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统工艺美术走进象牙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工艺美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在这些生活日用品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积淀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产生了朦胧的工艺美学思想。中国的工艺传统和工艺美术的发展绵延不絕,进入现代尤为璀璨夺目。中国的工艺品,不只是一种实用的、装饰的器具,更凝聚着文化和精神的寄托与宇寓。例如,中国传统的家具、刺绣、陶瓷、木雕、砚台等,其造型、品种、风格样式无不多样、壮观和灿烂。
  “工艺之家——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12家特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系统地展示广东工艺美术目前的品格和发展水平,作品既有传统工艺文化内涵,又有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另外,这个展览提出了工艺美术与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工艺与现代社会审美需求等一系列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这12位工艺大师分别是陈少芳、黄松坚、李得浓、刘文、伍炳亮、吴锦华、王增丰、杨光远、张春雷、张民辉、张庆明和郑舒文,他们在各自领域拥有极高声望。还获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聘任为客座教授。他们除了为中大通识教育课堂授课之外,还将广大学生开设专业课。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上的作品也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朴拙、奔放、多变的广式工艺风格,与岭南文化中的务实、兼容、创新等地域文化特点相吻合。
  工艺美术大师走进高等学府,中山大学传播设计学院的艺术教育从艺术理论迈向艺术实践,彼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实现产学研三结合,高校与社会双赢的典范。同是,双方的合作也为建设文化强省和提升广东省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的又一次尝试。为了展示本次成果,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中山大学工艺美术与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广东美术馆共同联合主办本次展览,集成名校对视觉文化研究的科研优势,工艺美术学会行业力量以及美术馆重镇的资源,汇集了这12位工艺大师的工艺品促成本次展览。
  一、展览概况
  作为中山大学工艺术美术与视觉文化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参加展出的12位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通过他们的端砚、陶瓷、古典家具等多种精美工艺品,较为系统地展示广东工艺美术的类别和艺术成就。这些工艺品质地精美,造型新奇,细节处理手法细腻,色彩层次丰富,画面栩栩如生,让到场观众大开眼界,纷纷对大师们的精湛技艺表示惊叹和赞赏。
  例如,被誉为“岭南鲁班”伍炳亮作为红木家具制作的代表位列其中,伍炳亮作为中国传统家具行业的领军人物,其展出的仿古家具作品材质名贵炫美,工艺精严细谨,格外受人瞩目。伍炳亮历经在行业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练,积累了大量对明清家具的造型、结构,以及文化内涵的独到见解,提出了以“型”、“艺”、“材”、“韵”为准则的传统家具评鉴与设计制作指导理论,并以此理论为基础高仿、改良与创新设计出一批明清式艺术家具。展览上的作品以“型精韵深、材艺双美”的艺术特点,吸引学界广大关注。
  黄松坚的石湾贴塑陶艺,也让观者感到耳目一新。作品《如意寿星》将头部五官、头部与身的比例夸张,深化感情与寓意象征结合,突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主题韵意;《春夏秋冬》以拓新的瓦脊贴塑手法创作,人与春花夏荷秋月冬梅交融,天人合一,神工妙塑,体现了造型、意境、情韵三美的神采交辉的艺术特色;《妈祖》以新贴塑技法和象征手法塑造海神妈祖,持荷花、作如意指而乘龙腾飞,慈祥端美,英气丰盈,蕴含世界人民对澳门回归中国的美好祝福;《龙之尊者》对目字形面部和清瘦肌肤典型的细腻塑描,使人物形象苍劲传神,人与龙的结合,人、龙、珠的环回欣赏及题字,更令人悠然暇思。
  在陈少芳的广绣作品《荔香醉岭南》中,艺术家改用现代绘画圆形透视的原理和设计球形绣纹,刺绣时采用写实绣法:用小块不定形扪针绣,在扪绣上加扭绣或钩针绣。即:利用广绣“留水路”的传统手法,以果蒂为起点,画圆球透视平面图,再组织不规则的粒点,以“扪针”绣粒粒,然后在上加深色钉针,表现荔果表皮满布粒状突起的凹凸不平的质感。色彩上配合“红”的各种倾向色,绣出荔果的立体感以及表皮满布大、小粒状凸起的质感。将荔果的立体感和荔果树整体的空间感表现出来。这种“荔枝”的绣法,是陈少芳大师的多年积累与独特而创新的标志性技法。画面中央有两只画眉鸟,一呼一应,活泼画面气氛。
