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个经济”体现“三大变革”内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发展“三个经济”,要突出“速度”“品牌”“流量”思维,注重效率、质量、动力
  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途径。质量变革不仅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国民经济各领域、各层面的素质。效率变革要求破除制约效率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既定投入获取最大产出,提升经济的竞争力。动力变革是将传统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三个经济”,是适应新时代我国开放型经济步入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以流动、流通、流量的思维、理论和视角,对陕西的优势条件、发展基础和动力转换重新进行审视、梳理、串联、融合和提升。
  “三个经济”,体现了“三大变革”的内涵和要求, “三大变革”为“=个经济”注入强大动力,推动陕西经济破解难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效率变革是做强“枢纽经济”的关键
  效率是经济发展的主题。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各类要素投入产出比较的竞争,是效率高低的竞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运行的效率处于中下水平,而且呈现东、中、西部梯度递减的态势。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已经降至1 5%以内,但仍远高于发达国家8%-9%的水平,制约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陕西发展枢纽经济,要依托在全国的中心区位,深入参与全球供应链体系,以交通枢纽、信息服务平台等为载体,提高人才、信息、资金、技术等经济要素的聚集和配置效率,通过加强从生产到消费等各环节的有效对接,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和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有效降低成本,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枢纽经济是“又好” “又快”的经济,需要突出“速度”思维,打好“效率牌”。发挥和强化陕西“一核多极”的综合枢纽优势,以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国际运输走廊”为抓手,进一步加快“国际航空枢纽”和“米”字型高铁网建设,加快形成航空高端带动\陆空互动、多式无缝衔接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做好信息化条件下交通枢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以“通道+枢纽+网络”推动传统枢纽场站与互联网平台融合,实现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助力物流业降本增效,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衔接的智慧型枢纽经济。
  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交通枢纽与传统产业、商贸物流、旅游文化、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的衔接联动,特别是促进商贸\流通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积极引入国内外物流龙头企业,提高与全国、全球供应链的连接效率。
  持续提升政府服务效率。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时限,深化“最多跑一次”“一窗口受理”“一网通办”改革;压缩货物通关时间,降低口岸场站和过路过桥费用,提升通道便利化水平。
  质量变革是提升“门户经济”的核心
  质量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对我国经济而言,以前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现在要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所谓“好”与“不好”,代表的就是口碑、信誉和市场的认可程度,核心就是质量问题。拥抱“一带一路”的历史性机遇,包括陕西在内的多个丝路沿线省市,在扩大对外合作、建设开放高地等方面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标。
  陕西辐射亚欧、联通世界,发展门户经济需要在“好”上做文章,强化质量基础支撑,围绕技术、标准、品牌、服务和环境形成综合竞争新优势,持续提升集聚和辐射能力,增强在向西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陕西目前已与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联系,要紧盯国内外市场需求,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把“陕西lP”打造成金字招牌,让陕西制造、陕西服务、陕西质量成为代表陕西乃至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
  门户经济是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经济,需要突出“品牌”思维,打好“质量牌”。搭建高端平台。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教育、国家文化旅游、丝绸之路金融“五大中心”,创造和丰富合作载体,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口岸经济、平台经济和IP经济,提升全方位开放、面向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
  强化质量强省战略和品牌战略。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推动标准与国际水平对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增强质量优势,规范诚信行为,培育高端品牌,使陕西成为创新、开放、信用等高质量发展的代名词。
  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方式,形成便利货物、资金、技术、人员、服务、信息等高效流动的制度环境。完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发挥在西安设立的第二国际商事法庭作用,为经济贸易提供仲裁及调解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涉外公共服务水平,培育参与国际规制竞争的能力。
  高水平推进“海外陕西”建设。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传统经贸往来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设点布局,用好各类交流合作平台,推动陕西的特色产品、教育科技、文化旅游、投资服务等“走出去”,扩大“陕西”的海外知名度。
  动力变革是促进“流动经济”的引擎
  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层面和领域协调统一的复杂系统,其中要素流动越快,经济发展越活。2018年西安成阳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4465万人次,客货运量排名实现双提升;中欧(亚)班列长安号开行量由194列增长到 1235列,开行数量、货运总量、重载率居全国第一;铁路旅客发送人数、货物发送量增幅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二。这些亮眼成绩展示了陕西对外开放的潜力和空间。
  陕西扩大开放,需要以“流量”经济的指标来认识和衡量在全国和全球经济中的价值和贡献。陕西科教文化资源富集、创新综合动力雄厚,发展流动经济,一方面要强化创新驱动,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流动聚集,推动各种资源要素重组、整合來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催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能。另一方面要完善市场机制,破除制约各类要素有序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的障碍和瓶颈,丰富流动种类、加快流动速度、拓宽流动范围、提高流动总量,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效能和可持续性。
  流动经济是“活力强”“通道畅”的经济,需要突出“流量”思维,打好“动力牌”。着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加大人才“引、育、留、用”力度,建设“一带一路”人才高地,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强化人才服务保障,落实鼓励激励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各项措施,营造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动力转换中的主体作用。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 “玻璃门”“旋转门”,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打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激发企业和企业家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汇聚发展新动能。
  加快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以新动能催生新经济。一方面加快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另一方面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驱动,吸引人才、资本、信息等流动汇聚,发展和壮大新经济。
  下气力打通影响经济发展的“中阻梗”。针对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存在的各类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阻碍,研究出台深化改革措施,紧盯落实,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等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72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