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敢问后进生之路在何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育的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关键词:好教师;后进生;与众不同的孩子;信心;爱心;恒信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3-0109
  一个人由小学到初中,如果遇到一个好教师的话,他的内心世界就会被点亮,他就会体会到作为人的自豪和自尊。下面以一个教学案例说明后进生是可以转化的。
  他叫韦小龙,是来自一个偏僻山村的小學学生。记得新生报到的那天,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爷爷带他来的。一番了解之后,我得知,他父亲在他两岁时就去世了,母亲改嫁一年后又因病去世,他变成孤儿,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按上级规定,凡是精准扶贫生不得辍学。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要特别关照他,平时要多给他鼓励,说话做事要多考虑他的自尊心,一定要让他在这初中三年里健康成长,努力学习,将来好好报答社会。但是凭以往的经验,凡是来自他那个村的大部分男生都是学习差、纪律差的后进生。加上他缺乏父母的关爱,会不会拖我们班的后腿呢?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我。为方便观察他,我安排他坐在前排,刚开始他还是很认真的,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也许是初中课程一下子增多的原因,每天各科的作业都如潮水般蜂涌而来,他开始招架不住了。渐渐地,科任教师的汇报也一天比一天多,内容大多是韦小龙今天不交作业,测验几分,英语单词听写零分,语文抽背不过关。刚开始我也只是鼓励他,让他慢慢来别着急。但是后来班里事情多了,就不能每天都找他谈话,关注的眼神也开始淡化了。加上升学的压力,我的眼神也和其他教师一样,关注的都是一些上课爱回答问题的、乖巧的学生。有一天,上语文课前,我走到走廊准备进教室上课,学生都在认真地背古诗,只见小龙拿着一只春蚕在课桌上玩,我当时很气愤,走进教室没收了那只春蚕,还罚他到黑板旁边站了一节课。那天他背不出古诗,被留在教室里背诵。那天中午我没有吃饭,留下来给他讲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还讲了初中生的学习方法,他似乎听懂了什么,点点头表示以后会努力的。但是不多久数学教师又来跟我说小龙学习态度差,上课不想听课,有时还公开玩玩具或睡觉。英语教师说他有时也听课,会发言,但是随意性大。政治教师说他有时也感到学习的重要性,也能积极学习,但是持续时间不长,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由于忙,我对他的教育也只是蜻蜓点水不能深入。好在他有一丝丝尊重教师的心,教师的好言相劝,他能听进去几分。由于他在上一阶段表现很不错,因此,笔者对他的要求渐渐提高到和其他同学一样。可是有一天,他居然没有来上学。我立马到他家家访,问其原因,是作业没有完成,怕教师责备他,索性就不上学了。我马上就意识到我可能在教育过程中太心急了,这样反而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导致前面的努力白费。
  因此,我转变策略,对他旷课一事没有做过多的批评,而是肯定他前一阶段在学习上的进步,然后还赞扬他对于学习的态度有所转变,能正确认识到不做作业是不好的行为,这种行为是要受到批评的,接着我再指出他旷课行为是更加不对的,比不做作业更严重。我最后让他自己思考他的行为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正。他在沉默了很久后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今后会好好学习的,我向你保证。”我听到他那样说也没有再进一步追问他,我接着就对他说:“好,老师相信你。那你自己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他转身拿起书包走出家门,走向学校,补做作业。作为班主任,我当然会协助科任教师教育好他,我经常是课后找他单独谈话,谈的时候,尽量不谈他的家庭,我们谈的是历史上那些名人,如何在最困难的时候发奋学习,如何成功。不知道我们谈了多少次话,也不知道我们谈了多少个伟人成功的故事,其中谈得最多的是毛泽东和高尔基。
  白驹过隙,他们的初中生涯迎来第一段考,韦小龙功课几乎门门不及格。数学考试,他得了5分,还在试卷上画一只鸭子之类的东西,把数学教师都气哭了。成绩最少的一门是英语,只有3分。语文刚及格。我感到头大了。但是我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有一天上作文课,我让学生写一篇题为《难忘的一件事》的作文。他写了一次与爷爷上山采杨梅的经历,由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写得有声有色。我觉得这是一个给他鼓励的机会,于是我在语文课上拿着小龙的作文本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着,我刚开始并不说是谁的作文,朗读完后叫他们猜猜是谁写的,他们都猜是语文课代表的,一听是韦小龙的作文,他们都不相信。只见韦小龙怯生生地看着他们,全班同学的目光都向着他。我在读完了他的作文后还给全班同学分析了作文好在什么地方,并给了他几张空白稿纸让他再抄写一遍,然后在班里墙壁上开了一个作文园地。他的作文就是作文园地里的第一篇范文。