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麦白粉病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处于不断提高状态,但是病虫害仍然是限制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其中小麦白粉病对其高产和稳产造成了巨大阻碍。白粉病主要是由小麦白粉菌引发的,现已成为一种全球性小麦真菌病害。白粉菌极易发生毒性变异且生理小种多,使我国很多小麦品种丧失了抵抗力。基于此,本文分析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原因,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希望能对小麦的种植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发病原因;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06-86-2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而发生白粉病会使小麦减产5%~10%,甚至50%,可见其危害作用之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小麦的产量直接关系人们的温饱问题,因此提高粮食产量十分重要。为了保证粮食产量,研究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对策十分重要。
  1 小麦白粉病的发病原因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气传病害,往往发生在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在菌源基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通过气流进行传播,甚至可能扩散至全国。这种病害的流行也受气候、小麦品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1 气温
  春季的气温对小麦白粉病的产生和流行有很大影响。如果春季气温回暖较快,将有利于病菌越冬,潜育期缩短,使发病期提前,加快病情的发展,病情的终止期可能会延迟。而在小麦生长后期,高温天气提前到来,会对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起到减缓作用。由此可见,气温对小麦生长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1.2 雨水
  雨水是气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充足的降雨量有助于小麦生长,但也有利于病原菌分生孢子入侵,尤其是北方地区,对于病害流行的助推作用更大。
  1.3 田地管理
  增加农田的有效灌溉面积,增加氮肥的使用量,有助于提高小麦的单产水平,但也会加重小麦白粉病的流行[1]。大量施加氮肥会加重病情,但合理使用氮肥与磷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发病程度。不仅是在施肥方面会影响病情,灌溉也与发病有密切联系。一般情况下,相比于旱地来说,水浇地更容易出现病情严重的现象。所以,排水问题和湿度控制十分重要。但是,也存在一些旱地发病较重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在干旱条件下寄主的抗病能力较弱,难以抵挡病害的侵袭,因此适度浇水很重要。另外,种植密度对病情有影响。过大的种植密度会加重发病程度,还容易出现倒伏现象,是加重病情的直接因素。因此,合理的种植密度十分重要。
  2 发病症状
  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会影响叶鞘、茎秆和穗部[2]。白粉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的白色丝状霉斑,并逐渐扩展联合形成较大的霉斑,严重时会覆盖叶片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發生病害的部分表面是一层白粉状霉层,即病菌的菌丝层、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发展到后期,白色的分层会出现黄色的小颗粒,并逐渐变为褐色、褐色,即病菌的闭囊壳。由此可以看出,白粉病一旦严重化,会给小麦种植户带来巨大损失,需要尽早防治。
  3 小麦白粉病的综合防治对策
  3.1 科学改进防治对策
  在白粉病大规模流行以前,人们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集中在小麦赤霉病。在白粉病发病初期,种植户一般会选用赤霉病的防治措施,但效果有限。对于白粉病的防治来说,还要秉承“预防为主,治疗尽早”的原则。预防效果好能够阻止,而一旦发病就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尽早控制病情。单独防治白粉病,在发病早期就采取措施,降低对穗期的影响,并降低白粉病的发生基数,充分发挥药效,控制传播速度。
  3.2 合理选用耐抗病的品种
  播种以前,结合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等,因地制宜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小麦品种很重要[3],并要注意品种的合理搭配和及时更换,以免给病菌造成侵入条件。选择合适的抗病品种可以有效减小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降低发病程度。经过实践,江苏扬麦系列具有良好的抗性,郑麦的部分品种发病情况也较轻,可以增加种植面积。
  3.3 适时适量种植
  选择合适的时间播种,如果处于白粉病菌越夏区或秋苗发病较严重的地区,可以适当推迟播种时间,降低风险。播种前要尽量消灭自生麦苗,以降低菌源,避免感染秋苗。大致的播种时间应该控制在十月中旬,根据土壤的墒情每667 m2控制在8~10 kg,而过大的播种量会降低透光和通风条件,加大相对湿度,麦苗会更加易倒伏。另外,要做好三沟配套,在田垄间设置纵向排水沟,并与横向倒水沟贯通,以此排水减渍,破坏白粉病的发生环境。最后,收割后也要及时进行翻耕,消除残体和自生麦苗。
  3.4 大力推广高效药剂
  对于当前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成效来看,白粉病发生以后及时喷射药剂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喷药时间的早晚也对治疗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喷药的时间越早防治效果越好,抽穗前就比抽穗后的效果更明显[4]。尽早喷洒药剂不仅能控制病株的发病情况,还能够避免健康的植株受到侵袭。
  在药剂选择上来看,试验证明,40%丙环唑醇300 mL/hm2、5%己唑醇1 200 mL/hm2、12.5%四氟醚唑600 mL/hm2等都是效果较好的选择。在白粉病流行的早期要进行第一次喷药,7 d后进行第2次喷药。两次喷药后,防病的效果应该在80%~90%。若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可以进一步扩大应用面积。需要注意,不能只使用一种药剂,应该合理配置并且轮换使用各种药剂,减少抗药性,以防药效的减弱。
  4 结语
  小麦本身是一种生长期长、抗灾能力强且经济效益高的作物,对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意义重大,对我国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由于白粉病的发生无法保证其产量,是人们不愿看到的。白粉病虽然危害大,但也有很多防治手段。例如,重视品种选择、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和密度、配制适当的化学药剂等,均可对白粉病进行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吴业林.小麦白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7(13):84.
  [2]朱周举.红河县宝华镇小麦白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20):73.
  [3]吴佳文,朱先敏,田子华,等.2016年江苏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治理对策研究[J].现代农药,2018(1):5-7,18.
  [4]李鹏.小麦白粉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推广[J].农民致富之友,2017(5):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10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