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现代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开放空间,其景观设计也就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首先研究了景观设计原则,进一步以梅州马鞍山公园景观设计实践为例,详细的研究其项目概况、设计定位、景观分区与路线规划、分区景观设计手法等。
  关键词: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梅州马鞍山公园
  现代城市公园作为一种城市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城市化进程的肆意蔓延,商业金钱利益的追逐,使城市公园原本应有的文化情感韵味荡然无存,全球化的同时造成了机械化的“拿来主义”盛行,抹杀了原本的美好事物,最终导致城市高楼遮天、拥挤狭窄,人们心生畏惧。以梅州马鞍山公园的景观设计实践为支撑,具体的分析景观设计手法。
  1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1.1文化性原则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充分延续公园所在区域的地域文化特色,吻合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分析整合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要素,以增强公园景观的地域感,营造具有内涵的公园景观空间,传承地域的文脉,弘扬历史连续性,打造有灵魂、有思想的公园景观空间。
  1.2地域性原则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因地制宜、顺应地形地貌、充分利用周边地貌特点,充分考虑与周边的自然资源与地质条件呼应,充分发挥“透景”作用并顺应其自然气候,充分利用良好的环境资源景观。
  1.3人本性原则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应力求营造适宜的空间尺度,符合“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特征。设计应充分考虑动静分区,将比较动的景观空间布置在相对开放的区域,将比较静的景观空间布置在相对私密的区域,同时使得公园景观空间功能分区与流线划分相吻合配套,进一步合理地结合原始地形地貌布置公园的水景、绿化以及小品,以满足公园游客对于休憩放松、交通过渡、交流休闲的功能需求。
  1.4可持续原则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建设过程中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减少能耗并做到适度消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护所在地域原始地形面貌、维持其生态条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减少碳排放量。
  2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实践——梅州马鞍山公园景观设计
  2.1梅州马鞍山公园景观设计项目概况
  2.1.1项目区位:梅州马鞍山公园地处梅州市向东发展的前线上,位于风景秀丽的梅江第2个大拐弯处,也就是梅州旅游文化发展轴的交汇处,由东面出入城区的交通咽喉,地理位置极其显著,因而,梅州马鞍山公园景观设计会密切关系着人们对于梅州新城的印象。
  2.1.2基地概况:梅州马鞍山公园地块组成部分包含山地、农田,山地中存在着电子厂以及污水处理厂,用地成分比较复杂,但是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基地中保留了生态化的树林、农田、水塘等,与此同时,滨水岸线比较自然,且地势较高,不容易受洪水的影响。
  2.2梅州马鞍山公园景观设计总体定位
  2.2.1打造新城的地标性公园景观。梅州马鞍山公园是市内少有的山地形公园,其凸起的形象犹如归读公园的端点,也是对岸半岛滨水公园的风景聚焦点,其形象可以作为广州大桥的桥头堡,梅江上的航标,具有非常明显的标志性地位。
  2.2.2營造承栽多元化活动的场所。梅州马鞍山公园用地宽裕,山体可以供市民及游客开展休闲健身活动,与市内的其他线形公园有着较大区别,将为未来新城的市民提供一个可供多元化活动的聚集地,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娱乐的场所。
  3.3梅州马鞍山公园景观设计总体分区与路线规划
  3.3.1景观设计总体分区。考虑到现有地块的开发难度,即基地中除了山体部分,还有农村、农田、鱼塘、工厂、污水厂以及军事用地存在,地权问题需要逐步解决。结合对开发需求的考虑,即新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周边人口稳定下来估计需要若干年,公园开发计划可以依据人口发展情况再逐步制定。进一步将梅州马鞍山公园景观设计分为3期、3个区域,分别是青谧之谷、鱼米之市以及梦想之园(图1)。
  3.3.2总体路线规划。经过整体规划,将公园的各期路网相互连接,并与周边形成多个出入口,营造一个开放性的城市公园,其中,自行车道路网与归读公园相互连接,形成连续的城市绿道系统(图2)。
  3.4梅州马鞍山公园分区景观设计
  3.4.1基于生态可持续的青谧之谷景观设计。首期山体区域将建成山地公园,山中打造“百花谷”的植被景观,并整体贯穿沐林小道的游园路线,让整个山体成为满足市民登山游赏自然的地方。
  在植被改造设计方面,项目山体现状以松林为主,树种单一,植被改造再保留现有林木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补充高达茂盛的常绿乔木,让山体四季都呈现处郁郁葱葱的景观。山体碗状地形的前身为工业油库,由于山体遭受较大的破坏,因此,景观改造的重点在于恢复被破坏的植被,再竖向剖面上种植四季交替开花的各类小乔木,以遮挡裸露的坡面,各时节的开花植被在绿林的背景下分别开花,形成点缀,百花谷之间围绕着赏花栈道,谷底部位作为活动的大草坪,为市民提供了充足的活动场地,让被严重破坏的山体在景观和功能上重获新生。
  在登山路线设计方面,沐林道为游客提供了基于不同需求的休闲方式,登山路规划成陡坡登山道和缓坡登山道2套园路体系,缓坡登山道环绕山体设置,穿越山顶的松树林,让游客有沐浴森林的生态体验,缓坡登山道不设置台阶,适合游客休闲健身,可以满足游客在此散步以及骑自行车的需求。
  3.4.2基于文化传承的鱼米之市景观设计。农村区域建设用地中存在着大量的农户、农田以及鱼塘,在新城的建设发展进程中,绿野田园景观即将越来越罕见,因此,景观设计以保留并改造这些农田与村落为宗旨,进一步将其打造为农家乐的形式,使其成为都市中独特的田园景观。具体的景观设计手法如下:
  (1)改造村落为客家文化艺术街。景观设计总体保留村落中有价值的建筑,结合外立面改造,并适当地增设新的建筑,将现有的村落打造成一条颇具文化特色的客家文化艺术街,作为将来周边商业发展的有力补充。
  (2)改造湿地及田园景观。尽量保留现有的鱼塘以及农田,并在其基础上稍作适当的改造,设计成城市农田景观以城市湿地,由于田园景观需要维护,设计建议安排现有村民在自主经营商业街的同时,继续耕作农田,不断活化公园的景观功能。
  (3)设置滨水码头广场。由于本地段的滨水岸线位于梅江外侧,背靠马鞍山,地势较高不容易受到洪水的影响,同时考虑到本地段的滨水岸线距离江面过远,难以营造亲水感,所以景观设计将江边用地贯通,设置滨水广场以及过江码头,方便市民开展亲水活动,进一步延续归读公园的步行路线,将梅州马鞍山公园与其他城市开放空间相互融合,与此同时,临近广州大桥下的岸边设置特色的钓鱼屋,考虑到喜爱岸边垂钓的市民群体,通过在岸边设置特色的钓鱼屋为这些市民群体提供一个钓鱼的聚集地,进一步在城市公园景观中融合钓鱼屋。
  3.4.3基于人本性的梦想之园景观设计。工厂区域改造,需要在电子工业厂房以及污水处理厂搬迁后进行,考虑到厂房搬迁后会余留较多可以利用的设施设备,因此,可以利用并改造现有的厂房,进一步打造文体活动基地——梦想之园。具体来谈,电子工业厂房以及污水处理厂搬迁后,留下了许多的建筑物以及构筑物可供改造利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0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