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语文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作文作为语文中的重要教学对象,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也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多带领学生发挥想象,开创灵感,这样就可以带动起学习氛围,学生在写作文时也更有东西去写。教师在作文课中也要不断实践新型教学模式,针对出现的问题积极改正。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新时代背景下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还是按照固有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进行授课,学生可能会产生厌倦,在课堂上就会无精打采,破坏课堂纪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还是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展现课堂教学魅力,让学生感受到小学语文作文的魅力,这样学生在学习阶段就会很有动力,也愿意下手去写。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与时代接轨,创建现代化课堂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多进行针对性训练,只有多训练写作,学生才能累积自己的写作方法,从问题中不断纠正,不断提高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水平。
一、开设多媒体课堂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生活越来越丰富,科技的便捷之处同样可以运用于学校中。现代学校教学设施越来越完善,加大力度投建多媒体设施,其目的就是让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教学。而对于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来讲,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把要写作文的题材总结到课件上,让学生观看课件学习写作技巧,教师再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作文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从中找寻灵感,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写作文。
例如,在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课堂中,教师给出命题是“秋景”,就可以打开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课件,教师运用课件对学生讲解本节课写作要求,在写秋景类作文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教师让学生把这些写作技巧摘抄到笔记上,以备以后写作时可以用。本节课作文题目是秋景,教师就可以找到一段关于描述秋景的视频,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提问学生看完视频后的感受,这样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思想就不那么空洞,在写作文期间就会有素材去写,写出来的作文也会更加生动有趣,更加有鲜活。
二、从生活中发现提取素材
学生在写作文期间往往出现的问题就是写作文好似流水账,作文不生动。好的作文一定是语句优美,层次分明,但是学生往往会写成流水账,出现应付作文的情况。针对这类问题,教师在上作文课之前就可以提前对学生说命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细节,做好笔记,在学生写作文期间就会有素材去写,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更生动。
例如,教师给出题目是《我的妈妈》,教师就可以提前给学生指示,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自己妈妈的小细节,有什么特别之处,然后让学生把这些都做好笔记。教师在上课期间,还是先给学生讲解一遍写作技巧,然后让学生开始自由讨论自己的妈妈,在学生交流完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做的笔记开始写作文。由于学生已经提前在生活中观察过自己的母亲,所以学生在写作文期间就会有东西去写,而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去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会很有生动感,再加入学生情感,让作文中的人物更加鲜活。
三、同学讨论集思广益
教师在上作文课期间,要主动发挥学生作用,教师给学生讲解写作技巧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还是学生自己去动手写。学生在小学阶段是思想更加活跃的一段时间,所以教师在让学生写作文之前,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出不同想法,这样学生集思广益,也有助于帮助其他同学打开思路,对于学生写作很有帮助。
例如,教师要求写童话类作文,教师在给学生讲完写作要求后,就让学生组成讨论小组开始进行交流,教师也要参与进來,带动每个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就可以激起课堂活跃的学习氛围。学生在相互交流完想法后,教师做最后总结,学生再开始写作文。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有助于学生在写作文前开创新思维,有助于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学生写出的作文肯定会更加有趣,结合自己想法和同学的想法,写出来的作文更加鲜活,不空洞。
现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教师要针对这些挑战不断克服,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要积极做出相应措施,教师要与现代接轨,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把现代化东西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多进行交流,让学生分享对于命题的想法,集思广益,这样学生才会有东西写作。教师要更正学生对于语文不重视的错误想法,让学生认真对待每一堂语文课。教师在平常教学中也要积极指出学生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教师要督促学生多看书,积累书本中的优秀语句,并且摘抄到笔记本中,这样对写作提高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孙翠.提纲式教学法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5(01):33.
[2]张彪.浅析提高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中),2016(04):83.
[3]刘新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5(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4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