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小学低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古诗词讲究平仄押韵,意蕴隽永,给人以美的享受。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其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本文对现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进行分析,着力挖掘教材中的古诗词编排特点,试图为小学低年级语文诗词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部编本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57-01
  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本”)于2017年9月起在全国中小学正式启用。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古诗词教学涉及小学生的情趣培养、人文素养及文学修养的诸多方面。本文基于部编本小学低年级语文古诗词编排特点,试图探寻小学低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抓住字眼、理解大意
  在遣词造句上,诗词的精炼令人惊叹。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古诗词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来加以理解,在细致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宏观把握,从而理解整首诗词的大意。
  如载于部编本一年级上册李峤的《风》一诗。我们可以首先解析一些重难点字词,比如让学生明白“千尺”、“万竿”的虚指和“三秋”、“二月”的实指。“三秋”即秋天,秋风起,故落叶潇潇。“二月”指农历二月,二月春风至,故百花盛开。“千尺”形容浪势之高,“万竿”形容竹数之多。明白了上述关键字眼后,诗的意思也就清晰明了:“风吹落了秋叶,吹开了春花。经过江面,掀起了很高的巨浪;吹进竹林,使得大片的竹子倾斜。”
  除了学习状物类诗词时,可以抓住关键字眼来理解事物的特征,在叙事类诗词的学习中,仍可以通过关键字眼来体会文中的情感。如一年级下册中李白的《赠汪伦》。“将欲”代表离别在即,诗人马上就要远行;“忽闻”写出了朋友出现的突然,属意外之喜;“深千尺”指潭水之深厚;“不及”则在对比之中突出了友情之深。结合以上字眼就可以很好地体会到诗歌的情感内涵。
  再看二年级上册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形容小孩可爱,“垂纶”即钓鱼,“莓苔”即青苔,“遥招手”及“不应人”则写小孩对于路人问路的反应,凸显了钓鱼时生怕惊动鱼儿的情态。整首诗洋溢着小孩的天真可爱,充滿了童趣。
  二、借用图像,体会意境
  从古到今,诗词离不开画,画可以赋诗词,诗词和画是相互融合、不容分割的统一体。古诗词蕴含丰富意涵,低年级小学生难以具体感知意境,深刻理解诗意,更不用说朗读和背诵了。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具体形象的图像来帮助低年级小学生还原诗词中的语言,引领学生走进古诗词新天地。
  如讲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时,教师可以模仿《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借用动态沙画来展示草的生长,巧妙解释“离离”二字,让学生清楚地感知小草如何地“一岁一枯荣”。在沙画下,可以淋漓尽致地呈现小草的生长过程和顽强生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更易习得诗词大意,也会自然而然中提升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此外,学习《咏柳》、《登鹳雀楼》、《江雪》等诗词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勾勒简笔画,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丰富画面的细节。简单的一幅画,便使学生体会意境,将诗词牢牢贮存于脑海中。
  三、结合韵律,增强趣味
  诵读是古诗词学习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难以感受诗词中的情意内涵,因此需结合古诗词自身的韵律和节奏之美来初步唤起他们的审美体验。在古代,诗词往往是和乐可歌的,而歌者往往又“手足蹈之”。虽然如今诗词曾经的辉煌已经远去,但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为了接近古诗词的原有风貌,我们不妨结合现代一些多样化的方式来发掘古诗词内外的韵律之美。
  在这一方面,已经过不少尝试。其中产生较大反响的如我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再如2018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经典咏流传》节目。教师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参考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和经验。要做到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就要求音乐旋律与语音音调相契合。如二年级下册中《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语调委婉舒缓,因此所配旋律可以通过连续的跳进和上下行级进形成波浪式的进行状态。此外还应做到诗词意境与音乐的整体融合。如一年级下册中《静夜思》一诗,这首著名的思乡之诗描绘出了一个幽静而孤独的夜晚,故而曲调也需牢牢抓住这一特点,紧扣主题,通过上奏的音阶来渲染静夜独思的情景,以使人感受到浓浓的思乡情。总之,配合音乐要建立在对古诗词文本的充分解读上,只有抓住了古诗词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才能在配乐的选择和创作上有的放矢,使音乐与诗词文本相映成趣。
  在古代,诗、乐、舞是三位一体的,三者不可割裂而谈。现在,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仍不可忽视这一特点。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将音乐与身体律动与古诗词结合来优化教学既是传统的回归,亦是极好的思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0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