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奈曼油田影响调层压裂措施效果主要地质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奈曼油田为低渗透油田,其主要的进攻措施为调层压裂,近5年奈曼油田平均每年调层压裂为25井次,因其措施成本高昂,因此在调层压裂在选层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影响增油效果的主要地质因素才能保证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奈曼油田压裂增油效果的主要地质因素,从而为奈曼油田的压裂措施选层,油藏的进一步认识提供参考。
  关键词:奈曼油田;调层;压裂;措施效果;地质因素
  1 影响因素的确定
  ①构造位置:对于奈曼油田来说,待选井的所处的构造位置对于奈曼油田的压裂效果影响较大,构造位置高储层有效厚度发育较厚,油层的物性与电性均较好;
  ②层位:待压裂层是否为主力油层,奈曼油田7个油组中,九上Ⅲ与九下Ⅰ、Ⅱ为主力生产油组,产能也较落实,九上Ⅳ主要为含水层系,九上Ⅰ、Ⅱ油组油层有效厚度较薄,动用程度较低,油层生产能力一般;
  ③射孔厚度:奈曼油田调层投产均须压裂投产,单次压裂的小层较多,因此单次压裂井次的厚度对奈曼油田有较大影响;
  ④电阻率RT油层的电阻率的高低,代表了油层的含油程度,电阻率越高,油层的可能性越大;
  ⑤是否注水:选择超前注水层位,初期日增油幅度大,递减减缓称产的时间较长。
  2 主要影响因素对选层措施增产效果的影响
  收集、整理奈曼油田73口压裂井基本资料和生产数据,参数包括:构造位置、层位、射孔厚度、电阻率、时差、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待压裂层位是否有注水。
  2.1 构造位置对增产效果的影响
  以构造位置对投产效果的影响为例,相同层位、厚度相当时构造位置与日增油量间的线状图。经统计在投产层位相同,射孔厚度相当的条件下,位于构造高位的措施井年累计增油超过500吨以上,而位于构造低部位的年累计措施增油为300吨以下。
  2.2 措施层位对措施增产效果的影响
  目前奈曼油田主要动用的是九上Ⅲ油组和九下Ⅰ油组、Ⅱ油组,动用程度较高且产能较落实。其中九上Ⅲ油组的采油强度较强,达到0.25t/d·m,且平均动用程度较低,具备低产井上返调层的潜力。九上Ⅰ、Ⅱ油組的采油强度较差,九下Ⅲ也就是说在同一构造部位,同一口井的和油组生产能力是不同的。
  2.3 射孔厚度对增产效果的影响
  通过统计奈曼油田压裂射孔厚度与初期日产油的生产数据,奈曼油田九上段平均射孔厚度为37.7m,平均初期日产油为6.65t,九下段平均射孔厚度为39.3m,平均单井初期日产油为6.98t,压裂的射孔厚度越厚,初期日增油量越高,但射孔厚度与初期日增油量是关系是呈非线性变化的,同样方法作出储层渗透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地层压力等油层参数与日增油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渗透率越大,孔隙度越高,含油饱和度越大,地层压力越大,日增油量越多,但均是呈非线性回归的。但位于主体部位与位于非主体部位的井,在层位相同的条件下,射开相同厚度对措施效果是不同的,以奈1-56-50井与奈1-50-56井为例,两井投产层位均为九上Ⅲ油组,奈1-56-50位于九上段主体部位,奈1-50-56位于上段非主体部位,射孔厚度分别为37.1m和33.7m,但两井生产效果差异较大。
  因此在非主体部位投产时,无论是新井投产还是老井调层压裂,为保证效果射孔厚度均要适当增加,而在主体部位投产时,可沿用经验厚度为40m左右。
  2.4 电阻率与时差对压裂投产效果的影响
  奈曼油田的平面砂体发育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说同层位邻井的生产能力应该相似,但通过分析发现,奈曼油田局部区域邻井同层位生产差异是很大的,主要原因主是储层电性的差异,典型的代表参数就是电阻率与时差,以奈1-62-48与奈1-64-50两口井为例,两口井为奈1块北部邻井,井距150米,投产同一层位但生产能力相差较大,在其他地质条件相当,奈1-62-48井的电阻率为奈1-64-50井电阻率的一倍,投产后的初期日产也相应的翻倍,因此待压裂的电性对措施压裂井的投产效果也较明显。
  2.5 注水对压裂投产效果的影响
  通过收集、整理奈曼油田历史生产数据将历年的投产层按注水区域投产与非注水区域投产进行分类,统计达到产能高峰所需要的天数与初期日增油的和注水区域投产与非注水区域投产的递减的关系,注水区域投产井达到产能高峰所需天数的时间区间在5-15天,而单井最高日产分布在5-18吨,非注水区域投产井达到产能高峰所需时间区间在8-25天居多,单井最高日分布在1-8吨,注水区域较非注水区域投产井达到产能高峰所需的天数要短7天左右,平均单井最高产能要高一倍。
  3 结论
  ①影响奈曼油田调层压裂措施效果的主要地质因素为构造位置、措施层位、射孔厚度、电阻和注水,因此在压裂措施选层时,充分考虑这5大因素会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②通过分析评价调层压裂取得的增油效果情况,深化了对奈曼油田的油藏认识,为指导奈曼油田的下步调整开发提供可靠而有利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施尚明,申家年,王永林等.大庆长垣以东地区低孔渗储层裂缝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1999,23(2):9-11.
  [2]曾联波.低渗透砂岩油气储层裂缝及其渗流特征[J].地质科学,2004,39(1):11-17.
  [3]李道品.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决策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43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