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妙“联”巧思学语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全面围绕着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使之成为一个具备能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的完整的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因素。语文课堂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实施途径,我们不仅要通过语文课堂对孩子进行语文知识教学、语文技能训练训练更要通过课堂实践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使之具备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态度。而思维的培养正是核心素养的关键,不少学者把思维培养放到了教育的核心地位,如钱学森提出,教育最终的机理在于思维过程的训练。迈克尔·桑德尔提出,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你的思考。下面我就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5课《玲玲的画》教学为例,谈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引导孩子妙“联”巧思学语言,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一、联系前后内容,提取文本信息
  杜威在其名著《我们如何思维》一书中写道:“智育的全部和唯一目的就是要养成细心、警觉和透彻的思维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是后天形成的,是习得、悟得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一次完成的,是多次培养、反复训练的结果。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多次给学生明确的导向,使学生明晰学习方向,采用比较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联系文章的前后内容,并从中提取所需的文本信息。如上课伊始,老师就出示玲玲画的画,
  师:通过这幅画还让玲玲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赶紧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找出这个道理,并且把相关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生汇报:只要肯动脑筋,壞事也能变成好事。
  师:这个句子中还藏着一对反义词你发现了吗?
  生:“好事”和“坏事”
  师:大家再一次认真读读课文,找找看,文中的坏事和好事分别指的是什么?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相关的句子做上记号。
  在教学“坏事”部分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孩子的纵向联系思维能力,我让孩子通过联系这句话的前后内容,理解句子中的“这个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师:孩子们再细细地读一读课文的1—3自然段,想一想“这个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生1:这个时候是指:玲玲在收拾画笔的时候。
  生2:这个时候是指时间不早了的时候。
  生3:这个时候是指爸爸一再催她睡觉的时候。
  生4:这个时候是指玲玲正得意地欣赏自己画的时候。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一次又一次的让孩子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交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读文,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让孩子学会联系前后的相关内容并从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体会语境,加深感悟。这样通过阅读感悟促进思维理解,思维理解升华阅读感悟,不仅学到了语用知识,更得到了思维锻炼。
  二、联想已有体验,感悟人物情感
  思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思维能力培养主要变现为: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运用联想与想象,初步认识语言和文学形象,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的批判意识。《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文章以玲玲的三次情绪变化为情感主线,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故事从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到不小心把画弄脏时伤心地哭了,再到后来在爸爸的启发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让画看起来更好了,玲玲满意得笑了。这些场景和情绪都是来自孩子的生活,是他们的日常都有所体验的。因此,我在教学这几个句子时,尽量的引导孩子入情入境的去感悟人物的情感。努力在阅读表达等语言活动中,给学生创造主动思考的机会,运用联系与想象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感悟玲玲的情绪变化。
  师:生活中你一定也有过类似的情况,如果你就是玲玲,“这时候”把画弄脏了,你会怎么想?
  生1:好不容易画好的画,现在却弄脏了,我感到很难过
  生2:时间已经很晚了,再画一张也来不及,我感到很着急。
  生3:我对这幅画感到十分满意,现在却变成这样了,我感到很失落。
  师:那这时候的玲玲会怎么说这句话呢?想象一下这样的心情读一读玲玲说的话吧。
  在指导学生理解体会玲玲“得意“和”满意“这两个部分时老师也是用同样的方法。让孩子化身为玲玲,联想自己平时在生活中得意、伤心、满意时的情绪状态,进而移情感悟,再把自己的感悟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接着在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后,我又引导孩子把这些道理和生活经历联接起来,真正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生活中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去解决问题。我首先抛出自己的一个经历请孩子们开动脑筋帮老师想办法解决。
  师:老师昨天穿了一条牛仔裤不小心被钉子钩破了一个洞,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生1:牛仔裤本来就是有洞的,你可以把那个洞剪得更好看一些。裤子会更漂亮。
  生2:可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图,然后把它缝在碰洞的地方。
  顺利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后,孩子的创新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各个跃跃欲试。我趁热打铁,再进一步让学生联想自己的已有经验,谈谈与这个道理相关的经历。
  师: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在你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过有类似的通过动脑筋想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的事情吗?
  生1:有一次,我把爸爸心爱的茶壶给打碎了,妈妈拿着破了的茶壶说:“这么漂亮的茶壶,打碎了这可惜。”我看看阳台上的多肉植物,灵机一动,用它当花盆不是很好吗?
  生2:太好了,他的这个办法,让我想到,我把储钱罐打破取出钱后,也可以把它用来当花盆,这样我就不要心疼为了取出钱而打破可爱的“小猪”了。
  孩子们通过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各抒己见,有的用曾经的生活事例来印证这个道理,有的受到启发,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相信通过这个节课,遇事动脑,创新思维的种子已经开始在孩子们的心里扎根生长了。
  三、联结关键词语,复述故事内容
  钱学森提出,教育最终的机理在于思维过程的训练。语文教学除了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阅读方法外还承担着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思维的任务。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通过课文阅读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语言表达训练应该贯穿于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复述是积累词汇,发展口头语言的有效途径,从而为今后的书面写作奠定良好基础。通过联结故事的关键词语,从整体上梳理故事的脉络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更有条理的表达,能有效培养学生因此,在学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抓住表现玲玲情绪变化的“得意、伤心、满意“这三个关键词,从整体上把握了故事的框架和脉络,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学中我先通过三幅图引导孩子在课文中提炼出这三个词,再回忆玲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让学生找到玲玲情绪变化的原因,最后通过联合这这几个关键词试着把这些原因连起来讲一讲,这样就能紧抓课文的这条情绪脉络,有条不紊地复述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了。本科教学中老师秉着发展学生语言的强烈意识,努力给学生创设课文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表达能力,学会联结关键词语的表达策略,提高复述故事的表达质量。
  叔本华认为,尽管有时候我们可以在一本书里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几经艰辛、缓慢的思考和组合才得以发现的某一见解或某一真理,但是,经过自己的思维所获得的见解或真理却价值百倍。思维的发展和语言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着力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以语用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教学《玲玲的画》,我努力摸索践行着以“人”为中心,在推进“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拥有妙“联”巧思的思维能力来学习语言,做到即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2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