  印章纂刻家张春雷,长期研究生肖文化和从事美术印章纂刻,并将两者融为一体,逐步形成个人的艺术特色。其所纂生肖印章,造型迥异,各具形态;有题诗,有题名;有钮雕,有款雕;有线雕、浮雕、圆雕。十二生肖钮雕题咏艺术印章,重在继承。作者吸收古玉艺术造型内向收敛的处理技法,以“内敛”的艺术形态,使十二生肖造型虽在“方寸”之间,但其体积的“整体”感却具有饱满而润泽的形态特色。张春雷通过独特的生肖形态和雕功,显示出圆雕的润泽,镂空的灵动,展现出十二种动物古拙、憨朴、圆润的艺术形态。印章边款,分别雕刻作者撰写的十二首题名古体诗,以生肖喻人,蕴含儒、释、道文化,歌颂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十二首诗采用隶书阴文雕刻,不仅刀法稳准纯熟,且字体端庄洒脱,显示作者书法刀功的深厚功力。整套印章是传统印章艺术与传统文化和古体诗的有机结合。
  广州牙雕工艺有悠久的历史,富有装饰性,素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而闻名于世。张民辉,其擅长牙(骨)雕等技艺,作品包括人物、动物、山水、花鸟、楼台、宫灯、龙船、牙球等各类形式和题材,并且在运用象牙雕刻技艺与多种材料载体(如牛骨、河马牙、猛犸象牙、贵金属等)相结合的创新设计中,善将现代美学、西洋雕塑与民族传统工艺理念融汇贯通,创作出一大批造型新颖、意境深刻、具有独特视觉和风格的牙(骨)雕新作品。在展览上,他的河马牙雕《齐天大圣》,取材于吴承恩笔下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的经典故事,通过气势宏浩、富有动感的艺术构图,精湛的象牙雕刻技艺手法,活龙活现地刻画出孙悟空在南天门前大闹天宫的精彩场景。作者运用牙雕的细腻雕刻技法,经精密镶嵌组合而成一个整体。这一艺术造型巨作,场面浩大,气势不凡,是近年少见的珍品。它所用的材料为河马牙,其牙质和色泽与象牙极相类似,在外观和质感方面毫不逊色,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悠久的工艺美术传统,不仅是美术史研究的宝贵财富,同样也是当代视觉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这些包罗万象的工艺美术作品,经历着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继承和演变,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遭遇了岁月的洗礼之后更显得弥足珍贵。广东省工艺美术具有鲜明的岭南地方风格和特色,是全国四大工艺美术省份之一,是我国工艺美术重要产区和出口基地,在全国同行业中有显著的地位。此次展览更兼有前瞻性、趋向性、可持续性的种种意义和话题。
  二、关于展览意义的思考
  此次展览,结合了中山大学、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和广东美术馆的品牌优势,并吸纳、整合了广东省和全国工艺美术领域的相关资源,以更高的、更宏观的视野,探索了广东省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向,同时也为探讨广东省工艺术美术创作如何注入现代元素、推进现代工艺美术产品的发展开辟了多向度的学术话题。
  通过本次展览,给学界带来三个启迪:一是通过12位大师的精品力作的经典式的展示,以点带面,给观众留下最浓缩的记忆。二是通过对12位大师的推介,激发起更广大的观众对更多的工艺美术家和工艺美术作品的了解和热爱。三是通过中山大学、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和广东美术馆之间的强强合作的方式,为更多的合作单位建立起双向沟通的平台,共同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打造当代视觉文化的品牌。
  试图通过一个展览而完全发掘出某项课题的学术价值,客观上说是远远不够的。假如通过一个展览的辐射力量而带动起多项课题的学术潜力,则是展览策划人、主办方和广大观众的共同心愿。
  三、民间工艺美术引进高校的启迪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源于民间,生活和民间是艺术成长的肥沃土壤。民间工艺美术进高校、进课堂、进教材是广东工艺美术界的梦想;促进中山大学的艺术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引领岭南民间工艺美术的研究、发掘,继承和弘扬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播与设计学院的理想。聘请广东境内的工艺美术大师担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这只是传统工艺美术在高校艺术教育与艺术实践的介入,并促进工艺美术产学研三结合、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开端。
  本次受聘的12名客座教授在刺绣、雕刻、陶艺、红木家具等工艺美术分支领域,都取得了极为出色的成绩,其中多位大师荣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工艺美术大师走进高等学府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传播设计学院的艺术教育从艺术理论迈向艺术实践,彼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实现产学研三结合,高校与社会双赢的典范。同是,双方的合作也为建设文化强省和提升广东省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的又一次尝试。
