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血清学检测技术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血清学检测技术在引种检疫、疫病流行情况的普查、掌握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制定免疫程序、科学评估疫苗效果等方面应用广泛,通过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可以及时掌握鸡场存在的问题、进行疫病预警、种鸡场疫病净化等。因此,只有做好血清学检测并遵循血清学检测的原则、检测频率及采样原则等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血清学检测技术;养鸡场;应用
  目前,养鸡业越来越向产业化、集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饲养密度大、环境消毒不严格等多种因素引发的鸡病已成为制约养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鸡群疾病预防和控制中,血清学检测技术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养鸡生产中。
  一、血清学检测的原理与意义
  血清学检测的原理是抗原可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因此,利用已知的抗原可以检查血清或其他样品中是否含有相应的抗体。经调查发现,生产效益好和发病率低的养鸡场,在血清学检查的数量和频率上都很科学,用实验室检测的结果来指导养鸡生产,养鸡场情况都较平稳。因此,养鸡场要将疫苗抗体水平监测和评估这一工作,作为养鸡场生产中的重要工作,严格按照标准的送样数量和送检周期进行实验室检测,从而保证在科学的免疫监控下开展鸡场的生产和疾病控制工作。
  二、血清学检测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
  (一)引种检疫
  对于新引进的种禽,要详细了解引种厂家的免疫程序,同时,要求厂家提供最近的疫病抗体检测结果,另外,把引进的种禽暂时存放到隔离区,进行健康检疫,对选购的种禽按5%的比例进行采血,送至兽医实验室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对该鸡群免疫过的和没有免疫过的病种进行抗体检测,了解免疫过的病种的抗体水平,没有免疫过的病种避免引入阳性带毒群体,对某些带毒的新种坚决不引种,尽量避免一些传染病通过引种环节传入养鸡场,如,鸡白痢、鸡白血病等能经种蛋垂直传播;传染性喉气管炎能经空气传播,均会给鸡场带来疾病隐患。
  (二)疫病流行情况的普查
  对各代次典型的鸡群进行定期、全面的血清学监测可以反映本地区、本系统生产环节中疫病流行种类和危害程度。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免疫程序,流行较严重的疫病可先免疫或加强免疫。因有些疫病本场没有,一旦免疫会引起该病在本场扎根。例如,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经免疫可在本场散毒,即接种过疫苗的鸡与易感鸡混养,健康鸡容易感染。另外,在免疫操作过程中因操作不当,也可引起散毒。经检测,没有感染的鸡群,可不免疫。有些未经免疫而出现抗体的疾病种类就是应该重点注意或者是将来应开展免疫预防的对象,这种监测对于一个品种的龙头企业尤为重要。
  (三)监测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确定初免最佳时间
  母鸡体内主动获得的抗体会由种蛋传递给新生雏鸡,使其获得母源抗体,母源抗体虽然可以使雏鸡产生短暂的抵抗相应疫病的能力,但母源抗体的存在也会干扰疫苗的效果。恰当的免疫接种时间是有效免疫的关键,因此,在使用疫苗尤其是弱毒疫苗时,一定要考虑到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如果母源抗体太高时使用疫苗,会中和体内的抗体而降低保护期;母源抗体太低时使用疫苗,在自身免疫抗体尚未产生以前是抗体空档期,在这期间如果环境中存在野毒就可能趁机而入,从而引起发病,给养鸡生产带来很大损失。最科学的方法就是通过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来监测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确定初免最佳时机并为以后的免疫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条件的养鸡场可自行对刚进的雏鸡进行母源抗体检测,确定首免的最佳时间。
  (四)了解血清抗体动态,指导免疫程序的制定
  某种疫病抗体的产生及消长规律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疫苗种类、疫苗运输及保存条件、免疫时间、免疫方法、免疫操作、饲料营养、鸡群健康状况、饲养管理水平、季节变化等。每个养殖场的情况不一样,规律也不一样,制定本场的免疫程序时不能照搬或凭主观经验,而是要正确、合理应用血清学检测方法定期检测不同鸡群的群体免疫抗体情况。在实际生产中,合理的免疫接种时间是有效免疫的关键。疫苗免疫后,会在一定的时间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并不断增高,达到高峰后再逐渐下降,到一定时间后降到保护范围以下。根据不同疫苗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来确定该疫苗再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从而科学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五)科学地进行疫苗免疫效果评估
