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课堂上,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一切语文教学活动必须通过学生这个主体来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过程,其实就是思维活动,因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怎样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创新能力?我是这样想的:
  一、认真观察,启发想象,提高创新精神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观察是极为重要的创新方式之一,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最直观的认知和最直接的探究,一些知识的获取,就是创新所获得的,那么创新的阶段必须要认真观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样才能使创新活动得到体现。如《乌鸦喝水》一课,就是要通过观察图片上的情境,然后老师再设计创新的情境,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的场面,乌鸦该怎样做才能喝到水。这样一来学生们通过观察、想象,就能创设出在瓶子旁边没有石子的情况下,还能喝到水的办法。所以一切知识要在观察中汲取,一切创新活动都要在观察中得到解决。
  二、创设和谐教育的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合作
  把和谐教育引入语文课堂。从激发学生的潜能出发,创设和谐的教育教学情境,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去尝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如我在讲《小摄影师》一课时,将课堂教学分三个阶段来完成:准备阶段——导学阶段——应用评价阶段。准备阶段收集了一些录像,通过播放不仅消除了学生们陌生的感知,也形象生动地引入学生学习新课。导学阶段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一阶段的实质是“导”。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教学时注重启发、指导、帮助,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通过“质疑——探究——解惑”的方式来达到学习目标。应用性评价阶段是通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来检测学习效果。教师通过动画、游戏等形式多样的激活练习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在知识的运用当中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从而重组、运用、创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文本知识将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
  三、实践活动能提高创新能力
  语文實践活动是创新活动中最重要的方式,在课堂活动中,老师必须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操作和感知体验中进行深入细致的创新。如:学了《四个太阳》这一课以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太阳与未来世界会怎样?首先,就让学生亲自实践画出一幅太阳与未来世界的图画,这样学生们才能有创新意识地谈论《太阳与未来世界》。
  四、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自主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学生对诸葛亮深感佩服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果曹操向草船射出“火”,箭又会怎样?因此,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已经进入深层次的探索阶段。教学时,老师应立刻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启发,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大雾”来进一步体会诸葛亮考虑周全,料事如神。
  五、讨论是创新精神的体现
  语文课堂上的讨论能使每个学生在彼此的互动中触发新的顿悟和灵感,更能得到新的启示和感悟,从而使问题的创新不断完善,讨论不光是让问题得以解决和处理,还可以引发出新的问题,进而开始新的创新。如《称象》一课,对于称象的方法的创新,老师组织学生多方讨论,并鼓励他们想出的办法越多越好。通过讨论,学生创新出了许多称象的方法。通过这样的讨论,培养了学生们的思考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创设交流情境,提供创新思维的空间
  小学生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交流、辩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空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如:一问多解时的交流学习、突破难点时的动手合作等不仅是训练学生拓展思维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思维的主要途径。
  七、积极有效地开展好课外活动,为创新活动提供广泛的空间
  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开阔视野、激励创新精神的有效领域,它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老师思维的约束,在思想的蓝天中自由驰骋。
  创新是新时代语文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永远追求的主题,也是老师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语文课堂教学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造型人才,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而言之,我们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总趋势。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地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汲取新知识,新观念,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研究新的问题,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优化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促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才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顺应时代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7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