  这次聘请多位工艺美术大师到校客座,旨在通过这些广东工艺美术大师的言传身教,以蕴含于他们作品中的岭南传统文化,感染、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兴趣,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构建中国未来社会建设者精神宇寓的指向。同时,通过高等学府与工艺美术大师的合作,不仅可以集成名校对视觉文化研究的科研优势与工艺美术学会行业力量的强强联合,进一步密切工艺美术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扩大加深工艺美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可以在大学生中发掘、培养下一代高素质工艺美术人才,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提供学术理论和人才资源,为岭南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多方合作机制下的尝试
  中山大学批准成立了致力于研究、整理、发掘、传承、弘扬岭南民间工艺美术和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山大学工艺术美术与视觉文化研究中心”。这是传播与设计学院与广东省工艺术美术协会合作的重要学术平台。研究中心聘请原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教授担任研究中心的主任,聘请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张春雷大师担任研究中心的名誉主任,并以学院的教师和工艺美术大师共同组成研究团队,构成了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广东美术馆三角支撑的工艺美术创作、教育、研究、开发和展示的全新学科平台,并制定相关的合作方案。
  (一)把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请进大学校园
  中山大学聘请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担任客座教授,与中山大学教师共同组成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开展工艺美术的教学和研发。
  (二)让民间工艺美术传承走进大学课堂
  多位工艺美术大师们共同为中山大学博雅教育实驗班开设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表述”课程,艺术家通过言传身教,给高校学生带来了全所未有的工艺美术享受,受到了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共同开展广东工艺美术研究
  中山大学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结合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的行业力量,有计划、有目的的将广东省的工艺美术技艺引入校园课题,帮助广东做好传承工作,形成产、学、研一体的办学体系,使“中山大学工艺美术与视觉文化研究中心”成为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的研发中心和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基地。
  (四)出版相关著作及拍摄纪录片
  通过多方的合作研究,中山大学工艺术美术与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出版一套对广东省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进行抢救性研究的丛书及拍摄纪录片。中山大学没有走艺术院校或者美术院校的道路,反而在加强数字媒体艺术的同时,一直在寻求艺术设计教育的新突破。将民间工艺美术引进大学,促进高等教育与民间艺术的有机结合和合作双赢。
  五、多合作机制下的文化语境
  作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窗口的广东美术馆,不仅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的有益资源,还要通过共同的营造,积极引进相关单位的重要资源,在实现资源互补的基础上,把各自的最强环节集中到一起,争取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传统工艺美术在高校艺术教育与艺术实践介入的案例,让我们更能认识中山大学工艺美术与视觉文化研究中心的三个研究方向:一是传统工艺美术的数字化开发与新媒体视觉传播研究;二是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开发研究;三是中国非物质文化与亚太地区民族、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比较研究。这次高等学府与工艺美术界的合作,不仅体现出学术界对中国传统工艺与传统文化的重视,还为广东工艺美术未来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