  应用血清学检测方法,通过对不同鸡群进行禽流感和新城疫等疫苗免疫抗体定期监测,根据免疫监测结果,评价鸡群经免疫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从而判定选用的疫苗质量是否可靠、免疫方法是否有效、免疫程序是否合理,雞群的健康状况对免疫的影响程度,最终对疫苗免疫效果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最常见也是大多数鸡场所采纳的是新城疫、禽流感血清抗体Ⅲ效价测定。以新城疫Ⅲ实验为例,通常把50%家禽抵抗病原侵袭的抗体水平称为免疫临界线,新城疫的Ⅲ临界抗体效价为510g2,即鸡体Ⅲ抗体效价必须在510g2以上时才具有保护力,如低于此抗体效价应及时免疫。有研究结果表明:雏鸡Ⅲ抗体效价在510g2,育成鸡Ⅲ抗体效价在610g2,蛋种鸡Ⅲ抗体效价在810g2以上时,才能具有较好的保护性。
  (六)疫病预警及时检测鸡场存在的问题
  定期检测鸡群免疫抗体,分析抗体水平高低及整齐度,免疫抗体水平整体偏低、不整齐或免疫后时间较长但抗体水平很高就有疫病高发的风险,可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并及时实施,从而防止疫病的发生。平时做好对同一代次、不同生长阶段(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的鸡群进行定期监测工作。具有代表性的鸡群的检测结果可以反应不同生长期易感染疫病在本地区、本单位内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的预防工作。
  (七)种鸡场疫病的净化
  某些传染性疫病是种鸡场需要严格控制或应完全消灭的,净化的对象是那些可垂直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在我国,鸡白痢、鸡淋巴白血病、鸡霉形体是净化的重点。净化是通过定期对鸡群内所有种鸡进行多次血清学抗体或抗原监测,对阳性鸡不断扑杀而完成的。多次检查和扑杀会使鸡群对这类疾病的感染率降至最低点。国家现在已要求祖代种鸡场、父母代鸡场对鸡白痢、鸡淋巴白血病、鸡霉形体病等能够经种蛋传递给下一代的疾病进行净化,有些地方已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养殖户对血清学检测认识存在的误区
  (一)对血清学检测认识不足
  部分养殖户没有认识到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的重要性,认为没有必要检测,依靠经验观察粪便,认为有绿色粪便是判断新城疫的标准,甚至每个月都用新城疫Ⅳ系疫苗饮水一次,频繁免疫,造成机体免疫抑制,增加防疫成本,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益。
  (二)对血清学检测报告分析不够
  有的养鸡场做了血清学检测,但养殖户不会将检测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从而不能针对养鸡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如,新城疫的检测报告显示抗体效价大于等于510g2,则判断为抗体阳性。有些养殖户认为抗体合格率在70%以上,抗体水平就能起到保护作用,其实不完全准确;如果抗体效价大于等于710g2,并且抗体效价比较整齐,说明就能起到保护作用;如果抗体效价大于等于510g2,但数值的分散度比较大,检测时间与末次免疫间隔时间较长,如超过两个半月,则说明需再次免疫或者是鸡群有可能出现异常情况,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检测不连续
  有的养鸡场做了血清学检测,但无规律、不系统。不能通过不同时期鸡群受气温变化、空气干湿度增加或降低等因素的影响对疫病的抵抗能力大小做出正确的分析,不能总结出同一批鸡群在整个饲养周期中抗体效价的消长规律来指导实际生产。
  四、血清学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血清学检测的原则
  血清学检测的原则是以整群动物为单位,检测必须是连续的、定期进行的,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整体的免疫状况。有些鸡场一年监测一两次,没有进行持续检测,这样的结果反映出的鸡群信息是片面的。有时,饲养管理一样的群体,但检测目的不一样,采样目标群和数量也就不同。例如,评价疫苗效果可以采集同群同日龄免疫过的鸡群,分析抗体水平时就要兼顾各日龄免疫过的鸡只,并且达到一定数量才具有代表性。
  (二)检测频率及采样原则
  针对鸡群检测频率及采样数量一般遵循下列原则:活苗免疫后2周达到抗体高峰,油苗免疫后3~4周达到抗体高峰,免疫前采血和免疫后3~4周采血可正确评价免疫的作用。健康鸡群可每四周检测一次。可以按每栋鸡舍0.6%的比例采样,但每舍不得少于15份,常规采样20~30份即可。
  (三)选择检测机构
  目前,市場上的血清学检测机构有很多,要选择正规且有资质认证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另外,通过认证的实验室严格按照实验标准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整个实验过程都可溯源,例如,做血凝抑制实验用的1%红细胞需要用三只SPF公鸡,如果公鸡感染了其他疾病会直接影响判定结果,对制定免疫程序造成误导。目前,许多市、县级畜牧局的实验室都无偿提供检测服务,大多都通过了兽医实验室资格认证。
  总之,随着养鸡业机械化、集约化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血清学检测抗体技术在养鸡生产中的疫病预防、疫病诊断和疫病净化中起到了积极关键的作用,在养鸡保健管理上也愈来愈受到重视,是养鸡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血清学检测结果还要结合鸡群的实际健康状况、季节变化、饲养环境和免疫程序情况,综合判定鸡群免疫的最佳时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98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