值。
二、高校两地办学及其管理模式分类
简单来说,高校多校区办学存在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合并型校区,合并型校区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于大学综合性要求的直接体现。典型学校有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扩张型校区,由于办学规模的不斷扩大,原由资源不能够满足办学需求,典型的有中山大学珠海分校、山东大学威海校区。还有一种合并扩张型校区。即以上两种形式都有,高校两地办学的基本类型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体现,大部分高校都历经了和并整合、扩张两个发展阶段。而相对于高校两地办学管理模式来说,其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集权制管理模式,分权制管理模式,松散制管理模式,管理模式的选择受到诸如学校形成方式、管理机构设置数量及其运行成本、两地办学的相对距离、校区的存在数量以及对于主校区的人员交流强弱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三、高校两地办学管理运行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高校两地办学在融合统一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两地办学不管是合并整合还是建立新校区,都需要把各个独立的资源融合到一个新的整体中,比如人员、设施、学校经费等有形资源和学科、文化、观念等无形资源,这些有形无形的资源融合很容易有形资源融合快,无形资源管理难的问题,比如学科融合问题以及校园文化兼容问题。
(二)管理成本的问题。
高校两地办学,势必会出现管理范围的问题,由于管理跨度和宽度的扩大,必然会出现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数量和管理层面增加的问题。由此产生了管理成本提高,带来了管理效率和质量难以把握的难题。
(三)管理模式选择的问题。
高校管理模式的确立既是从高校办学定位和未来发展的高度进行选择的,同时也是两地办学权力分配实质的外在体现。由此,高校合并与扩张带来的人才质量、资源分配等的差异处理使得两地办学很难有一个恰当的定位,需要很长的适应磨合才能够发挥出真正的整体功能。与此同时,管理模式的制度化研究和实践思路本身就限制了管理特色的发挥,制度并没有坏处,但是同样存在缺陷,这也是两地办学管理模式选择的难点所在。
(四)高校两地办学管理能力的弱化。
高校合并也好,扩张新建以及搬迁也好,都是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得到更好的办学效益。但是在我国高校两地办学的现实管理过程中,管理能力的弱化导致了两地办学存在着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状况。一方面是由于分校区数量和分校区距离主校区的距离因素导致的资源重复建设问题,另一方面是资源共享的难度系数与师生及校职工的管理难度成正比,还比如管理体制缺陷、教学管理组织能力弱化等都是对于资源分配机制不佳造成的。
四、高校两地办学管理上的优化策略
(一)高校两地办学管理的整体思路
我国高校两地办学管理的问题归结起来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理论建设问题,即亟待有一个完整成熟的高校两地办学管理理论体系的框架构建。另一个是高校及其参与和影响两地办学管理诸如政府、企业、社会等产生的问题,当然,高校自身的问题是主要问题。由此,首先,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性规律。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两地办学发展特点,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从对比中获取真知,从对比中找到共通性的东西;其次,要从我国高校两地办学特殊性出发,在复杂背景、组织形式、管理职能以及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革新管理理念,勇于探索与创新,不断开辟有见解、有革新精神的管理实践;最后,要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形势,从改革历程以及关于高校两地办学各主体利益关系有一个清楚地判断。由此认识到我国高校两地办学管理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高校两地办学管理模式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环境的改善,同时也需要高校内涵建设的持续推进。
(二)高校两地办学管理运行问题的解决策略
第一,重视学科和文化的真正融合。融合的问题实质上是资源分配的问题,而分配的问题是“立”与“破”的问题,由于学科融合和文化融合的程度直接决定着两地校区融合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学科融合上,要确立全面、特色两个特点,发挥优势学科特色,在整体学科布局下可以尝试组建新学院,缩短学科调整的难度。在文化融合上传承原有文化的优秀部分,又要根据整体功能定位,树立新方向,打破文化闭塞、思想闭塞的壁垒,实现校园文化实力的提高。第二,重视集权和分权的有效统一。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高度出发,科学规划各校区功能,明确各校区在大学总体章程制定上的定位,在兼容并包、共同发展,统一行动的发展原则下,发挥两地办学特色和优势。从制度上确立高校两地办学管理模式的地位,包括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确立集中领导、灵活分权的管理原则。突破三大管理模式桎梏,从实效性出发,从管理艺术出发,积极探索并构建适合自己的办学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白晓玲.我国高校多校区办学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2):51-53.
[2]王庆祥.美国加州大学多校区办学的特点与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1(06):80-81.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程媛,女,汉,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六级职员。
第二作者:孟罡(1981.11-),男,汉,河南汝州人,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