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红色旅游建筑规划设计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红色旅游资源,是利用革命遗址、遗物、遗迹等,再现革命战争,为游客带来崇高的精神享受,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生活。本文以红军长征通道转兵纪念地工程规划设计为例,首先提出规划设计的原则,然后介绍了红色旅游建筑的规划方案和设计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 红色旅游;建筑;规划方案;设计要点
  到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年出行人数突破8亿人次,年均增长15%,占国内旅游总人次的比例提高到四分之一;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0%;累计新增直接就业50万人、间接就业200万人。2016年为迎接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庆典活动,通道转兵纪念地进行了一系列扩陈提质工作,规划设计以恭城书院旧址为核心,重点建设和发展“通道红色文化景点圈”,并联手周边地区打造“贵阳—凯里—镇远—黎平—通道—桂林”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为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红色旅游与精准脱贫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平台。
  规划建设红色旅游建筑,不仅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和谐社会的战略性举措,同时也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革命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抓手。在新形势下,民众对红色旅游的关注度明显增强,如何对红色旅游建筑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日益成为从业人员的研究重点。
  1 工程概况
  1.1 区位条件
  红军长征通道转兵纪念地,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地处湖南怀化市南端。历史上,该县称为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东西长度为58km,南北长度为68km,总面积约2239km2。该地区视野开阔、交通便利;地貌高低起伏大,最高点为382.91m,最低点为331.78m,相对高差约50m。场地平整后,拟建地块面积约53224m2。地质勘察结果显示,地层主要是填土层和粉质黏土层,属于相对稳定地块。
  1.2 项目定位
  将游客中心片区打造成集旅游服务、集散、休闲于一体的智慧综合服务中心。服务项目主要包括旅游咨询、旅游交通中转、餐饮住宿、网络信息平台、公共信息自助等。将红军堤片区打造成集纪念教育、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滨水人文休闲景观带,用现代手法延伸红军街历史和主题文化,注入现代生活气息,展现出通道侗族自治县县溪老城的新气象。
  2 红色旅游建筑规划遵循的原则
  红军长征通道转兵纪念地的规划,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①整体性原则。统筹景区整体布局,保留原有建筑和道路,又要和周边环境有机结合,采用神圣、庄严、肃穆的设计风格,突出红色文化内涵。②参与性原则。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尤其是通道转兵这一特色资源,通过参观会议遗址和转兵纪念馆、欣赏影视作品等,来体验红色文化。③经济性原则。将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为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和生机。④特色性原则。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文化、旅游价值,规划设计必须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提升红色旅游品质,从而吸引游客的目光。⑤多样性原则。整合各种旅游资源,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将通道转兵和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相结合,实现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⑥文化性原则。革命遗迹、文物、先烈故事,均是生动的教材,反映出革命先辈的理想和信念,应该积极弘扬革命精神。⑦可持续性原则。以通道转兵纪念地为基础,加强和广西、贵州等地的旅游合作,打造湘桂黔金三角旅游黄金线路,实现边远少数民族地域可持续发展。
  3 红色旅游建筑的规划方案
  3.1 总体布局
  第一,游客中心和纪念广场片区,属于开放性的城市空间,为人与人的交流、人与城市的交流、人与历史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提供条件,实现人、城市、历史、自然的交融。其中,游客服务中心呈现半围合状,将其作为通道旅游的一张新名片,帮助人们了解红军长征的伟大事迹,为游客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和思想洗礼。
  第二,红军街和红军堤片区,兼具红色旅游街区、民俗文化街区两个功能,对传统建筑的时代特征进行保留。其中,红军堤片区的特点是寓教于乐,涉及文化墙、廊亭、雕像广场等要素,既可以用来展示红色文化,又能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此外还能够迎合游客的审美心理、消费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特色旅游产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2]。
  3.2 游客服务中心
  游客服务中心采用两层结构,建筑总面积为10325m2。在建筑风格设计上,采用侗族传统建筑元素,包括景区办公、游客咨询等功能。该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的服务主要如下:①发放宣传资料;②提供信息咨询;③开展旅游安排;④进行导游讲解;⑤天气预报;⑥景区导览;⑦便利店;8餐饮休憩;9土特产展销。
  3.3 生态停车场
  生态停车场规划保留原生性的生态环境,利用灌木作为隔离线,利用绿化草坪砖铺设地面,利用乔木进行遮阴。停车场占地面积为39600m2,设计停车位312个;硬质铺装面积为11500m2,折后临时停车位184个。
  3.4 转运园
  通道转兵,对于中央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都是一次至关重要的转折。因此转运园将成为游客的核心体验区,主要设置景点有转运石、转运树、转运亭、转运路、红军井等,通过转运园可以将游客中心片区、纪念广场片区有机连接起来。
  3.5 纪念广场
  纪念广场属于开放性的城市空间,也是庆祝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的主会场。在广场旁边,设置国防教育教学区、民俗文化长廊,采用特殊的实物、场景、空间、符号,促使人、城市、历史、自然相互交融。
  3.6 红军堤
  红军堤片区的特点是寓教于乐,涉及文化墙、廊亭、雕像广场等要素,既可以用来展示红色文化,又能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在广场上,通过表演话剧、演唱歌曲,有利于游客在游戏和观赏中,了解、感悟、发展红色文化,而不仅仅是参观,最终实现文化传承的目标。
  4 红色旅游建筑的设计要点
  以游客服务中心为例。该建筑是接待游客,并通向旅游区的中转站,主要包括餐饮区、休息区、导游服务区。作为景区内外沟通的桥梁,利用网络或电话,可接受游客的咨询,介绍景区内的资料图片,播放旅游宣传片,从而快速了解景区概况。此外,宣传册从吃、住、游、购四个方面入手,方便游客免费查阅。
  该建筑的设计理念,重点在于突出服务中心和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文脉肌理、虚实、体量等要素直接的相互联系。采用自由分散的布局、化整为零的手法,建筑尺度和空间比例更加宜人。在立面设计上,借鉴了侗族传统建筑、现代建筑的精髓,兼顾节能、美观等特征。在整体风格上,主色调为白色,搭配小青瓦、古典花窗,注重黑白灰三色的配比,彰显建筑的共性和个性。
  4.1 外观设计
  在外觀设计上,既要展示地域文化,又要满足现代需求,因此在规划设计时设计师与相关部门积极协商,共同开展设计工作。考虑到服务中心的功能,采用现代结构方式,室内空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能接待大量游客。在建筑外立面,借鉴了侗族建筑的特点,采用体块分离切割手法,整体建筑简洁大方,具有强烈的虚实对比,稳重中不乏细节,突出韵律感和整体性。此外运用凹凸手法和当地的建筑装饰材料,能更好地展示出地域文化特色。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红色旅游建筑的规划,要遵循整体性、参与性、经济性、特色性、多样性、文化性、可持续性原则。文中以红军长征通道转兵纪念地为例,介绍了规划方案和设计要点,希望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借鉴,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建筑的经济、文化、社会、历史和生态价值。
  参考文献
  [1] 屈培青,闫飞,王琦,等.陕西照金红色文化旅游小镇规划设计[J].建筑学报,2015,(9):14-17.
  [2] 屈亚潭.陕北红色文化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再生与传承[J].现代园艺,2014,(12):66-66.
  作者简介
  杨显俊(1985-),男;学历:本科,工程师,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现就职单位: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1700.htm