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性实验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伴随着国家教委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而出现的一种面向初中物理教学的新型模式。随着教育在综合国力中基础作用的日益显现,如何提高各类人才的综合能力,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艰巨的任务。
  一、现状分析
  传统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主授为主,学生为被动接受者。往往注重的是最终的概念和结论。学生在是懂非懂中记住了。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是不足为奇的。长期的被动接受造成懒于思考,懒于动脑的思维定势。长此以往造成离开老师,离开书本便孤立无援,题目稍加修改、变动便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一些同学在初三时能得80、90分的高分,然而一到高中,成绩便很难提高,不少学生还有下降趋势,有的甚至出现了“红灯”,这些同学势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承受比较大的精神压力,影响了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自信心,这一现象背离了基础教育,为人的终身学习潜能开发打下基础的目标。同时也从某一角度提醒了我们初中物理教师:是否应该改变一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增加一些新的更适合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方式,使素质教育真正地得以贯彻和落实。
  二、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尝试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初二物理教学主要是以探究性方法为主,注意对整个物理概念和结论的过程的探究,通过提出疑问、设计方案、思考解决、动手操作、得出结论等具体步骤,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本人就初中物理《物体浮沉条件》一课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本节课是从浸没在水中和另一种液体中时,鸡蛋放手后的受力情况开始引入的,然后从力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得出两个结论:
  F浮>G 物体上浮 F浮<G 物体下沉。由探究得出F浮=G,会悬浮的结论;随之给出三组分别为已调好的盐水,放入鸡蛋之后,出现漂浮、沉底、悬浮三种状态,请学生解释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问:如何让漂浮的鸡蛋沉底,沉底的鸡蛋悬浮,悬浮的鸡蛋漂浮?学生各抒已见,提出各种方案。对于学生的方案,教师要求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对出现的成功或失败的结果分别要求解释,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进一步深化。当问及空牙膏壳浮在水面,有何方法可以让其下沉时,有的认为可以剪去一段,有的认为将其捏瘪,有的则认为在其中灌入水,并结合所学的阿基米德原理及前面浮沉条件,为自己的设想进行辨证,最后用实验加以证实,不仅可以从动手中获得想要得到的未知内容,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做到在发现中学习。
  物理是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的一门新学科,如何在他们真正踏入物理学大门之前,培养他们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这有赖于初中物理教师在传统的教材中,选择出有探究价值的教育素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探究其中的物理原理。例如:初中教材中,电路的两种基本形式,串联、并联电路的区别;影响速度大小的因素以及电流與电压、电阻的关系等内容,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大胆猜测和假设,进行一番探究之后获取知识,最终真正的掌握未知内容。
  探究性教学并非是摒弃传统教学,而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选择出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教学题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究物理规律,重视对物理教学过程的探索,从而使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积累。探究性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科学的求实态度,真正体现物理实验性学科的特点,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必要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尝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45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