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学生数学作业中错题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作为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成绩呢?平时应多注意学生做题痕迹,了解学生的思维路径,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错题管理 成因分析 追根刨底 因势利导 提高学习能力
通过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数学老师面对学生作业中的错题,教者往往是画线、圈圈、打×,写“订正”,不问其所以然。而学生为了应付于老师,部分同学只好用抄袭来订正,交差任务,可问题始终没能解决。日复一日,错题堆积,无所适从,学习成绩下降。长此下去,学生学习的信心受挫,学习的困难随之而至。学困生增多,老师劳心劳力,收效甚微。面临这种情况作为教育者来说,应如何管理好学生的错题呢?我认为当然要从病因抓起,从错题入手。用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载体。
一、研究错题的意义
关注学习就要关注失分,关注失分就要关注错题,只有错题得到了纠正,学生所学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在学习过程中,人人都会犯错,但我们必须学会从错误中学习。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这样学习的效果最好。优秀学生学习上最大的特点是同一错误不犯两次,在学习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减少犯同样错误,既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学习,这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捷径。
二、研究错题的作用
错题需要搜集整理,积累的错题多数是学习的重难点,抓住错题反复练习和多次变式,错误得到彻底的纠正。这样做既避免了题海战术,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
学生在計算时出现错误,既有心理学的原因,也有知识技能、学习习惯等各方面原因。还有学习者之外的因素,如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等其他原因,这些都对解题的正确性有影响,学生出错是学习的必要过程,但错误的背后有着不同的原因,通过对学生的作业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下面浅谈我在教学二年级学生除法计算时对错误题型及原因分析的一点认识。
在除法计算过程中,为何有些类型的错题频繁出现?为何在不同学生的作业中会出现类似的错误?他们出错的根本原因到底是“粗心”还是什么?这些都是我重视的问题,引起我的深思。对于小学生而言,除法计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工作之一,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又是后续学习笔算除法等知识的基础,那么学生在本单元中出现的除法计算错误就将会成为日后学习的一大障碍。因此,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本人收集和整理二年级学生频繁出现的除法错题入手,整理易错题型,通过学生的“作品”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及时了解学生对于除法计算的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我收集了好几个同学的作业以便进行典型例题讲解。
针对计算的各种错误,通过我多年的收集,整理了几类错题:
6÷3=18;9÷3=27
24÷4=28;4÷2=8
结果分析:
出现此类错误的学生,他在10秒内就说出了错误原因:“我看错计算符号了。”另一个学生说:“因为上一道题是乘法,我以为下一道题也是乘法,没有多想就错了。”这两位学生就是在感知、注意、外界干扰三种因素的影响下出错。由于低年级学生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在算完一题后,注意力还未转移,仍停留在前一题上,以致看错符号。
在除法计算中,看错计算符号是学生经常会出现的问题,但只要当学生看到自己此类型错题时,似乎都能在短暂时间内反应出自己看错符号了。有的把“+”看“-”、“-”看“+”,或“﹡”看“÷”。再比如:看错题、看串行、算对但写错得数等,诸如此类错误常被我们一贯认为是“马虎”“粗心大意”,为什么这次这么容易就能意识到的问题但还是每做每错呢?其实并不是学生不会计算,沈滨滨在《并不仅仅是粗心》一文中说,从心里学的角度分析,这些错误的产生与学生的感知、思维、记忆、注意、外界干扰等因素有关。学生在计算时,要经过感知算式和进行思维操作等环节,参与其中的还有记忆和注意,因此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计算错误。首先在感知的初步阶段由于心理原因或其他外界因素干扰,就会出现看似简单、不可思议的错误。
40÷8×5=1;4+4÷4=2;18-6÷3=4
而在这类错误的同学中,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运算顺序的规定,他们甚至能熟练的说出计算顺序有关规定,但造成这种结果,主要是缺乏全面审题,仔细分析的习惯,甚至不理解为什么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不知道计算顺序不正确会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另一个层面,学生很容易受算式中某些特殊数据干扰,比如40÷8×5,看到40,正好五八四十好算,就先算乘法了,4+4÷4;4+4=8;8正好整除4。
5÷1÷5=0(1);5÷1÷5=0;3×1÷3=0
这两位同学错题都出现0的情况,有个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5÷1=5,后面5和5一样就等于0了”,这些都因为小学生思维能力薄弱,总是容易把计算部分,能简便就简便,而且喜欢用上比较熟悉的计算方法,以致于把运算法则和定律忽视掉而造成干扰,对于相似的知识往往难以区分,常常出现心理学上的错误“痕迹性错误”。
用错口诀:16÷8=3(2);18÷6=2(3)
这种类型的错误,通过我多年教学观察,我了解学生在做题时只想口诀“三六十八”,当我问题中有18时,学生就知道怎么回答了,“二八十六”,还有我的一个学生拿到题就开始读,“18乘6”当我问他怎么算的,因为16里有3个8,我问是吗?他答不对,因为是2,我问为什么,刚是3怎么又改了2?他说因为把6看成8,把8看成6了,其实一开始读题就出现了这个错误,算错就是必然了,因为他觉得“二八十六,所以18里有2个6”。
我通过他们的作业的作题痕迹,了解了他们。这些都对解题的正确性有影响。学生出错是学习的必要过程,但错误的背后有不同的原因,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知识,它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环环相扣,学生只有一个一个知识点掌握好了,才能正确地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对错题的及时分析,起到了“亡羊补牢”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学生如何建立、使用错题本,教师通过错题分析或者通过师生的共同分析,找到错题的症结所在,采取对应的方法辅导、改正后,再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学生的正确率会有较大的提高,面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加上老师的激励性的评价,学生的信心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徐建萍.小学生数学作业错题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
[2]鲍兆青.探析学生数学作业中错题的价值[J].都市家教月刊,2012(10):112-112.
[3]赵爽.做好数学错题管理对提升教学质量的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5):50-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