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们探索“自主探究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并开展实践研究,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動”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它让课堂教学成为教与学的多向交流过程,使学生会交流、会质疑、会借鉴、会合作,从而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
【关键词】自主探究式 教学模式 探索 实践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153-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把数学能力的培养作为基本的目的任务,是符合学科本身的基本性质和特点的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得来的知识理解才会更深刻,掌握才会更牢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步入21世纪后,世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基础教育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是十分必要的,小学教师不能简单模仿,更不能因循守旧,而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导新、设疑激思等多种方式创设与主题相关的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和探究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抛砖引玉。
2.呈现问题、启发诱导: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以学生自我设问、生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3.自主探究、设疑质疑: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例如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
1)新知识的学习采用“观察实例—分析共性—归纳猜测—进行论证”。
2)寻找新知识与原知识的联系,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用原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识。
4.交互研究、解惑释疑:
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对探究结果进行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充分发挥生与生之间的互补作用,达到协作学习的目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同时为全体学生,尤其为学习较差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达到知识共享,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5.分层练习、整合知识 :
分层练习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新知,形成技能获得能力培养,深化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学习题好比磨刀石,使学生的思维越磨越锋利。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同步、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自主解题并自觉检验,鼓励发散思维;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变性和独创性,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励求异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发展创新思维。
为了使习题让低分数段的学生有成功感,对高分数段的学生有激励作用,可以将习题设计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为达标级,按课程标准要求设计;第二层为提高级,在达标级基础上增加了分析层面的学习和变式练习;第三层为优胜级,增加了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层次练习;第四层为欣赏级,提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高考试题和数学竞赛试题分析与解答。
6.课堂小结、拓展引伸: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因此课堂小结可以是由学生做,或教师做,或师生共同做等形式来完成,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为学生的终身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1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