他因此找到了自信,原来自己并不是十分没用,他也能够有同学不及的地方。自从那以后,他开始自己要求自己写周记,然后是写日记,每天要自己写出五百字的东西来,然后就是每天送给教师批改,教师在看完之后就写上一句评语或者给一个优秀的字样,他非常满足,这是他自己给自己的作业,并不是教师要求他去做的。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每天自愿写上五百字,按现在的教育理论来说是学生负担过重了。可是,如果一个学生乐此不疲,你又怎么能够断定这是学生负担过重呢?现在那些逃学的学生,一天做一个小时作业可能都苦不堪言,而在游戏机前打上十个小时的游戏连一点疲倦的感觉也没有。这就是人本身学习的一个谜。我们是不能够轻易下结论的。爱因斯坦说过:“负担过重使人肤浅。”这个负担过重应该是在学生毫无兴趣的前提下才会有这样的负担或者这样的压力,或者人在生存的压力面前也往往不觉得读书有多么苦。当年为了考上大学,有哪个同学说过一声苦呢?我们关心的只是自己为什么做不出这些题,而不是作业过多了。临近中考了,他的文笔也变得成熟老练了,他往往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写出几乎不太用修改的通顺文字来,每次考试,他的语文都是全年级第一名。他曾经在一篇日记中写道:老师,我曾经以为:人们都是瞧不起孤儿的。但是你不是,你给了我努力学习的动力。老师:我愿意听你的话!   针对以上案例,笔者来谈谈如何转化后进生的问题。
  1. 教师对后进生要全面了解、有的放矢、灵活操控。笔者把它归纳为“望、闻、问、切”
  (1)所谓“望”就是观察。教师日常细心的观察有助于了解后进生长处和短处,这样,可利用其“闪光点”树立其信心。
  (2)“聞”就是听。这里不但要听科任教师的评价,也要深入班级听其他学生之间的看法,更要洗耳恭听,耐心听本人的述说。这才能了解他心灵深处的东西。
  (3)“问”。既要问学校教师,又要问学校学生;既要问后进生的过去,又要问现在;既要问后进生的学习,也要问生活……
  (4)“切”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把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的不同表现,认真做好分类记录,并建立后进生档案,对症下药。
  2. 引导后进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后进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和空间。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兴趣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针对后进生的具体情况,笔者在讲课时因材施教,减少压力,他们自然也得心应手,由厌烦学习变成乐于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3. 架起爱的桥梁,恢复后进生的心理平衡
  (1)以人为本,付出师爱。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后进生更要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
  (2)以生之助,友情感化。同学的帮助对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教师的力量。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4. 转化工作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后进生的转化需要“三心”
  (1)“信心”是转化的条件。面对一位后进生,如果班主任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使其转化,那么这位班主任一定会想方设法做好转化工作;反之,如果从思想上认为后进生是“朽木不可雕”,那么,这位班主任往往会找出诸多的理由,不去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可以说,教师没有转化后进生的信心,便没有促使后进生尽快转化的条件。
  (2)“爱心”是转化的关键。爱学生,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偏爱”后进生,是优秀班主任的标志之一。爱,可以提高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能力。
  (3)“恒心”是转化的保证。转化后进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次教育活动、一项措施往往收不到显著的教育效果,对问题严重的后进生更是如此。
  总之,经过三年的转化,韦小龙同学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上进心增强了,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同学、教师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最后,中考他以总分B考上了市一所重点高中(因为他是精准扶贫生,所以中考有照顾)。我相信,只要他不忘初心,坚持不懈,大学之门一定为他敞开。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穿山中学   545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1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