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特殊学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班就读政策进一步落实后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在普通中小学生活、学习。智力障碍儿童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种。智力障碍儿童主要有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方面的障碍,使得他们不容易适应正常的学校生活。本文对智力障碍儿童W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通过W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方法总结出相应的策略,即通过指令性语言、善用冷处理、从学生视角分析原因、发挥集体力量、掌握行为矫正方法、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等方面为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做好辅导工作,提供好的发展条件,同时为班主任解决班级中的特殊教育与管理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殊学生;智力障碍;随班就读;行为矫正;厌恶疗法
  案例正文
  一、掌控局面,及时制止冲动行为
  一次课间操时间,学生W和学生C在教室发生打架事件。学生W脸颊被笔尖划傷,导致出血,情况较严重。
  这里先对学生C做一个简单的情况说明,学生C是班级中的另一个特殊学生,属于情绪行为障碍类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当情绪失控时会出现哭闹、大喊大叫的行为。学生W和C都是班级中较为特别的孩子,班主任老师无论是在座位上还是站队位置上都做了细致的安排,避免两个孩子的频繁接触。由于两人当天课间操都请假,在班级学生去操场做操期间,学生W通过写有“你是个自行车”的纸条想吸引学生C的注意,但平时受不得一点委屈的C在收到第三次写有同样内容的纸条后,情绪爆发,冲到学生W的座位用暴力的行为发泄心中愤怒,学生W没有进行反抗,教室其他学生及时将C拉开。待班主任回到班级后班级其他同学开始反映情况,学生W又一次将写有内容的纸条送到学生C的桌上,学生C不顾班主任及其他学生的阻拦,抓起铅笔向学生W扔去,导致W脸颊划伤出血,班主任老师安抚学生C的情绪,帮助W清理伤口,通知了两人的家长到校协商学生冲突。
  问题分析
  一、诊断
  W属于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感知觉速度慢,记忆能力差,思维水平低,对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学习成绩差。在生活能力、适应能力上发展水平低,心理过程的活动异常,导致其不能像正常的儿童一样认识外界事物、认识自我,使得其很难适应班级生活,出现一些干扰别人、情绪不稳定、破坏等行为,容易被班级其他学生排斥、疏远。
  二、关注与被尊重的需要
  从学生W的案例中进行分析,很多的奇怪行为都包含着希望被关注的需要,渴望与其他学生一起玩耍,但又不知如何与人相处,因此做出的吸引注意力的行为大部分不能被理解,班主任老师虽会对其特殊关心,但班级中另外一部分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还是会分散很大一部分的注意力。
  三、特殊教育资源的需要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打破了“特别对待”的标签,实现了一定的教育公平,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普通中小学并不具备特殊儿童的教育资源,有特殊学生随班的班主任教师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只能在经验中进行摸索,会给特殊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带来很大阻碍。
  指导对策
  一、给予及时的指令性语言
  针对W这种智力障碍且没有判断能力的学生,遇到问题的第一时间内要给予他明确的行为对错指令,对正确的行为要及时表扬、鼓励,错误的行为及时表达不可以并制止,随后尝试用不同的理由进行说服。有时这种指令性语言可能会重复多次,但每一次的行为都必须进行评价,即使影响的效果小,也不能跳过这一步。
  二、善用“冷处理”
  W并没有攻击性的行为,但他部分奇怪的行为可能会引起班级中其他有攻击行为倾向学生的反应。当发生像案例一中打架等严重的冲突事件时,要做到冷静处理,第一时间将双方隔离,将具有攻击行为的学生放置在自己身边,不予训斥,也不说出任何带有情绪性的语言,让冲突双方及班级其他孩子坐“冷板凳”,再清理好伤口后,询问不同学生事情发生的具体细节,分析成因。
  三、从学生视角分析原因
  对于日常中的小事情,例如W课间不断拿雪进教室,把扫把、拖把扔进厕所等行为,同样第一时间给出指令性“这样做不可以”的语言,其次要学会从不用的角度分析原因、阻止行为。在处理W拿雪进教室的行为中,班主任首先用雪化成水容易摔倒来说服W,第二次用雪偷偷放进课桌会打湿衣服、书本来引导,连续失败后班主任意识到W对雪是单纯的喜欢,因此抽出时间带着W到操场玩雪结束了他的行为。
  掌握多种行为矫正的方法
  行为矫正也称为行为治疗,通过行为矫正减少、消除不良行为,帮助学生适应班级、社会生活。对像W情况的学生,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几个方法:
  (一)事先提醒
  W随班级一起学习生活了几年,通过日常的训练,形成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仍需进行强化,因此班主任在像饭前洗手、站队不讲话、或是W平时容易犯的错误都应进行事先提醒,以减少问题发生的频率。
  (二)正强化
  当学生某一种奇怪行为不出现,即行为正常时应立即进行表扬、奖励。比如学生W在自习课时用衣服掉件撞击课桌金属发出声音来吸引教师注意力,班主任纠正行为后,整节课都没有再发出声音,班主任在下课后给了W一颗他平时喜欢吃的糖果进行奖励。在一些小行为上,可利用一定的强化物进行行为的矫正,例如糖果、零食;学生喜欢的玩具、小红旗;语言或是身体上的激励如微笑、点头等。
  (三)厌恶疗法
  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要立即给出厌恶的刺激,阻止行为直至消退。学生W由于没有判断能力有时会出现一些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的行为,例如玩手工小刀、上下楼梯蹦蹦跳跳、咬铅笔顶端的橡皮擦等。这些较危险的行为教师必须使用强制的手段,例如在学生玩手工小刀时给他眼神、语言上的警示,没收小刀来让他体会到事情的严重性;W在平时生活中讨厌吃辣椒,班主任与家长一起在铅笔橡皮擦的地方涂抹辣椒油,每次W咬铅笔时都会有不适反应,半个月后停止了行为。
  结语
  通过对W的案例及班主任老师的教育管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一部分可供参考的策略。但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对实际的教学资源要求高,班主任老师缺乏相应的职业培训,只能在经验中进行摸索,特殊孩子的教育管理仍是一个有待完善的问题。但另一方面,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又具有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它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体现。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增加了他们与正常儿童接触的机会,使他们可以和同龄孩子一起学习、生活,对帮助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实现教育的融合有特别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捷.儿童行为矫正中惩罚技术的探讨[J].教育导刊,2011(2)
  [2]黄颖.一个发育迟缓幼儿随班就读的个案观察与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31)
  [3]陶雪梅.特殊需要儿童随班就读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5(08)
  [4]毛颖梅.特殊学生心理咨询概论[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90-213
  作者简介:陈聪(1995-08),女,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族:汉,学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师专业发展,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小学教育专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