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类社会化视野下的运动教育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教育是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体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人类社会化过程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指期望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些方面发生良好的变化。新世纪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和修订,都将“社会适应”列入体育课程的领域目标,生动地诠释了体育课程的社会学要求。那么如何通过体育教育方法或体育教育模式的调整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呢?
  运动教育模式是以游戏理论(Play Theory)的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学习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丰富的运动体验。运动教育模式能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社会适应”领域目标呢?本文将从理论层面对运动教育模式与社会角色扮演、社会行为规范学习、交往能力发展、价值观念内化、社会文化传递进行深入分析。寻求体育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二、运动教育与人类社会化
  (一)运动教育与社会角色的扮演
  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是一系列的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社会角色(social role)的过程。
  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特别是集体项目的教学,通过固定分组,角色扮演的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比赛和运动场景。在运动教育中,学生则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训练员、统计员、宣传员等,使学生能进行多角色的体验。在这学习技能的过程中,角色之间的互动,或协作,或冲突;或维护、或破坏,每个人都能获得一种鲜明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认识。萌发自己对自己以及自己对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意识,得到进一步的自我肯定和确认。
  从社会学意义上讲,运动教育作为青少年早期扮演社会角色的尝试,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也正是运动教育模式通过固定分组,角色扮演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出现对角色的理解和对角色规范的习得。
  (二)运动教育与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人从原始、本能的个体进入社会,成为社会中的一员,就必须遵从该群体所倡导或规定的行为规范。明确社会对人的活动的约束性,进人社会的人要接受的必不可少的社会化教育。
  运动教育赛季比赛中的规则和执法,是人类社会共同生活准则和社会规范的一个模拟和缩影。在体育比赛中,任何项目均有其特有的规则,酷似一个“法制小社会”。无论是谁,只要参加该比赛,就要受该项比赛规则的约束和限制,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赛季中的体育比赛或游戏通常以固定分组的形式进行,每个人的行为都受到集体利益的制约等对青少年自我控制的培养和发展显然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对社会契约关系及其文明生活方式的了解和模仿过程,也是对社会规则、社会秩序、社会行为规范适应性的学习过程。
  赛季中不断利用“规则”意识、团队约束力、角色责任对其内心控制与制约,对其行为的不断强化,使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在参加这种具有规则监督下的比赛时,增强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增强学生对社会规范的认识,对社会约束力的理解。
  (三)运动教育与交往能力的发展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关系贯穿于人的全部交往活动中,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化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是人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人际交往的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在运动教育模式的赛季中,学生以固定的团队联盟(或学习小组)来进行学习,他们一起拟订比赛策略、练习技术、体验成功与失败、创造小组的特色文化、捍卫小组的荣誉。在运动季的比赛中,个人之间、集体之间、运动员与裁判之间、运动员与观众之间发生着频繁而激烈的思想感情或行為上的交流,也正是在这种复杂、动态的人际关系中,参与者之间不得不互相了解彼此的交往行为习惯,变换有效的交往方式,满足自身与集体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着参与者的人际交往能力。
  运动教育的运动季也正是人社会化过程的预演,是适应复杂社会交往环境缩影。
  (四)运动教育与价值观念内化、社会文化传递
  在社会心理学看来,社会文化的内化过程,是正常社会化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个体通过社会化过程是将社会价值观念内化,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是传承和保存社会文化。
  运动教育在赛季比赛中制定了严格的规则,比赛的团队竞技性决定了“公平竞争”是它的灵魂,学生或运动员在相同规则的制约下,必须用自己的真实的技艺,团队合作的意识,才能取得团队的胜利,赢得认可和赞美。“学会合作,学会共处”是现代教育基本理念之一。运动教育中团队协作意识,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格素养要求的一个缩影。运动教育把人生过程常遇到的成功、失败、挫折、艰辛、欢笑等悲欢离合,融注于短短的瞬间,使同学们一次次去经受各种意志考验、心理冲击、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它以百折不挠的运动精神激励着同学们追求新的希望、新的理想和新的人生。
  学生或运动员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对运动制度、运动技术、运动项目、场地设施、器材的学习;对运动规则、项目发展的理解;运动价值的认识;合作意识、团队观念的养成以及自身行为的控制等方面起到的显著效果,就是价值内化、文化传递的过程。
  三、结束语
  体育教学中的模拟比赛具有特殊的教育属性,是学习和社会化的有益设置。运动教育模式正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从理论上讲运动教育模式对学生社会化程度提高的效果应该是很显著的。在技术学习方面,有研究证明运动教育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存在一定的优势。由此可见,在新世纪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和修订所确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运动教育模式拥有着广阔前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7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