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走进差生的心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谓优生、后进生?家长、教师的眼里心中的答案是成绩好又听话的学生便是优生,成绩差又不听话的学生当然是差生了。其余的便是中等生,其实这是我们的主观片面的看法这并不能给优生、差生、中等生划分界线,优生差生他们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今天的优生并不是明天的优生,今天的差生也并不是永远都是差生,只要我们教育有方、工作得法,差生可变为优生,“名师出高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放眼看看,回头想想,现实中不是同样有许多在教师、家长眼里的差生都成了今天社会建设中的佼佼者吗?他们同真正的优生共同肩负着描绘着祖国的蓝天的重任。
  二十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主动接近学生,特别是差生,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鼓励他们实话实说。在与他们接触了解中,我个断地思索着,差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自身因素
  有些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差,一且犯了错误受到教师的批评便觉得没面子,反而产生抵触情绪。
  二、是家庭影响
  有些孩子因家庭经济稍为宽裕,父母又认为不管怎样都不能穷了孩子,孩子伸手要多少给多少,父母从不过问钱的花费,养成了孩子的只讲享受,不能受一点苦或受一点委屈的习贯。
  三、是社会因素
  由于市场经济的繁荣,社会上势利的人越来越多,只要有利可图的他们便干,什么电子行、网吧,傍着学校开,政府虽三申五令可哪间电子行关门了呢?又有哪间网吧里没有未成年人吧?由于整天泡在网吧里,学生逐渐荒废学业,所以一见到课本就像见到了老虎。更为严重的是色情片腐蚀他们纯洁的心灵 ,使得他们行为放荡不羁。 但不管多差,号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我们都应负起教育他们的责任,如何才能更好的教育好这些中、差生呢?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因为优生只是莘莘学子中为数很少的一部分,中差生占大多数,如果丢了差生,只靠为数不多的优生来挑起建设祖国的全部责任,那廖若晨星的建设者即使是再凤毛麟角式的优秀人物也支不起这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社会主义泱泱大国的。差生这一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下面谈谈近几年我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走进差生的心灵的尝试。
  第一,只能做他的贴心人,千万不要走到他的对立面。
  老师们目中的林华是一位很调皮的同学,不是他的后妈讨厌他,就连他的亲妈也不想理他,因此许多老师课堂上都不理睬他,感到他是学校里让老师最感头痛的人。他进入六年级后,我想,他真的是一点可取之处也没有吗?慢慢地我终于发现,实际上他也是一位很可爱的孩子,他好奇爱动,想到啥就说啥,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他的胆量比同年龄段的我们大得多。我用心地听他说的话,看他做的事,发现他是个多么聪明的孩子啊!我从心底发出对他的赞赏。至于他性格上有冷漠的一面,那是他从小缺乏家庭的关爱的结果,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他一举一动中他所独具的性格的优点,我在课堂上多次对他的正直大胆给予及时表扬,让他漸渐懂得怎样做人的意识,从此课堂上他不再捣蛋了,最后简直像是换了一个人。
  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讨厌别人的指责,这是人之常情。未成年人由于感情丰富,并不善于抑制,所以听到指责批评时,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反感。所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我们必须提防这一点, 如果你所教育的对象产生跟我们对着干的情绪了,那就越教越糟了。我千万不能走到他的对立面,我绝不是他的指责者,我必须是他们的贴心人。
  第二,尊重他们的成果,尊重他们的人格,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作为教育者千万不能歧视差生,特别是某方面存在缺陷的学生,一旦存在歧视他们的情况,便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很大的伤害,使他们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是烂泥涂不上壁,甚或甘心堕落,以此来麻醉自己。我们要学会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已有的知识,尊重他们的成果,课堂上的活动也只是平等对话互动的,以此达到培养他们的自信,树立他们的雄心斗志的目的。
  第三,多关心、多接触。
  多关心,多接触它可以改变已经恶化了的关系,更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更加亲切,如果我们能多关心这些差生,多与他们谈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那么一切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小帆是我们班成绩很差的一位同学,但我从未轻视过他,对他我处处留心,多给他关爱、多与他接触、课间休息时有意无意地多陪他聊天,在聊天中让他感到温暖,让他懂得自己存在的价值,在聊天中让他树立起信心。有一次他曾告诉我他推备退学去打工,我与他聊开,现在联系好工作没有,是什么工种、工作时间长短、待遇怎样、帮他联系工作的人可靠否?当了解了这些之后,我告诉他,当今社会打工的人很多,但要想有发展有作为,没有高层次文化知识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吃得了打工的那种苦那种累,在学习中你同样可以吃得消。在我的劝导下,他经过了一翻思考,终于决定留下来,改以往的懒散作风。
  第四,培养学习兴趣。
  非智力因素体现在学习上没有兴趣,上课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不求甚解,解决困难时意志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他们并不是“朽木不可雕”的差生。他们主要是行为习惯、态度等方面的缺陷。那么针对??的非智力因素如何进行转化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减轻??回答问题的心理压力和恐慌症,对他们的作业要逐步批阅,对错误的地方要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给予诱导性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的直观性模型的逼真性 、板画的形象性等来创设轻松愉快,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
  与差生的接触中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差生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么差,他们并不是朽木不可雕,他们既可雕也可刻,问题是我们花了多少功夫去雕刻他们了,我们自身的雕刻技术是否到位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7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